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1

今天阅读《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看到这样一段:

吃饭的时候,餐桌上准备的食物都一定要吃(我们只可以选择一种不吃的食物,无论谁做的或何时上的);晚饭时衣着要得体,坐姿要端正,直到离席;收到礼物的当天一定要写好感谢信;每天自己整理床铺(我们很难做到);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行李(我们也就是一脚踢开);与别人说话的时候,注视他们的眼睛;称呼成年人为“某某先生”或“某某女士”,除非我们被特别允许可以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再有就是我们要去主日学,学习《圣经》。最后一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是作者写开明的母亲的一些律条。我的第一反应是“家风哦”(这两年没有白做党员啊,真是知道我党在宣传什么啊!)话说回来,其实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全世界对于美好的认知和期待是一样的。文中的这些律条,在国外是很受人尊敬的,在国内同样是被要求的,所谓的“好家风”不也正是如此吗?只不过学习的东西可能不是《圣经》,而是“老人说”。

其实无论是哪里,好的家风一定是尊重他人,让他人与自己相处起来更愉快的,是一种善良和友好的完美体现。就像吃饭不吧唧嘴,是不让别人心烦,但是可以尽情夸奖下厨人的手艺是有多棒;有人来家里做客,尽管不是自己的客人也要出门相迎打招呼,这才能让客人感觉到热情和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