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参加高中聚会,碰见了好久不见的高中同桌,和他聊了聊最近的情况,而他的改变着实令我惊讶。
他在高中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渣,渣到什么程度呢?他曾经连经线和纬线都分不清,要知道我们可是文科生好吧,总体来说他的文化课水平差到惨不忍睹。
但他有一个很好的天赋:声音。这个天赋也帮助他在考大学他凭借着一曲贵妃醉酒以艺术生的身份被一所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破格录取了…
而在这边聚会上发现他现在已经是上到研究生了,并且还是跨专业考研,就这样考上了某著名高校的文史类研究生。这一消息令我惊叹不已。
我好奇的问他是怎么从一个学渣逆袭成一个学霸的。他淡淡的说:说实话凭借声音的特长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已经令他很高兴了,可是等他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他与别人的差距太大了。
比如说同一个专业的同学,人家不仅声音好,还能够用英语流利的主持节目。而他连听一个英文歌都听的云里雾里的,这让他感到原来他与别人相比是那么的渺小。
当你见识了更高层次的人之后,你就会越想去奋斗,看到了这些厉害的人离自己那么近的时候,就越想去靠近。
再这样的推动下,他开始拼命的努力和奋斗。
“因为你要不努力的话,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一起出去玩,你总感觉你和他们不是一个圈子的,为了融进圈子,我只能拼命的把自己欠缺的给补回来。”他说,“在我没有接触高层次圈子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凭借声音靠近不错的大学已经很好了,可是当我接触更高层次的时候,我就会发现原来这世界牛逼的人多着呢,我算老几啊!”
当你尝到了蛋糕,你就不想吃馒头了。
而我的另一个高三同学W,当时是班上的学霸,每次考试都是事班级的前五名。可是不幸的是高考考砸了,,只考了个大专。他本来准备复习的,可是他家里人认为赶紧毕业能赶紧出来挣钱,就没让他复习。看到家里的条件也确实挺困难,他就听从了家里的意见上了大专。毕业后的他又在家里的催促下结婚生子,现在在我们县城里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
上一次见他时问他以后的打算。他漠然的说,有什么打算,就这样不就挺好吗?他也没什么抱怨的。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当初他不听家里的安排,坚持复习一年的话,他现在的生活会不会就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放眼身边,那些对自己生活状态很满足的人,身边一起的都是平庸的人,他们一直停留在让自己舒服的区域,像井底之蛙一样不愿意去尝试舒适区之外的世界。
他们很可能永远不知道天外有天的天是什么颜色,也不会知道人外有人的人是什么人。
层次越高的人,越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见识也就越多,也就越来越希望提升自己。
而层次越低的人,越会觉得生活充满了艰辛,也会越来越对生活觉得失望,也会更加容易的放弃自己,放弃生活。
这就是马太效应吧。
如果你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进去更高层次的圈子,别犹豫,尝试着靠近他们,然后去努力,去奋斗。
可是如果你连想的欲望都没有,哪来的奋斗和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