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野兽,翻拍经典还是迎合市场?

这部电影是我高三时最痛苦的时候看的,本来是该和女朋友一起在电影院看这部在白色情人节中美同步上映的电影

这部电影我们已经想看了很久从选角开始我们都在期待更何况EmmaWatson也是我的最爱 而且在电影即将上演的期间我在我们班级上天天宣传 天天在我们班放预告片 话说回来迪士尼也该给我拿宣传费 班上很多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同学都喜欢上了这部电影

在电影预售期间 我天天晚上在等着购票 高三的那这些夜里我都是2点才睡 最后在上晚自习的时候 等到了 我买了那个场次最好的座位 但是最后还是我一个人在整个场次最黄金的两个位置看完了这部电影

虽然很悲伤 但是无法阻止发表我对这部电影的影评和看法

对于不少观众,至少是对于我们95后这一代人来说,1991年迪士尼那部融合了纯真爱情与令人着迷的歌舞并以此一举夺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美女与野兽》是我们对于这部经典唯一印象而且这大多数都是我在小学上英语辅导班上课老师放的和在《环球银幕》里17年三月的专刊介绍的时候看的,作为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巅峰之作,动画版对于原著故事的巧妙删减与改编展现出了迪士尼对于这类童话题材炉火纯青的掌控能力。迪士尼能成为今天好莱坞六大中站得最稳的也决不是偶然,关键在于他非常明白自身的主体受众以及随之对自身的定位。

有趣的是这一周内地院线的主打电影——《金刚:骷髅岛》也是根据另一段闻名世界的“人兽恋”改编而来。用这样一个历史同样悠久的故事也许能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到迪士尼这次真人版翻拍存在的意义。

在1933年的原始版本中这段所谓的“佳话”实际上是完全沉浸在女主人公的尖叫与挣扎中的,这种暧昧的感觉直到1976年的版本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开始引入,到2005年彻底化为跨越种族的爱情悲剧。这一切都关乎于美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演变

对于迪士尼来说就更是如此了,由于对美国文化的高度代表性以及对于儿童的影响力,迪士尼总是被扣上“政治正确”的大帽子,即便是《疯狂动物城》这样的影片也难免令人尴尬的批评。新版《美女与野兽》中各路的有色人种也符合了迪士尼的一贯定律,不过随着艾玛·沃森饰演贝儿的消息传出,关于“女权主义”等问题似乎成为了影片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贝儿在当年的动画版中被囚禁在古堡之中并爱上了野兽的剧情被一些人看作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如今翻回来看也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虽为经典,但若是原封不动的搬上现今的大银幕估计会引发不小的麻烦。新版从选角开始就已经开始有意地弱化这种元素,身为联合国妇女亲善大使的艾玛自然地将自己的特征赋予了这个角色。

美女与野兽,翻拍经典还是迎合市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贝儿一直被村子里的人视作一个怪女孩儿,而这不仅仅源于一小部分女性对其容貌的嫉妒,更在于她超越时代的对于女性权利的追求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也许一个女孩子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在当今看来不算什么,但片中的贝儿仍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有一个细节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她引起两个村民愤怒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在教小女孩儿认字。


美女与野兽,翻拍经典还是迎合市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片中几乎所有对于女权的肯定都小心翼翼的阐释为“平权”,这也是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而不是被一些打着“女权主义”旗号的别有用心之人所扭曲出的“极端女权”。贝儿不甘于沦为男性的附庸品,这也是新版花精力去塑造贝儿父母形象的理由,一切都是为了让贝儿的性格合理化。

从主动与父亲交换成为野兽的囚犯到她重新返回城堡,艾玛版的贝儿最亮眼的就是那几分倔强,导演与编剧让影片几个重要桥段都最大限度的转化为贝儿自己的选择,即便野兽的转变以及长时间的相处已经让贝儿对野兽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但即便如此贝儿仍然清楚地意识到在没有获得自由之前这段感情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这不仅仅关乎于贝儿父亲的遭遇,更多是在于「爱情是无法在不平等的根基中真正的生根发芽」这一规律。

新版中贝儿母亲的段落在北美被部分影评人视作鸡肋,但事实上这样的改编同样是为了让贝儿与野兽间的情感发展更加自然。从小失去母亲是贝儿人生中最大的痛处,而让野兽参与进来表明了两人关系更进一步的发展。有趣的是正是野兽通过魔法地图与自己的知识帮助贝儿得到了一直渴求的真相,填补了她内心的一个缺口。若是用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来解释这段感情,野兽将贝儿父亲形象的补全就更具说服力了。

