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万能钥匙?

我们先说一个概念:最小阻力之路

当我们遇到困难,在现实与思考要创造结果中,沿着最小阻力的路达成自己的目标是最佳可行路线。

《第三类选择》中有一段阐述是这样的:遇到问题困境并不是只有二选一的两害相权取其轻,而是可以“多维度”创造第三类选择。

我们大部人遇到问题的思考方式,是不是遵从: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然后解决问题。比如,我发现自己的身材比较不好,那么原因可能是吃的比较多,运动的少。所以为了可以瘦下来,我需要做两个动作,少吃,多运动。听上去,这个逻辑完全合理。

这个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受的主要作用力:对好身材渴望形成一股强大动力,它促使着我们采取行动。当渴望好身材张力形成强烈渴望后,它的反作用力是一个舒缓的里,能量守恒原则,同时存在,力道相反。在两个力相互存取前提下,也可以得到两个结果:第一个达成目标。第二个事你未能达到目标。

初始状况

在这幅图中,我们在两面墙中间,一面墙写着你的渴望,一面墙写着你不能拥有你想要的东西。你从腰部开始,被两堵墙上的橡皮筋套住。他们向你施加两个相反的力,一个是渴望,一个是舒缓。

什么是万能钥匙?_第1张图片
当你不断努力

现在,你开始努力,你向着自己渴望的目标方向不断前进,显然,从图你就可以看出,渴望的橡皮筋张力越来越弱,而舒缓的橡皮筋张力越来越强。在这个结构中,每前进一步,你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稍不留神,就回被拉到你不想要的结果中。

当你自甘堕落

你放弃努力,开始自甘堕落到一定程度后,你得到巨大的舒缓和安慰。显然,你向着舒缓这个方向走去,它对你的拉力开始变弱,而渴望的张力开始变强。这就是大多数人在堕落和放弃一阵子后,又会重振旗鼓开始努力的结构。

我们大多数改变自我的尝试,都是在这三张图中不断相互循环。在现实与目标之间”来回摆荡“。我们就像被困在这间屋子中,用尽全部力气,却总是被两条橡皮筋玩弄于股掌之间。

你一定很熟悉自己的操纵手段:你擅长夸大后果, 来吓唬自己,来给自己压力。从而逼迫自己完成某项工作。我们聪明的身体渐渐适应这种操作手段后,你每一次都必须更加夸张,提供更大的刺激,才能激发自己去行动。

你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随着你的行动,问题的张力变小,接下来你采取行动的力道也会降低。让我们总结一下:每个人都倾向于将冲突控制在自己可以把握的范围内,这样自己可以不采取行动而感到最舒服。接下来,到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在内心里夸大冲突的剧烈程度,内心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苦闷后,再开始完成。之后,又开始等待到冲突缓解,就可以无所事事了。

你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随着你的行动,问题的张力变小,接下来你采取行动的力道也会降低。

不管是物理性或非物理性的,任何结构都是有相关的各个部分构成。当各个部分相互作用时,一个趋势就会形成:一种趋于运动的特性。

结构蕴藏动力

动的趋向是由什么决定的?是潜藏的结构。

结构决定行为

有怎样的结构,结构内部就会出现怎样的行为。

你一生的某些基本结构也会决定你的最小阻力之路。对你影响最深的结构是由你的欲望、信念、假设、抱负与客观现实结合而成。

改变不是靠行为,而是靠创造出新的结构。因为结构改变会让最小阻力之路随着改变。

再回到万能钥匙概念,当我们遇到一扇被锁着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

显然不应该是只盯着锁头看。

不论是谈恋爱,还是管理自己,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各种各样需要我们解开的“锁”。

就连“赚钱”这个最重要的锁,能够找到对应钥匙的人也是少之又少。那应该到哪里去找钥匙呢?若是你能想明白这个问题答案,想明白其中的机理,以后你要怎么做?要更改哪些思路?你是否想到这个道理其实会改变你想明白之后的所有一切?

很多时候只是因为过于集中于问题本身,你就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其实是一种用蛮力解决问题的表现。

举一个常见例子,那就是困扰很多人的英语听力。一说到“听力”几乎所有人都会把重点放在“听”上,于是花了很大时间去听,结果却不理想。但实际上听力这个锁头的钥匙并不是“听”,而是在另一个地方:说。只要说的出,就能听到懂。

这是放在哪门语言上都通用的道理。你甚至不需要说的标准就可以听得懂,这就好比我们很多地区的人普通话并不标准,但是没有人抱怨听不懂新闻联播。

所以你只需要练习“说”,而没有必要专门练习“听”。

当我们遇到问题,管好自己就行了,想办法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很重要;然后再想办法找正确的方式......哪怕做事的方式错了也无所谓,毕竟是可以再重新修正的,哪怕效率低下一点也可以接受,做了就是积累......没有人一开始就轻松打开困扰自己的锁头,更别说有足够多的领域去寻找自己需要的钥匙,寻找最小阻力之路。

当你开始了解生命中最小阻力之路是如何运作,明白如何寻找解决问题万能钥匙,那就等你加入了人类文明中最为丰富而睿智的洪流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万能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