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靠细节,电影拼想象

看《李安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他对小说改编电影有自己明确的想法,那就是我的电影只是使用了小说里的人物,最多加上人物关系,然而整体框架、理念到情节的铺设都是按照我的想法来,因为这是属于我的作品。

今晚看了《饥饿游戏》第一部的电影。然而看了一大半也没一个多月前《分歧者:异类觉醒》那种分分钟吸引我的feel。两部片子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相似之处,为何给我的感觉如此相反?

第一,《分歧者》我是先看的电影后看小说,《饥饿游戏》则正好相反。电影可以用最短时间让你先看到整体,再看小说则是补充一些细节,那些画面可能表达不出的、专属于文字的魅力。

第二,《分歧者》的整体颜值高于《饥饿游戏》。不管大荧幕还是小屏幕,这都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我得承认,单单是Four一个人就足够给我开追这部影片的全部动力。

第三,好吧,前两点都有点扯。这两者给我的感觉最大的不同,表面上是导演对小说的还原度,深挖一点就是导演对小说精髓的把握(情节跟着人物走,因此人物性格才是最本质和独特的东西);因为知道自己完全摸透了这个人物,所以可以大胆地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用最专业的手法、自由的想象呈现给观众最棒的观影效果。

好电影一定是有自己独特的灵魂所在,而不仅仅是文字到影像的格式转换。

然而到了电视剧这边又是不一样的标准。

从步步惊心以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直拥有超高人气。一方面有了书迷的基础,电视剧的收视有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小说改编成的剧本省时省力,用来请好编剧的钱可以砸在请明星演员上,庞大的粉丝团体又能给收视进一步的保证。

逛贴吧时,看到电视剧吧里最多的抱怨就是小说的哪里哪里在电视剧里被修改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书迷的心里也都有自己想象的完美版本,这么看来改编电视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幻灭,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何以笙箫默的一片好评,很大程度是原作者参与编剧工作。如此全剧的精髓和散布的细节兼顾,非常难得,也可以说是所有人的幸运。


再回到电影,几十分钟的市场决定了它像广告一样每分每秒都容不得浪费。这也是我特别喜欢盗梦空间的原因,每一次重看都能发现新的视角,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我喜爱分歧者的原因则是它最大程度地唤起了我情感上的共鸣——我们生来完整,为什么要把某一方面放大到可以定义自己?

经典,就是作品一旦脱离作者就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命力,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流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视剧靠细节,电影拼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