口译员素质七八九条,但要先做到这一条

无论是口译教材里,还是有关口译的文章里,提到口译员需要的素质都会包括语言基础、知识面、反应能力、抗压能力,甚至身体能力,但作为一名从业快十年的口译老师,越来越觉得在这些素质之前,有一条最关键的素质应该是:

口译员素质七八九条,但要先做到这一条_第1张图片

我教过的两个翻译专业本科生,在本科成绩属于比较领先那种,现在到北京高校读MTI,才两个月就告诉我想退学了,说没有成就感,只有挫败感。我想我现在教的MTI学生估计很多也有这个念头,花了时间和心力读完这个专业,结论是——以后无论如何都不做这份工作!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虽然这种情况绝对不只发生在口译这样一个注定严苛的专业里。还是那句话,入行前只看到它的光环,入行后只看到它的心酸。不用多久,就给自己养成了一颗说不得碰不得的玻璃心。典型表现就是:自己不能给自己挑战,别人更不能对自己有何微词。

翻译活动本身受限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一种语言里的句式与另一种语言恰好相反,一种语言里的概念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表达,一种文化中的现象在另外一种语言里没有对应发生,注定了翻译是门遗憾的艺术。而口译作为口头翻译,注定遗憾的比例要更高些。这使得完美主义者强迫症复发,不求甚解的人根本难以入行。

所以,选择口译就是选择了“在遗憾中追求完美”,而且要在这样矛盾的追求中找到自己的平衡。带着玻璃心去学口译的人注定一天心碎无数次。东北话里有个词叫“皮实”,可以对应英文中的tough,说白点就是经得起折腾,扛得住挑战,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

一个皮实的口译员会懂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还能够在不完美中不断努力接近完美。最不完美的时刻大概就是初学口译时,要么听到英语发言就懵掉大脑一片空白,要么明明听得懂的中文发言却一下卡住不知道英文怎么说,磕磕绊绊的坚持一两个月以后,常见的内容反复出现,终于水滴石穿一般感觉到自己有点进步,可偶尔听一下口译练习录音却忍不住想扇自己两巴掌。

怎么还是那么差,还是那么差啊?我已经练了两个月了啊!是的,我知道要练好还要几千个小时,可是我依然等不及,依然希望自己可以找到超越他人的捷径,依然玻璃心发作,碎了一地。

然后,上口译课就如同经历一场惊悚噩梦,要么偶尔状态好点却被老师忽略,要么大多数状态不好时被提问,然后被批评,然后口译成为越来越惊悚的梦。每次打算练口译时都会突发拖延症,刷手机也好吃零食也好打扫卫生都好,只要在口译面前,什么都算不上痛苦。

可是我想,是时候把那层玻璃敲碎了。选择了口译,就做好了长期战斗而不是一夜逆袭的准备;选择了口译,就做好了被老师被同学被领导被观众批评到体无完肤的准备;选择了口译,就做好了对自己下狠手,逼自己不断迭代的准备;选择了口译,就做好了崩溃到大哭,泪干再上路的准备。

一句话,选择了口译,就做好了放弃玻璃心的准备——这样口译才能在反反复复的切磋琢磨中成为你的一部分,同时,你也成了口译的一部分。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日更第23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口译员素质七八九条,但要先做到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