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新商业进化论》专栏·第105篇一、“负面”情绪不可避免
但不代表它没用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总是会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
从心理学上来讲,“负面”情绪包括但不限于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而一听到“负面”这个词我们可能会觉得这种情绪特“坏”。
比如,因为自卑感,不敢和他人说话,甚至交不到异性朋友;因为焦虑,做事总是火急火燎,最后被领导责骂;因为恐惧不敢尝试,在“舒适区”内徘徊,无法取得进步。
你可知道,很多大神级别的人物也有“负面”的一面,甚至更甚于我们。
乔帮主暴躁易怒,“见谁怼谁”,他的可恨之处在员工眼里多如牛毛;
可是,“负面”情绪并没有影响他们成就自我。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懂得利用情绪“督促”自己,“操控”他人,对这些高手来说,“负面”情绪不是感受,而是工具。
他们并非无时不刻的处在或愤怒或恐惧的状态之中,利用“负面”情绪肆意妄为,无差别攻击。
他们会依据情势的不同而将不同的“负面”情绪展现给具体的对象。
因为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的,那些所谓的“积极”情绪也可能会带来危险,比如,乐极生悲;那些所谓的“负面”情绪也并不一定是“炸弹”。
每一种“负面”情绪都是我们的本真性,自然而又强大,真正的高手不是时刻隐藏、压抑着“负面”情绪,而是恰如其分地释放情绪,把它们当成工具来使用。
二、4种“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
1.刻度尺:自卑感
自卑感就像刻度尺,帮助我们去衡量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三巨头之一的阿德勒就曾说过,人类天生就背负着“三大枷锁”:
第一,地球资源有限;
第二,身体素质不如猛兽;
第三,男、女两性关系。
这三大约束,构成了人类自卑感的源头。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自卑感和自卑情结是不同的,自卑情结是一种消极的逃避方式,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阿德勒认为:每个看似高人一等的背后,都藏着自卑感,再优秀的人都无法避免。
但是,自卑感在个体心理学家眼里看来并非坏事,因为自卑感才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
因为每个自卑的背后,都是对自身状态的不满,基于这种不满,人类渴望做出改变,去超越现状。
举个简单的例子,健身行业和化妆品行业就是利用了自卑感,因为我们渴望比同类更“强壮或是苗条、美丽”,想要“超越”同类。
于是,当我们的通过健身或者化妆取得了身体上的“改观”,我们的“成就感"就出来了;再往后,当身边的人“不如”我们,被我们远远抛在身后的时候,“优越感”就出来了。
《自信心》的作者卡莫洛·普雷姆兹克在做自信心和能力研究的时候发现,驱使我们获得成功的并不是健康的自我意志,而是自卑。
俞敏洪曾说:我在北大一直挺自卑的,从进北大到出北大的11年间,我一直生活在自卑里。直到离开北大以后,我才发现,北大是我自卑的原因。
但是自卑也有好处,在自卑中我学会了两个本领。
第一个是察言观色的能力,自卑就要看人脸色,因为我不相信自己,总要揣摩别人是怎么想的,因此看到别人的眼神、动作,我就会琢磨他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后来我发现,这个用在管理中非常有效,管理中就得揣摩员工想要什么,要揣摩与员工的关系怎么发展。这是在北大11年的自卑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本领。
第二个本领是练就了不把自己当人看的心态。就是因为自卑,所以有了这种坦然的心态。到最后就算我做成事情了,也不会太出格。人最怕的就是“飞”起来的感觉,你太把自己当人看了,动辄就会得罪人,动不动就会瞧不起周围的人,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做出格的事情。
其实,不管是个人的人生,还是管理者经营企业,都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马拉松。
生而为人,不存在所谓的完美,与其处在小格局中自卑,不如努力超越自己,做大人生格局。
