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道与佛

《西游记》中的道与佛_第1张图片

《西游记》,一路向西,诣灵山、拜佛祖、取真经。

可书里不光只有释教和十方三世诸佛,还有道家以及众仙。道家的神仙以三清为代表,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以及其他的如太白金星(玉帝的使者,招安孙悟空,提醒唐僧师徒注意前路危险,都是他。类似希腊神话的赫尔墨斯,著名的奢侈品Hermes即以其命名)、二郎神、福禄寿三星、五庄观镇元子乃至玉皇大帝都应该归属道家人物。

《西游记》中的的确确存在这道与佛孰优孰劣的争执?在比丘国,唐僧与那道人国丈便有一番精彩的辩论,各论佛道的好处。

唐僧说:“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行,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道人国丈回道:“呵!呵!呵!你这和尚满口胡柴!寂灭门中,须云认性,你不知那性从何而灭!枯坐参禅,尽是些盲修瞎炼。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更不知我这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铺裀。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槃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唐僧与道人国丈所说,应该是对佛和道的精炼总结。

佛家重在修心,讲开悟,要明心见性,道家重在修身,讲采补,要羽化飞升。

佛家,清苦,有清规戒律,五戒、十戒、具足戒。年满20岁的比丘和比丘尼,具足戒分别有250条和348条。道家,逍遥,可随心所欲,大者充塞天地,寿者横亘古今,火不能爇,水不能溺,石不能阻,御剑乘气,以游无穷。

《西游记》是尊佛还是尊道?

其实答案很明显。佛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去西天取的真经是《涅槃经》、《金刚经》、《华严经》等等,而不是《道德经》、《南华经》和《清虚经》。

悟空、悟能和悟净,一听就是佛家的名字。空,佛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我们管入庙做和尚叫遁入空门,佛家常讲四大皆空。五千字的《金刚经》一字总结曰“空”,二字总结曰“无住”,三字总结曰“善护念”。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佛家喜欢讲空,道家喜欢说无,其实比较相似。空无才能生有,有了还归空无。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空,你能悟到吗?

悟能,我认为并不是谐音意在讽刺八戒的“无能”。八戒其实很有用处,西行路上也做了很多事情,而且还肩负着消愁解闷的重任。要是没有了八戒,那西行之路且不少了很多乐趣?悟能,一方面意思是指佛法是能够求证的,要发心、行愿,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另一方面谐音“无能”,应是指无智亦无得,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智慧,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就像《金刚经》里,佛最后说:我没有说过一个法,我没有说个一个字。大家认为八戒能吃,笑话八戒。那么问题就来了。《金刚经》开篇讲的是什么?就是讲佛如何吃饭的。“入舍卫大城乞食。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入城乞食,吃饭完,把衣服和碗收好,脚洗干净,把座位铺一铺坐下。很平常啊。佛要告诉我们的,生活就是很平常的,吃饭就是大事,是众生搞得太复杂,颠倒梦想,把钻石、金银那百无一用的石头、金属看得太贵重。人生莫若修行好,世上无如吃饭难。吃当然要吃,别贪吃就好。《千与千寻》里也说,贪吃会变猪。

悟净。净,也是佛教中常能看到的字眼。佛门净土,没有尘世尘劳的染着。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多干净啊!谐音“无净”隐射这个阎浮世界,贪嗔痴慢疑,烦恼、欲望、生死三大魔障,为名为利,争夺不休,绮语两舌,訾议不止,人心藏毒,心口不一,太不干净了。

孙悟空的授业恩师是须菩提,《金刚经》的主角。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束手无策,玉帝大喊快请如来佛祖。车迟国,三个修道略有小成的虎、鹿、羊,成为《西游记》里为数不多,惨遭横死的妖魔。

其实,儒释道,三教同源。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

佛法不二即是天地一指、万物一马,无智无得即是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心无所住即是逍遥自在,跳出轮回即是仙寿永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道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