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8岁的孩子,在我的印象中,快乐是一辆梦寐以求的遥控车、一个变形金刚,或者是玩积木,滑滑冰。但是,对于另一些小孩来说,快乐,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纸飞机。
下午,志愿活动全面开展。志愿者在村里的活动舞台上搭建了一个临时教室,教小朋友画画、唱歌。孩子们嬉戏着,笑声在空气中跌宕起伏。200米左右的一个角落里,一个小男孩穿着泛旧的短袖,咬着手臂,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的方向。我们走过去邀请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课。随着我们的靠近,他连忙往后退,抱着双臂,一副戒备的样子。
看着他的惧怕,我们停住了脚步。站在距离他5米的地方,尝试着跟他沟通。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
他警戒地打量着我们,一言不发。
“那可以告诉姐姐你是和谁一起来的吗?”看着舞台附近送孩子过来的老人们,志愿者试着通过他的家人来和他交流。他看了看志愿者手指的方向,又看了看屈膝等待着他回答的志愿者,摆弄着自己手指,一言不发。
“那和姐姐一起唱歌好不好?”我试着去拉他的手,还没触碰到,他便像受惊的小羊一样,把手臂藏在背后,一直退到贴着石壁上。看着他过激的反应,我们决定改变方向。
我们向附近的老人了解到,小男孩叫向杰,还有个9岁的姐姐,两个孩子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来。有时候为了节省路费,连过年也不会回来。
我们叫来了小向杰的姐姐,希望她能带他融入其他小朋友。但看着姐姐过来,小向杰跑得更远了。担心出现意外,我们连忙拦着他的路。
“小向杰,跟姐姐一起去跟小朋友一起玩好不好?”他有点害怕地摇摇头,眼里布满了泪水。
“那你告诉姐姐想玩什么好不好?是不是想一个人待一下?姐姐陪你一起就在这儿看他们玩好不好?”等待了许久,他默默地点了下头。
他不说话,我们就默默坐在他旁边。不时给他讲讲笑话,看着对面玩着游戏的小朋友放声大笑,有时故意做出一副夸张的样子,笑得前俯后仰;不时装作无意的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 。看着我们夸张的动作,他有点奇怪地看着我们,但不再排斥我们的触碰。
借着这份亲近感,我们开始跟他聊天。多大?上几年级?爸爸妈妈在哪?……虽然他的回答都很简单,但已经愿意开口和我们聊天了。
当问到他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时,小向杰有点兴奋地说:“折飞机!”“我还会折6种飞机呢!”他满带自豪地补充到。
纸飞机,当我听到这个简单的词语时,心中一阵酸楚。一阵静默,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喜欢折纸飞机啊!还会6种,你太棒了!姐姐不会,但姐姐想跟你一起玩纸飞机,你教姐姐折好不好?然后我们来比赛。”
“好。”他从衣兜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由于被折了很多次,纸都软了,中间也破了。他拿着那张纸,轻车熟路地进行各种对折,不一会儿功夫,一张邹巴巴的纸就变成了一个棱角分明的纸飞机。
我们拿出崭新的纸,他很有耐心地教我们。看着我们在他的“指导”下折出的飞机,他开心地傻笑着。
两三个纸飞机,终于在空中飞了起来,越飞越高,越飞越高……
空旷的场地上,小向杰仰望着他高飞的飞机,哈哈大笑着……笑声,很响亮,很开心。
“姐姐,等我长大了,我要开着飞机去把爸爸妈妈接回来!”他坚定说着,大眼睛里闪烁着泪水。
我一直在想,作为三下乡志愿者的我们,能做什么?看着广场中央快乐地笑着的小向杰,我知道了。但一时的快乐太渺小,这样的快乐的笑声,我们将一直追求着,实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