而野兽在此时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仅是因为贝儿的经历与他儿时丧母的经历产生呼应,更在于他明白了贝儿的父亲对她的重要性,打破了野兽对于“父亲”这一形象的刻板偏见,这是令他真正开始了解如何去爱一个人的开端。野兽学会真心爱贝儿不是以前那种朦胧的“喜欢”,毕竟贝儿的美貌与曾经“以貌取人”的“野兽”的标准并不冲突,而真正的理解贝儿的经历并决定牺牲自己的未来去让贝儿获得真正的幸福才是解开魔咒关键的一步。用牺牲换取救赎是好莱坞叙事经典的模板,怎么就成鸡肋了?影片的改编除了对于时代特征的反映外还通过不少细节完成了从二次元到三次元故事表现形式的转变。与“童话”紧密连接的迪士尼在前几年凭借着《沉睡魔咒》与《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片掀起了一阵暗黑童话改编的风潮(看看《猎神》就知道为何衰落了),而与此同时迪士尼也通过《灰姑娘》等片保持并发扬着公主电影最正统的银幕血脉。


美女与野兽,翻拍经典还是迎合市场?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新版《美女与野兽》就是这种正统风的又一代表作,讲真1991年动画版的质量给之后所有的翻拍作品都留下了几乎无法翻越的障碍,所以全盘打散未必是件好事。即便这样的翻拍有着新的细节却没有新的感动,但当经典的旋律再度响起,你便会发现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无论外在如何架构与解读,有一些东西不会改变。

在女权之外迪士尼这次最大胆的尝试莫过于对加斯顿与乐福之间关系的刻画了,原本在片中只有部分细节在暗示的同性恋倾向在主创大方坦白之后瞬间被推上风口浪尖,向来反应过度的俄罗斯甚至因此给出了16岁以下禁止观看的严格分级,这对于一部迪士尼老少咸宜的真人电影来说极为罕见。(不过,在当今这么激烈的反应也挺罕见的)


美女与野兽,翻拍经典还是迎合市场?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卢克·伊万斯将动画中那种夸张的自恋完美的融入了对于角色的演绎之中,也将作为反派即极端型大男子主义的加斯顿拉回了基本的智商线上。在猎人之外加斯顿从军的经历也有助于更好的挖掘这种性格的产生。面对贝儿父亲的求救,他终于知道先站出来逞英雄了。乐福这一角色的改编难度颇大,毕竟在动画中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小丑形象,以丑陋谄媚的样貌衬托加斯顿的健壮。在新版中原本片面的人物终于有了一个内心变化的过程。乐福对加斯顿从敬佩到发现其真面目这个过程比出现了几秒的同性恋元素要更值得被关注,同性恋更多应该被置于迪士尼体系中去考虑,而不是电影本身。

王子城堡中的仆人同样被注入了新的内容,不再会被调侃为“从犯”,他们的自白令野兽这条线更加完整,至少摆脱了“吉祥物”的迷之定位,也再次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这一老生常谈的主题,与新添加的父母线融为一体。

“切勿以貌取人”是女巫给王子设下的诅咒,也是影片展现对于少数族裔及人群关怀的一种方式。无论是贝儿还是野兽都处在一种弱势地位,而在加斯顿的鼓动下,诸多村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盲目从众而成为了暴徒并试图杀掉与他们毫无瓜葛的“野兽”。这何尝不是一种“以貌取人”的特征呢?抛开对于特朗普政府禁穆令以及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抬头的民粹风的讽刺,就是在国内也恰好有大把大把的例子,比如欢呼雀跃着扭曲“爱国”基本概念的“爱国贼”们近来的所作所为。


美女与野兽,翻拍经典还是迎合市场?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视觉效果也是经典题材重新翻拍的重要理由之一,视效的革新往往会赋予作品更具表现力的呈现方式,或是直接拓宽了叙事的空间。近来财大气粗的迪士尼在视效上不断登峰造极,对于还原《美女与野兽》中华丽的场景更是不在话下,在服化道上交出了近乎满分的答卷

美女与野兽,翻拍经典还是迎合市场?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女与野兽,翻拍经典还是迎合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