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

还记得上次发布了《几十年前,我们曾经有过这么多牛哄哄的工厂!》,就有粉丝朋友们在后台留言,争相想要谈论下关于赤峰的这些工厂,应粉丝们邀约,继发布了《百年老照片:带你走进“乌兰哈达”的九街三市!》、《百年老照片:崇文重教,我们一直在传承》之后,风瞬小编们四处搜罗资料,给大家深度挖掘整理了最全的赤峰制药厂大盘点,不仅有老照片,还有制药厂家属回忆录,就这样让你一次让你看个够。

赤峰制药厂的前身是大和洋行,建于1916年,地址在头道街文庙以东至单桥子,也就是现在的制药厂东门一带。建厂之初业务范围仅限于收购甘草,后来开始生产甘草流膏,经理为日本人龙山,当时市人称大和洋行为甜草公司,实际是日本刺探搜集情报的据点。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张图片

图为赤峰制药厂全景: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生产麻黄素的药厂。

1933年赤峰沦陷,更名为“赤峰满蒙兴业株式会社”,经理为草刈森男,此间开始扩建厂房、增添机器,除制作甜草膏外,大量收购麻黄,开始生产麻黄流浸膏。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2张图片

图为满蒙兴业公司的正门。

麻黄车间主要是轧麻黄,当时还不能生产麻黄素,只能生产麻黄膏,轧麻黄会产生很多麻黄废渣,被用来当柴火烧。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这种工艺仍在延续,赤峰街的居民从药厂拉回麻黄渣,放在大街小巷院子里晾晒,弄得满街满路都是,晾晒时,还需人工用木棍不时地翻动,以便尽快风干,干后装入麻袋储存起来当引火柴用。夏季蚊虫多的时候,家家户户在街上或院子里点燃一堆麻黄渣,或加点六六粉农药,名曰“熏蚊子”,搞得满街烟雾缭绕,很是呛人,七十年代前出生的都知道吧。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工化学合成麻黄素,麻黄渣才退出居民的生活。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3张图片

图为满蒙兴业公司的甘草晾晒场地,也是麻黄的储存场地,在厂区的北部。

1948年5月26日,国民党飞机轰炸赤峰,满蒙兴业公司厂区被炸毁。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热河省政府决定在赤峰建立热河省麻黄厂,历时3年,于1951年2月,建成了设计能力年产麻黄素5吨的新型工厂,并于当年4月产出盐酸麻黄素,结束了赤峰只产麻黄膏不产麻黄素的历史,1951年4月至年底,共产出麻黄素618公斤,1952年全年产出麻黄素达5339公斤。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4张图片

图为1949年赤峰制药厂建设中的场景。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5张图片

图为1949年建设中的厂区全景。

1953年--1958年,对麻黄素生产全面革新技术改造,扩建并实现了机械化,到1958年,盐酸麻黄素年产量达41.5吨,跃居世界第一。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6张图片

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制药厂大门。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7张图片

图为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到赤峰制药厂视察。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8张图片

图为1958年6月新华社报道赤峰制药厂。

1959年3月,制剂大楼建成投产,生产由中药全面转向西药和抗生素生产,中药制剂车间当年6月份停产。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9张图片

图为1959年拍摄的赤峰制药厂厂区一角。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0张图片

图为上世纪六十年代赤峰制药厂的大门口。

八十年代,我国是世界上天然麻黄素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近十家工厂生产麻黄素,但产量之大,质量之好,成本之低,贡献之大,赤峰制药厂都“勇冠诸军”。一九七六年以来,一次合格率和优级品率始终保持百分之百。连续二十三年荣获出口“免疫”信誉。投产三十年来,为国家创造价值一亿二千多万元,上缴利润六千三百多万元,出口二十五年,为国家换回外汇九百五十多万美元。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1张图片

图为八十年代纸媒报道赤峰制药厂。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2张图片

图为八十年代制药厂大门。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3张图片

图为制药厂女工作业。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4张图片

图为制药厂女工在检测药品。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5张图片

图为制药厂工人设备检测。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6张图片

图为麻黄素车间。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7张图片

图为制药厂麻黄素车间,正在打包。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8张图片

图为制药厂所制作的成品。

看了赤峰制药厂的前世与今生,不禁让人感叹,老一辈们打下的江山,由我们守护!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有责任,亦有义务,去发扬,去传承!