而自卑,能让你看到差距。如果你愿意为了弥补差距慢慢地努力,抱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前进,往往最后取得的成就会比那些“具有先天优势”的人还要大。
2.炸药包:愤怒
愤怒感就像炸药包,会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创造力,让人追求极致,追求完美。
很多人说:愤怒是无能的表现。这句话也没错,但是要分情况。
愤怒分为两种:工具性愤怒和敌意性愤怒。
前者说的是愤怒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目的本身是很明确的,那么这种愤怒其实并非是坏事。后者则是单纯地想要伤害对方,发泄不满。
在坏脾气的企业家中,乔布斯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他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就写道:史蒂夫·乔布斯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
不过,对于乔布斯的脾气暴躁,和他共同创建苹果公司的沃兹尼亚克的观点,却揭示出深层的原因:乔布斯对他认为不聪明的人会很粗暴,但他从没有粗鲁地对待过我。
实际上,乔布斯尊重苹果的人才,特别是那些非常具有才华的员工。
乔布斯对极致和完美的追求使得他不能接受愚蠢,一切都要以最高的标准执行,但对于苹果的产品和消费者来说反而是好事。
此外,乔布斯是精英中的精英,而身为精英的成就感会激发越来越强的自尊。尤其当他们与志趣相投的人将这个圈子孤立,会进一步加强自尊,这些会导致他们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或漠不关心。
但是,这种“发神经”式管理方式未必是坏事。它会激起员工的恐惧感,让员工能够时刻保持警觉状态。
3.信号灯:恐惧
恐惧感就像信号灯,让人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它会激发一个人的洞察力,让人有畏惧之心,居安思危。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绝对是让影迷难以忘怀的恐怖片之一,而《大白鲨》的成功却是因为主演“大白鲨布鲁斯”太“渣”了。
从1973年11月到1974年4月,艺术指导乔·阿尔夫斯闭门造鱼,造出了这三只形态不同的模型:一条中部被掏空了,用来拍摄水中部分,一条只有左半侧身体,另一条只有右半侧身体。
为什么不做一整只?因为太重了,无法操作。
于是,斯皮尔伯格想出一个天才的想法:拍摄场景不需要完全看到“大白鲨”,让它大部分时间处在暗处,时而露头,时而见尾,时而示鳍,直到影片最后才展示煞气逼人的全身。
多年后,斯皮尔伯格总结道:“大白鲨”的可怕之处不是因为你看到的部分,而是因为你没看到的部分。
真正的恐惧往往是我们看不到的,是一出现就颠覆我们的认知的东西。
看得见的东西,熟悉的东西我们往往不会觉得恐惧,唯有那些你的能力圈之外的东西,那些对你来说陌生未知的东西才会让你恐惧。
而恐惧会让你懂得收敛、懂得敬畏、懂得警惕、懂得未雨绸缪。
20年前,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华为总裁任正非对员工发表了题为《华为的冬天》的讲话。
当年,华为销售额220亿人民币,利润29亿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可谓是如日中天。
但是,任正非却说“冬天要来了,要准备棉衣过冬,预防被冻死”,很多人认为任正非在“作秀”。
他说: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2020年5月15日,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封杀华为,华为的“冬天”可能真的来了。
但是,在美国升级封锁的大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净利润率9.2%,其中,与5G建设有关的运营商业务,同比增长了约9%。
任正非的恐惧,一次又一次被验证并非杞人忧天。
时刻抱有恐惧,能让你多一丝对未知的思考,对不确定性的多一丝敬畏,多一点准备而非狂妄。
4.发令枪:焦虑
焦虑是资源不足,急着想要调动资源解决问题的表现。
焦虑感就像发令枪,催促人立马采取行动。它会激发一个人的行动力,让人摆脱无聊,激发创新。
当你没有完成业绩指标会被扣奖金的时候,你会焦虑;当你因为银行每个月的房贷、车贷短信狂轰滥炸的时候,你会焦虑;当你因为前途渺茫,人生无所依的时候,你还是会焦虑......
而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焦虑是因为皮质醇过高,而想要压低皮质醇可以采取“自我欺骗”的手段。
那要怎么做?
