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个好东西,但我不喜欢

无论写什么,从每天50字短文开始,记录生活点滴、提高写作能力。第17天


01

我出生在东北,所以一到饭桌上就被调侃“东北人能喝”。其实能不能喝,能喝多少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说出来没人信的。

可能没有遗传到喝酒的基因吧,再加上后天“启蒙”的比较晚,所以一到酒桌上就犯难,这一杯可咋整?

第一次喝酒是高考结束之后,虽然考得一塌糊涂,但酒的妙处就在于高兴的时候喝一杯可以助兴,沮丧的时候来一口可以消愁。

我也不知道那一次是高兴还是沮丧,总之不用复读了,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思想就是“酒精刺激大脑”,所以在高考之前滴酒未沾。想来幸亏没有过早地喝酒,不然现在还指不定在哪里出大力呢。

跟发小们围坐在桌子旁,也不记得都说了些什么祝酒词,一共喝了两瓶啤酒吧,那时候只有两个感觉,一是“真难喝”,二是上厕所。

喝完酒之后的惯例是打牌,记得好像打着打着就睡着了,庆幸没有出糗,没有发酒疯。

02

喝酒跟抽烟一样,有了第一次就肯定有第二次,所以我一直不敢抽烟,害怕跟喝酒一样,明明很讨厌却无法摆脱那种束缚。

第二次喝酒是四年之后的毕业聚餐,也就是散伙饭。

在我的印象中散伙饭应该是很嗨的,大家情绪亢奋,流着泪,搂着腰,借着酒兴说一些不敢说的话,做一些不敢做的事,但也许我参加了一个“假的散伙饭”。

大家还算正常,没有痛哭流涕的场面,也没有表白示爱的疯狂,也许是自己喝多了,就算有也不记得了,但我很肯定自己没有。

酒过两巡,我们转战KTV。麦霸们一首接一首地唱歌,五音不全的一轮一轮地博饼,我又睡着了,眼睛实在不听使唤。

折腾了一晚上,回到宿舍继续睡觉,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03

工作以后,由于经常在外面东奔西跑,所以应酬就多了起来。

同事说“喝点酒解解乏”,我则一喝就多,有时候第二天都起不来,头疼得要命。

有人说“酒量是能锻炼出来的”,我有点相信。

工作之后的锻炼明显让我能喝了些,从一两瓶到三五瓶的飞跃,从啤酒到白酒的进阶。

也许是真的没有天赋吧,当喝酒遇到了瓶颈,带来的就是喝一次吐一次的痛苦。

所以从那时候起,我就认怂了,能不喝尽量不喝,特殊场合也是量力而行,毕竟吐在酒桌上的事不是没发生过,在酒桌上睡着了也是我干出来的,这么糗的事以后还是少干吧。

04

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酒文化”的国度,不喝酒就意味着要失去很多升迁的机会,不能喝就意味着很多事情谈不成、很多生意做不了。

感情深,一口闷。喝的越多似乎越能表明彼此之间的亲近和情谊。

有时候也很羡慕那些酒量好的人,三杯五杯高度白酒下肚还是思维敏捷,还能指点江山,喝倒了一桌子的人,自己依旧岿然不动。

可是对于我来说,面对桌子上的酒,就如同面对臭豆腐、榴莲一样——闻着都难受,更何况要下肚呢。不喜欢的事情真的勉强不来。

幸好自己的心态也摆得比较好,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其他的事情就顺其自然,不去强求。

我想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生也一样。

所以,一路走来,敢爱敢恨,哪怕留下了些许遗憾,只要对得起自己就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习惯养成(minihabit)

你可能感兴趣的:(酒是个好东西,但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