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好人吗?

你是好人吗?

如果在路上随意问一个普通人:“你是好人吗?”一听到这个问题,我想几乎所有人都会理所应当、理直气壮地回答:“当然是啊!”但是,这个答案是不是绝对的呢?会不会在一定条件下,我们会无意识地“变坏”?例如,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1963年提出的著名概念——“平庸之恶”,即人们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 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权利放弃的恶。在汉娜·阿伦特所撰写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邪恶之强制性报告》中这样描述审判席上的纳粹党徒艾希曼,“不阴险,也不凶横”,完全不像一个恶贯满盈的刽子手,就那么彬彬有礼地坐在审判席上,接受绞刑,他甚至宣称“他的一生都是依据康德的道德律令而活,他所有行动都来自康德对于责任的界定。”艾克曼为自己辩护时,反复强调“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你看,即使数以百万的犹太人死于被称为“死刑执行者”的阿道夫·艾希曼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执行的“最终方案”,艾希曼本人也不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他只是一名公民,他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作为一名军人,他只是在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

类似的可怕事件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终止:美军曾在越战中屠杀数百名越南美莱村的无辜村民,以及不久之前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等等。但是,这些人是怎样变成恶魔的呢?没有人生来就做恶的。这里就要引出我们今天讨论的书籍《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 就是这位心理学家主持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甚至曾被改编成电影《死亡实验》,主演是凭借《钢琴师》获得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的阿德里安·布劳迪,和奥斯卡历史上第四位黑人影帝福里斯特·惠特克。

在这个实验中,津巴多招募了一批通过测试被视为“正常”(即没有暴力倾向等心理疾病)的年轻人,让他们分别扮演囚犯和狱警的角色,在斯坦福大学的模拟监狱里展开了一场监狱生活。津巴多在暗中观察并且记录囚犯和狱警们的不同表现,试验中,这些原本在社会上非常正常甚至优秀的年轻人们,迅速进入了自己被设定的角色,扮演狱警的年轻人从第一天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酷和无情,对囚犯们嘲讽、侮辱甚至攻击,而囚犯们也在压力之下逐渐接受了自己是罪犯的身份。原本津巴多计划实验周期为两周,但是在实验开始不久,他的妻子(当时还是津巴多的女友)发现其中一位扮演狱卒的被实验者在换上制服前后判若两人,前一秒还是“超级大好人”,后一秒就变成囚犯眼里狱警当中最恶名昭彰的“约翰·韦恩”。津巴多的女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激烈的辩论,津巴多决定在第五日结束了实验。

《路西法效应》这本书的架构有点特别,全书共16章。第一章首先概述人类性格的转变的,即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这也接着引发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多少?一旦面临陌生情境,有多少把握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我们是否会像上帝最爱的天使路西法一样无法抵抗诱惑,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的事?

第1章到第9章津巴多首度撰书详述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具体过程。这几章的记录形式就好比电影剧本,如同有一位旁白讲述正上演的故事,并辅以一点心理学上的诠释。只有在实验结束之后(实验比预期要早结束)才做出结论,并且思考从中学到的教训,描述和解释搜集到的证据,并阐述参与其中的心理历程。

书的后半部分,作者结合从该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现象(第14、15章),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彻解释“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最后作者以颂扬抗拒情景影响力的平凡英雄人物做为结尾(第16章)。

简单来说,斯坦福监狱实验得到的其中一个主要结论是:不论是细微或明显的情景因素,皆可支配个体的抵抗意志。即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和改变,尤其是在强调“个人主义观念”文化的今天。大多数人在理解他人行为时,都倾向高估了个性、品格、个人价值观等等的重要性,而低估情境因素。

而“特质取向”和“情境取向”就如同“健康医疗模式”和“公共卫生模式”。医疗模式尝试在受影响的个人身上找寻病灶的来源,相对地,公共卫生模式的研究者认为,疾病的触角衍生自环境创造出的致病状态,生病常常只是环境病原体导致的最后结果。

所谓的“平庸之恶”,津巴多认为是一系列心理动力运作过程,包括去个人化、服从威权、被动面对威胁、自我辩护与合理化。这些都是诱发好人为恶的因素。“去人性化”是让平凡人性情大变、变得冷漠无情、甚至肆无忌惮地犯罪的主要运作过程之一。但津巴多同时强调试图去理解情境和系统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并不是为了替谁辩护,或是为了免除此人所犯下的非道德或非法行为的责任。

最后,津巴多希望当我们面对情境和系统的强大压力时,都该坚持人类本性中最好的本质——以颂扬人性尊严来对抗邪恶。

所以,回到那个问题:你是个好人吗?或者说,如果文革发生,你能做到拒绝打砸抢,拒绝批斗吗?正所谓,人性之不可考验,正因为我们没有处在那样的环境之中,才没有做出类似的决定。大部分英雄是时势造成的,但是那些顶住压力抵抗住大环境,对其同类最残酷与堕落的卑劣行为负责思维平民英雄才值得敬佩。

推 荐 阅 读

《路西法效应》

你是好人吗?_第1张图片
《路西法效应》

作者:  [美] 菲利普·津巴多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副标题: 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译者: 孙佩 陈雅馨 译

出版年: 2015-10


《反抗“平庸之恶”》

你是好人吗?_第2张图片
《反抗“平庸之恶”》

作者:[德]汉娜·阿伦特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

原作名: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

译者:陈联营

出版年:2014-04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好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