只有一个方法——行动起来,即告诉大脑“我已经在工作了,不需要再分泌了”。
马云曾说过“狂言”:我打着望远镜都找不到竞争对手。
这句说出来时在互联网To B电商行业里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很多人认为马云太狂妄了,甚至有人认为马云疯了。
后来,马云又解释:这不是狂妄,这是着急,因为我的对手肯定不在眼前,所以我要拿着望远镜去找。
也就是说,如果阿里只懂得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不放眼看看整个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你就很可能被颠覆。
这几年拼多多赶超京东,直逼阿里,市场对拼多多一片看好,但拼多多真的是阿里系的对手么?
至少当前,市场普遍认为拼多多和京东还不能对阿里系构成威胁,但阿里的日子也并没有因此多舒坦。
比如,直播电商的兴起,带着一股“乡村气息的”快手,通过释放“老铁”经济,在直播带货这方面高歌猛进。当然,抖音也是一样。
而阿里流量几乎见顶,作为电商巨头的阿里,现在不仅仅是双拳敌京东和拼多多,还要飞脚去迎快手和抖音。
如果马云还在阿里,肯定会依然焦虑。
存在主义之父索伦·克尔凯廓尔说过,谁学会使自己正确恰当地焦虑,谁就学会了至高无上的本领。
三、如何管理你的“负面”情绪
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并不能像这些牛人一样利用“负面”情绪,甚至都无法控制住“负面”情绪,这时候我们要如何管理“负面”情绪?
接下来,介绍一个方法供大家参考,分为四个步骤。
管理“负面”情绪的第一步,是建立对情绪的清楚的认知。
先对负面情绪进行精准的定义和分类,愤怒、焦虑、恐惧、忧伤、嫉妒等等“负面”情绪彼此各不相同。我们要明确地分析清楚当下的情绪究竟是因为羞怯而感到愤怒,还是因为嫉妒而引发焦虑。
管理“负面”情绪的第二步,明确自己的角色与目标。
首先,需要思考自己在引发问题与矛盾的整个事情当中处于什么位置,扮演的是何种角色,我产生了某种“负面”情绪是不是符合我的角色定位?
比如,“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句话表达了非决策者的角色定位错误,释放了错误的情绪。
其次,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想要单纯地想要发泄情绪,还是想要通过发泄情绪达成背后的激励或震慑的目的。
管理“负面”情绪的第三步,进行后果推演。
强迫自己思考情绪发泄之后的后果是什么,会不会和目标相违背,如果与目标相悖,事后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资源进行弥补?如果把这件事放到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以后看,还会有现在的“负面”情绪吗?
比如,因为新员工犯了一点小错,就对新人大肆发火,这时候“愤怒”就不是很明智。
管理“负面”情绪的第四步,处理情绪,采取行动。
最后,当你明确清楚情绪的类型,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和目标,并且对结果有了一定的预判,此时就可以选择是否释放情绪。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项项目需要完成,但是下属不是很配合。
一开始,我们会因为下属的敷衍而不“爽”—情绪识别:愤怒;
作为上级,我们想要下属关注共同目标,遵照我们的指令行事——角色与目标;
最差的结果就是我们把项目砸了,会被炒鱿鱼或者沦为笑柄——后果推演;
为了达成目标,让下属按照要求工作,我们可以采取“发脾气、威胁”等方式让下属产生“恐惧”,促使他开始行动——处理情绪,采取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负面”情绪已经有恶化成病症的征兆,此时,应当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或医疗救助。
四、结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这些优秀CEO总是抱着“负面”情绪在行事?
因为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
作为管理者,要时刻对市场充满警觉,意识到它的日新月异,同时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意识到它的波诡云谲。
因为,有时候我们根本不晓得对手是从哪里杀出来的。
凯文·凯利曾对马化腾说,打败微信的不会是下一个微信,很可能是虚拟现实;
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不是因为同业竞争或是“消费降级”,而是代际更替带来的审美观的转变;
打败传统咖啡馆的也不是外卖或速溶咖啡,而是手机和即时聊天软件。
面临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可能我们也不知道会被什么东西“杀死”。
一切都在不断地刷新我们的认知,我们要懂得利用理性之外的工具来适应变化,“负面”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
没有恐惧感,就没有危机意识;没有焦虑感,就没有紧张意识;没有愤怒感,就没有竞争意识;没有自卑感,就没有超越意识。
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