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从文艺复兴说起。文艺复兴它“复兴”的是个啥呢?之前欧洲有一段“黑暗的中世纪”为什么说黑暗呢?第一是因为这段时间欧洲一天到晚打仗,罗马帝国也是乱的不行。第二是因为教会的思想禁锢。当时画画不是因为好玩儿,而是要作为一个传教的“教材”因为很多人他不识字,你想要发展他们成为教徒,那就必须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圣经的内容,所以画画的内容都是有规定的,比如要用什么颜色,画什么姿势,他都给你下发文件了,你是不能有创作的,那时的画家不能叫画家,只能叫“人肉打印机”。
而之前古罗马就没有这个规定,那时候的艺术品都是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比如掷铁饼者,阿芙洛狄特的雕塑,都是表现了人的肉体的美感。但是到了中世纪,由于宗教问题就不让这么搞了所以文艺复兴就是要跳过“黑暗的中世纪”去复兴中世纪之前的希腊和罗马。说是复兴,其实就是想打着这个幌子去搞一些“人性的解放”比如薄伽丘的《十日谈》里面基本上全是黄文,黄段子,人解不解放我不知道,但是“性”必须要解放了,还有各种裸女图片的盛行,当然现在咋们说是“艺术品”其实在当时那就是春宫图,就是色情图片。特别是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就这个地方尤其开放,因为当时的威尼斯是一个著名的商业城市,各个地方的人都来这里做生意,就跟咱们这儿清末民初的上海一样,特别有钱。有一张图叫《加纳的婚礼》你从这张图就可以看出威尼斯人的生活有多么的奢靡。
那时候威尼斯有个特别出名的画家叫做——提香。这个人的水平一点都不比“文艺复兴三杰”要差,可惜没用在“正道”上,这个人画的女性特别多,尤其是不穿衣服的女性,当时又没有小网站小视频啥的,有钱人只能通过画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憧憬。有一张图叫做《沉睡的维纳斯》是他师傅乔尔乔涅画的,结果画一半就死了,于是提香就给他补完了,后来他又画了一幅《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这张图用的模特跟上张图是同一个人,一个威尼斯的名妓。你仔细看这张图里这个模特的眼神,你会发现他好像是在勾引你,完全没有女神的感觉,就是一个特别香艳的风尘女子,这张画是一个公爵在结婚当天找他画的,说是要收藏起来,也不知道他老婆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话都要叫维纳斯呢?因为你直接画裸女毕竟还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必须假借女神之名,因为这些希腊神话的神都是不穿衣服的,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欣赏艺术了。
上面说的其实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威尼斯分支。最正统的文艺复兴还是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有一个家族叫做“美第奇家族”学过美术的同学肯定不陌生,在佛罗伦萨随处可见他们的家族徽章。
这个家族主要是靠银行放贷款挣钱的,但是基督教是禁止放贷的,怎么办呢?于是他们那就雇佣了一批犹太人来干放贷工作,因为犹太人没这个规矩,所以就老背黑锅,后来莎士比亚还写了一个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就是用来讽刺犹太人放高利贷的,其实都是给人坑的。后来这个家族钱多的没地方花,于是就开始建教堂,并且养的一大批艺术家,咱们熟悉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就在里面。首先是达芬奇,他最有名的就是这张微笑了。
这幅画到底好在哪呢?仔细看她的脸和头发之间是没有边界的,直接就给过度过去了,这样看起来就感觉特别的真实,凡是尝试勾画或涂抹一个面孔的人都知道,我们称之为面部表情的东西主要来自两个地方:眼角和嘴角。这幅画里恰恰是在这些地方,达芬奇多有意识的让他们模糊,使他们逐渐融入柔和的阴影之中。我们一直不大确定蒙娜丽莎到底以一种什么心情看我们,原因就在这里,他的表情似乎总叫人捉摸不透。当时很多画家画的人都是有一个明显的轮廓的,就跟咱们学画画似的,先打草稿然后勾勒线条最后填颜色,这样画出来的人就会特别假,因为现实中不可能有这么分明的轮廓的,艺术家们已经尝试用各种方法打破这个难关,然而只有达芬奇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画家必须给观众留下猜想的余地,如果轮廓画的不那么明确如果形状有些模糊,仿佛消失在阴影中,那么枯燥生硬的印象就能避免。这就是达芬奇发明的著名画法-渐隐法。还有一幅出名的画就是这个《最后的晚餐》,这张图是画在食堂的墙上的,画面占满了一面墙,看下面这张图你会发现这个透视感极其强烈,
就好像食堂真的有这么深。当时达芬奇画这幅画的时候每画那么一两笔就得退后观察一会,因为他特别注重这张画跟周围环境的交互感。所以光看这张图是看不出它的震撼之处的,你必须亲自去现场,就跟你在电脑前是感受不到电影院里震撼的冲击感。还有一点就是别人家的《最后的晚餐》都喜欢把叛徒犹大单独画出来,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坏人,而达芬奇则是把他给藏起来了,用紧张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示谁是坏人,座椅观众看的时候就会去猜,这样就容易制造话题。
我们前面说到“透视感”其实就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地方,你必须有一些数学的几何基础才能画出这种3D效果,最出名的当属马萨乔的这幅《三位一体》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是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因为他画的时候就把人多视线给算好了,你人站在那立马就给带入进去了,所以看着就特别真。
还有就是拉斐尔的这幅《雅典学院》典型的单点透视,这种纵深感是非常强烈的,而且这幅画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画里面的人物都是古希腊时期各个领域的大神,例如中间这俩人,左边是柏拉图右边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脸就是拉斐尔对着达芬奇画出来的,再看这俩人的手势,柏拉图一手指天,因为这个人比较假大空,经常搞一些理想化的概念,所以就象征着“仰望星空”而亚里士多德就比较现实了,通俗一点说就是个实在人,所以他的手势是“脚踏实地”然后再来看周围的那些人,台阶上那个叫花子是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左下角那个在写作业的就是咱们“勾股定理”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他旁边那个打瞌睡是辩证思想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也就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老祖宗,扮演这个人的模特就是米开朗基罗。右下角拿圆规画圆的就是咱们平面几何的创始人欧几里得……这幅画为什么出名呢?因为他里面画的都是古希腊时期的名人,而文艺复兴就是要复兴古希腊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感觉,可以说这张图是非常契合时代精神的。
然后再说一张美术课本里经常出现的画,就是这张杨.凡.艾克的《阿诺芬尼夫妇像》这幅画牛逼在哪呢?
你仔细看中间那个镜子,你从镜子里不仅能看到这两个人的反光,而且正在作画的作者也在里面,这还不是最牛逼的,你再看这面镜子的周围,这些小圆圈里面也是一幅幅微型画,每一个圆里面都画了一个《圣经》的故事,这就是这幅画厉害的地方,尽管人物画的不咋地,但是细节画的非常细致,每一根毛,每一个纹路,每一处反光都给你画的清清楚楚,这个就要得益于油画的发明,之前都是用水彩,蛋胶,所以一画上去就会化开,没办法抠的这么细,而油画颜料发明后画家们就能把颜色给齁住了,颜色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所以艺术的发展是非常依赖技术的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