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辅导员给我们开的会越来越多,除了学习还有工作和生活,讲着各种各样的要求。身边的个别同学纷纷开始抱怨老师不理解他们的繁忙,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占用他们的时间。这种情况我在学生会也见到过,有不少下面处于较低地位的人都会觉得上面的人“不够善良”,都会觉得如果自己做一定能更有人情味。
这让我想起了冯小刚导演的《私人订制》,其中范伟饰演的司机专为领导开车,但是他的领导一个一个都因为贪污受贿被查处了。他自信地说“如果要是我,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最后体验了一次领导的生活之后,他也犯了错误。
我们总是这样,在没有能力和地位的时候作为弱者总是既善良又睿智,即使没什么意义,也愿意原谅所有人,而占领了高地之后又变得和自己鄙视的人一个模样。没能力的时候感叹自己的善良无处释放,有能力的时候又变得不再善良。
02
之前的一些调查显示很多人都会有“突然的邪念”,看到美好的事物有时会突然出现一种将它毁灭的冲动,在严肃的场合会突然想到做一些坏事,虽然能够很快消灭这种邪念,但是依旧对这种“突然的邪念”充满罪恶感和恐惧。
所以,人的内心是存在邪念的,只是在大多数的正常情况下,正常人都可以把他们控制住、压制住,不让他们控制我们的行为。因此人们曾说:“不要去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用刺激的方法去检验人的邪念,可能会让一个本能控制住邪念的人失去控制。
因此,每个人都可能是邪恶的,也都可能是善良的,这和每个人的价值观以及外部的刺激有关。人们在弱小的时候,无法决定事情的发展,所以经常通过认定自己的善良来安慰自己,感叹自己心有余力不足,很容易就成为了愿意舍己为人的人。
正如网上的键盘侠一样,看到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在网上大肆批评,宣扬自己的正义善良,而真正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也变成了这样冷漠的人。
正如那个段子一样:
一个记者问农民:“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给别人吗?”
农民说:“我愿意。”
记者又问:“如果你有一辆牛车你愿意捐给别人吗?”
农民说:“不愿意。”
记者问:“为什么啊?”
农民回答:“因为我真有一辆牛车。”
人如果真的有能力了之后,开始考虑自己的各种利益,便不会那么容易去毫无理由地善良,因为此时的善良有了代价和成本,我们开始衡量自己的利益,被权利和地位刺激出了更多的欲望。即使弱小而善良的自己讨厌这样的自己,欲望也一直都是一念即生,一念即灭。从而变得不再那么善良。
没错,在我们弱小的时候鄙视强者的不善良,而自己变的强大了也可能变的一样不善良。弱者的善良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没有能力击败对手,那么你的原谅可能都是懦弱和自欺欺人。
03
为了克服这个心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确,大多数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弱小的,也是善良的。成为强者,对这个世界好一点,是很多人内心深处向往正义的理想,只是在行进的过程中,这个理想被各种欲望和浮华所掩埋,不见踪影。
我们知道弱者的善良是没用的,所以就不应该在弱小的时候用自封善良的行为来安慰自己,有这样的时间,我们更应该去努力成为强者,以此践行我们的善良。有时候,这种理想也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我们一刻不停地奋斗。
而在我们获得了地位、权利或者仅仅在某一件事把握了主动权,我们都应该记得自己的善良,而不被自私和欲望干扰。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和特权越多,我们越应该看到善良这个选项的光彩。
之前和部门的人一起去做饭,过后大家在一起做游戏。我去收好了东西,顺便把盘子刷了,厨房也收拾好了。过后有人跟我说:“这样的事情不是一般都叫部员去做吗?你当部长的应该休息一下。”从很多的角度来说,我叫部员来做都没有问题,但是那一刻我决定替生命中陪伴我的这些人做一些事情,无关任何地位,因为人的本质就是平等的。
有人觉得我愚蠢,即使在深处高处,还要放低姿态。对此我想说:在我可以主宰的范围内,我选择善良,关心他人。所谓的地位高低,人比人高一等,还是都去见鬼吧。
04
庆山的《眠空》里有这样一段话:
他人的需索,成为恐慌;对他人的期许,成为失望;对他人的依赖,成为伤痛;对他人的侵占,成为禁锢。与之相反的是,对他人的容纳,成为安宁;对他人的放手,成为自由;对他人的放付出,成为收获;对他人的怜悯,成为宽恕。
我们所有的善良不应该是一种工具,用来安慰自己或是取得回报,而是让自己的内心平静。这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会超越幸福的感受,它带来的安心感觉不可名状。但让我们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善用自己的善良,善于保护自己的善良,让自己能够一直通过善良感受到内心的安宁。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