儿时心目中的制药厂(摘选)

朱景田

(赤峰市政协主席)

我的父母在制药厂工作了一辈子,我是闻着药厂弥漫在空气中那种特殊的气味,一年一年长大成人,看着制药厂时起时落,一天一天慢慢变老。在我心中,它承载了好多好多生活的美好,一直伴着我度过了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儿童和少年时代,对我的身心成长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儿时的记忆中,赤峰制药厂好大好大,远近闻名,是一个经常捷报频传,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工厂。

制药厂有好大的厂区,东临清河路,西至九中胡同。南到头道街,北靠英金河。占地有200多亩,制药厂的选址,要追溯到很远。1949年初热河省政府决定在赤峰新建热河省麻黄厂。地址选在头道街东的征税局旧址,面积7.2万平方米。1956年5月麻黄素厂进行了扩建。利用麻黄素的下脚料麻黄渣,扩建了造纸车间,厂区向东延伸到红山脚下,占了老赤峰的好大一片,小时候和伙伴们围着药厂转上一圈儿,要走好远好远,需要好长时间。

制药厂有好大的草垛,堆着一垛垛麻黄草。昭乌达盟是全国麻黄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仅阿旗就有麻黄草600万亩,年产麻黄草9000多万公斤。每到秋季收草是制药厂的主要任务。建厂初期主要以自己收购为主,1955年之后委托旗县供销社代购。常年收草量都在千万公斤以上,专门有车队从阿旗、右旗等地往回拉草。当年汽车运输业还不十分发达,通往北部旗县公路上,见的最多就是制药厂装的又高又宽,忽悠忽悠的拉草车,我每次往返乌丹与赤峰,坐的都是拉麻黄草的车。紧挨着麻黄素车间,就是麻黄草场,长50米,宽8米,有两三层楼高的,一垛一垛大草垛,南北走向,整齐排列,成为赤峰制药厂标志性的一景。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19张图片

图为赤峰制药厂麻黄加工车间

制药厂还有好大的厂房,父亲所在的四车间主要生产针剂,母亲所在的三车间生产各种片剂,都是楼房。在五六十年代的赤峰城区非常显眼。当时昭乌达盟刚从林东镇搬到老赤峰市没几年,城区南侧的昭乌达路上,只有党委公署宾馆等几栋2000多平方米的小楼,所以药厂的几栋生产车间,在城区北面也称得上是高高耸立。每次跟着父亲进到车间,站在2楼的窗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站得很高,看的也很远。车间里有不少外地的大学生,他们操着南方口音带着近视眼镜懂得外文,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成为我童年时崇拜的偶像。

儿时的记忆中,赤峰制药厂上下同心艰苦创业,是一个一路负重前行,企业精神鲜明的工厂,在我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给了我吃苦耐劳,朴实,任干的思想熏陶,让我一生都有了前进的动力。

在各方面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制药厂在一片废墟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为恢复国民经济,支援抗美援朝作出了贡献。药厂人发挥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制定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暂行条例,积极开展岗位比试和技术表演,先后产生了10多名省级以上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不管时局怎样变化,药厂工人阶级本色始终没变,上下一心抓生产的积极性始终没减,才让赤峰制药厂每年都有了新发展,远近闻名,赤峰人都知道这是朱德董必武老一辈革命家视察过的企业。是在全国拿过奖牌的国营企业。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20张图片

图为赤峰制药厂女工正在包装药品

后来制药厂不仅逐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成为少数几个产品能出口创汇的企业之一,还代管过发电厂,分出了造纸厂,扶持过水泵厂、化肥厂,不少企业职工都在药厂工作过,为地方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儿时的记忆中,赤峰制药厂利润年年增长,福利越搞越好,是一个关心职工生活,企业凝聚力很强的工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它给了我一个衣食无忧,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让我一生都有了心身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

制药厂有自己的家属院及生活区,十几栋砖瓦结构的平房从头道街一直排到二道街,好大一片。建厂初期,厂内并无职工家属宿舍,带家属的职工都是在市内自己租住民房,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厂区前盖了第1批土坯墙白灰顶的家属宿舍,总计1700平米,每平米造价32元。除了成栋的家属房之外,还有两处四合院儿和零散的平房,虽然每户面积不大,只有一两间,但条件都差不多,大家不比不争,安居乐医院。

