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生死茫茫总断肠

文/孤瞳

〈初试〉生死茫茫总断肠_第1张图片
堆糖

写在前面:

因柴胡大哥多番鼓励我可以尝试写一点诗词赏析,所以今日初试,分享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苏轼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孤瞳才学尚浅,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

1.乙卯正月二十日:

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这时苏轼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知州。

2.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首词乃是悼亡之作。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亡妻王弗的思恋哀惜之情。

十年是指苏轼在与爱妻王弗阴阳两隔十载之久。

何谓“茫茫”?生死相隔,心中的苦闷烦忧也不知道该和谁说,内心空虚寂寞,顿生无限怅惘之感,此之谓“茫茫”。

背景解读:

王弗十六岁与苏轼结婚,她聪颖贤惠,又有识见,夫妻感情一向笃厚,但她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二十七岁时便在汴京(今开封)谢世,次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祖茔。

3.千里孤坟:

短短四字,看似平常,词人简单带过,却暗含无奈与悲伤。苏轼写这首词时正在山东密州为官,而亡妻却远葬四川。(看地图便知,四川在中国西南部,而山东在华东地区,可能因历史变迁略有偏差,但足见相隔之远,加之当时交通不便,“无处话凄凉”想来也不是凭空妄作之语,词人内心凄楚感怆不难理解)

那么既是祖坟所在,词人又何谓“孤坟”?这恰恰是词人一语双关,既写亡妻孑然葬于祖坟之中,又暗示了自己如今也是孤身一人,凄凉处境可见一斑。

4.纵使相逢应不识:

初读可能会心生疑虑,王弗与夫携手相伴十载有余,怎么会相见而不识苏轼呢?

进而读之,“尘满面,鬓如霜。”不得不由衷感佩词人笔力深厚,用假设之语进一步渲染悲凉的氛围——即便是再次相逢,她大概也认不出我来了吧。

对此句的解读大多是觉得词人借此感叹自己仕途失意,流浪颠簸的生活让自己过早的衰老,但除此之外,又何尝没有词人对于时间流逝,年华不再的感喟呢——“别人都是成双成队,老来子孙绕于膝下,而我两鬓早已斑白,却仍孑然一身,这样的日子竟已过了十年了啊!”

细细思忖,前句是“无处话凄凉”,后句作假设“纵使相逢”那也是“应不识”的,词人处于这样一个两难的处境,何其哀伤,何其无奈!

背景解读:苏轼难以应对封建王朝的官场争斗,于熙宁四年(1071年)自请离京外任,到杭州任通判,这一干就是从熙宁四年一直干到了熙宁七年(1074年)。熙宁七年秋,苏轼的任职期满,便主动要求到密州任职。

而此时王弗已去世十年之久了……

5.夜来幽梦忽还乡:

既然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人肯定会写梦中所见所感。

“小轩窗,正梳妆。”词人所梦见正是王弗在窗前梳妆打扮之景,而这不会是苏轼凭空想象,梦境是对现实的反映——苏轼所梦见可能正是他与妻子生活中的一幕。

但转而思之,就是这样平淡而简单,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在窗前梳妆的小小的幸福,词人却也不再拥有,往事成空,如今只能梦中再见。虚中带实,自然流露出无限悲戚。

这种平淡处见深情的写作手法,后来被归有光运用到了极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6.明月夜,短松冈:

词人匠心独具之语,代为之思,站在亡妻的角度来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想来我的妻子在那凄冷的月夜,定会伫立在那长着小松林的山岗上,思念着我,年复一年却不得相见。”

代为之思,借亡妻之口,抒发思念而不得的伤感,避免了直抒胸臆时情感易泛滥而显得矫揉造作的弊端,因悲伤的节制而更显得情思缱绻,余音袅袅,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悼念之情。


译(为了更符合阅读习惯,未按序逐字翻译):

昨夜我隐隐约约感觉自己回到了家乡。

我还梦见了弗儿。

梦中的她还是和当年一样美。我看见她坐在窗前,对镜梳妆。我好想把她揽入怀里以慰相思之苦,可是无论我怎么跑,怎么追,都赶不上我的弗儿。

她是那样的真实而虚幻。

弗儿回过头,手中的簪子惊落,刚刚盘好的发髻又散了开来,我分明能看到她眼中的泪水。明明有很多心里话想和她说,我对她的思念又怎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尽的呢?可是当我看到弗儿,却说不出话来,就那样静静的看着她,陪着她默默流泪。

我记得醒来的时候,眼眶中不自觉溢出的泪水已经打湿了我的枕头。

想来弗儿如今已经去世十年了。当年我将弗儿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在家乡的后山上栽的那数千棵松树,想来已是亭亭如盖,蔚然成林了吧。

虽然她走了这么久了,我却仍然不能忘记。即使是竭力克制自己心中的思念,常常夺目而出的泪水却不会欺骗我——本就难以将她淡忘,我又何苦强抑心中的哀痛呢?

我时常心怀愧疚,因为为官不便,只得把我的弗儿孤零零的抛在故乡的祖坟里,她心里若是有苦闷凄楚又能和谁说呢?可怜我的弗儿,只能年复一年的在凄凉的月夜,站在后山的松岗上,翘首遥望她郎君的方向,我却无法与她相见,甚至连回应她都是奢望。

呵,有时真觉得这不过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罢了。这十年来的宦海沉浮,时光骎骎而过,我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名动京师的得意少年了。岁月攀上了我的额头,时间渲白了我的鬓发,十年来的奔波劳顿使我满面风尘,倘若我和弗儿再见,她应该都认不出我这个落魄的中年人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书生了吧。

看着别人成双成对,看着别人儿孙满堂,享尽天伦,我便想起我的弗儿。

弗儿啊,你的苦无人诉说!

我的苦闷呢?

又有谁懂呢?


思: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在高中就学了。到如今,这首词已经反复品读了多遍,然而苏轼的那份真情,却仍旧能打动我。尤其是读到“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时候,生动的画面感给予了我直接的情感体验,我能感觉到那种“相顾”却“无言”的感伤、痛苦与无奈。

苏轼向世人展示的往往是他“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一面,把苏轼仅仅理解为一个单纯的豪放派,如“眉山公之词短于情”,这类观点无疑是片面的。

再刚强的人也有落寞孤寂,独自舔伤的时候,更何况苏轼说到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他的感情,他也有伤心落寞的时候,他也会发发牢骚,他也会落泪,而不仅仅是世人眼里那个雄姿英发,振臂高呼的英雄豪杰。

每每读到这首词,都不由的心疼苏轼。往日有爱妻做伴,红袖添香;王弗离世,只有那黯淡的一豆灯火与数不清的案卷做伴了,那是何等的凄凉。

而现实中,有的人往往只有在形单影只,孑然一身的时候才会想起被陪伴的幸福与熨帖。

读透“生死两茫茫”方知最需要珍惜的是眼前的幸福,是身边看似简单的小幸福,因为这些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拥有。

因此,人生在世,学会珍惜。

〈初试〉生死茫茫总断肠_第2张图片
堆糖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试〉生死茫茫总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