制药厂有自己的职工食堂,1952年创办。在全市的工厂中,这是第一家。由于天天换菜单,常常有时鲜,饭菜多样化,价格又便宜,所以深受职工欢迎,还被热河省工会总结过经验。食堂的建筑面积112平方米,紧挨着制药厂的大礼堂,大礼堂的建筑面积为 288平方米。一堂两用。开会,做礼堂用,平时当餐厅办。饭菜预约,月末结账。除了可在食堂就餐外,各车间还可以自己蒸饭,早上拿上铝制饭盒,装上米到车间加上水。放到蒸饭箱里,下班时带回家,不用拉风匣烧火就能吃上热腾腾的米饭,这也算是药厂职工和家属一直非常实惠的福利。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21张图片

图为赤峰制药厂包装车间

制药厂职工有别的企业都没有的特殊待遇,每年都分几张麻黄渣票,几毛钱一车,能装多少装多少,所以制药厂的推车焊的特别大,成为一个特殊的车型。当时没有煤气,平时烧火做饭,冬季引火取暖都离不开麻黄渣,所以药厂周围的街区,全成了晒麻黄渣的场地,药厂家属院,每家的门口都有麻黄渣垛,在当时挣钱不多,买煤很贵的情况下这算是一项很实惠的待遇,有人在药厂上班儿,亲戚朋友都能沾光。药厂还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地方。如药厂有职工浴池,职工限量买澡票,家属每周也能洗上一次澡儿,管得不严的时候还能偷着洗点儿衣服,药厂有自己的卫生所,设有中医、西医、处置、理疗等几个科室,几个医生的医术还算可以,护士们打针输液都行。职工和家属们小病根本不用出厂。药厂还有自己的幼儿园,分为大中小和哺乳4个班。

药厂不仅物质福利搞得好,文化体育生活也非常丰富,大礼堂的规模和设施能和老赤峰市委的大会议室媲美,礼堂经常放映电影,那时候能看一场电影就是最好的文化享受,所以大家老是打听演什么片子争相传告,大礼堂里面是长条凳没有座号,每次演电影,都早早去占上坐。厂里1953年成立赤峰地区的第1个管乐队,后来还成立过腰鼓队、合唱队、评剧队。琵琶独奏在盟里获过奖,笛子独奏在自治区汇演中获过奖。大礼堂的前面还有一片灯光球场。晚上也可以打球,这在整个市区为数不多。药厂的篮球队是个硬队,年年参加比赛,一直坚持了好多年,曾打过赤峰地区比赛的亚军。

1971年我上山下乡,每次回家都感觉制药厂变化很大,原来剁草的草站面积不够用,由厂区移到桥北。为了方便收草,还建立了招待所。随着职工的增多,原有的家属房已经不够分,1974年在桥北又新建了三栋家属楼,没几年又率先在赤峰盖起了4层家属楼。

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_第22张图片

图为赤峰制药厂的麻黄加工设备

赤峰制药厂不算大,按企业规模划分也就是个中型企业,而且产品都是原料药,计划经济时还算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不到优势,那些令人羡慕的福利待遇也是社会办企业的产物,让企业奔上了沉重的包袱,最后不堪重负,不得一一取消,到了80年代末历史上一直效益很好的制药厂竟然亏损了,而且一亏就是2000多万。

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不愿承认后来的那些事实,不想让儿时的心目中很大的制药厂的形象受到伤害。这个与共和国同龄诞生的国有老企业白手起家,在一片废墟中打造出一个自治区级医药骨干企业,让数千名职工就了业,上万名家属有了靠山,赤峰市的经济发展有了支柱,同时能让我们这些药厂子弟从小就受到了一个好的社会环境的教育影响,伴随着共和国前行的脚步一路风雨兼程的赤峰制药厂,他是一座可窥见赤峰工业负重前行的历史展馆。让我们在干事创业中得到了许多有益启迪:是一首工人阶级有力量的铿锵史诗,让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有了不懈的动力,也是一缕经常挂在心头的浓浓“厂愁”,让我们念念不忘,相思到老。

资料来源:视觉赤峰、赤峰沧桑、捉光凑影

本文为《风瞬》原创

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赤峰企业,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