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汽车零部件及智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据报道,该公司新增多项专利信息,其中包括“一种机动车辆自动驾驶方法及终端设备”、“控制智能汽车行驶方向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交通信号灯的识别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和智能车”等。
随着技术更迭,车联网市场潜力逐步被释放,面对万亿级的“大蛋糕”,新的搅局者不断潜入。从整体上来看,华为将延续自己的在ICT产业中的业务积累,在满足车企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升级需求上,扮演赋能者的角色。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驱动下,车联网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今天我们推荐来自开源证券的最新车联网报告——《“5G+车联网”驶入快车道,自主可控待产业爆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报告部分内容。
1
车联网是“人、车、路”
1.1、车联网即智能网联汽车,是跨行业深度融合新型产业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指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人-车-路-云“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
即首先实现汽车智能网联化,再利用各种传感技术,感知车辆状态信息,并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
整体而言,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车联网是实现人们“第二空间”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是基础、关键的一步。
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让人类的出行更加安全、舒适、节能、高效。
按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逻辑结构划分,“信息感知”和“决策控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核心。
车联网(V2X)包括一系列以车为基础的连接方案,是人、车、路、网、云控制中心等多个未来交通核心要素之间进行数据通讯的网络,主要包括V2V(车车互联)、V2I(车路互联)、V2P(车人互联)、V2N(车网互联)等。
车、路、网、云在未来智能交通生态下将持续演进,成为具备智能属性和特定功能的关键节点:未来的车辆具备感知能力和网联能力,能够自我判断自身行驶的状态并将其通过传感转换成数据,然后通过车联网进行数据通讯,并且接收外部传递的数据。
除此之外,智能化的汽车还将具备最优路线决策以及自动驾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也将以网联能力作为基础。通过建设路侧基础设施,全面感知道路及交通状况并且实时传输相关数据,快速提示交通异常状况,并且通过信号灯等设备反馈决策。
另外,路侧作为中转站,将车与网云相联通。网络是构建车联网的关键一环,5G通过持续提升传输速度,降低时延,保障车联网效率与安全。云是作为车联网上层统一协调的关键节点,被称为“车联网”大脑,通过接收网络传输过来的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判断,进而对目前交通的最优方案进行决策,进行交通资源的统一调配。如在编队行驶、预判行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2、智慧城市建设加速车联网进程,无锡成首个示范区
1.2.1、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加速车联网进程
智慧城市正在建设,全国多个城市开展相关工程。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具体而言,是指通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创造初更加智能化、更加便捷的城市生活。
当前,全国已经有多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截止到2019年,已经有25个智能城市项目正在建设中。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持续推进,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智慧城市业务市场规模空间大,主要包括智慧园区、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网电等内容,作为物联网智慧城市的感官与神经,物联网将发挥关键作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近些年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根据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相关投资达到228.79亿美元,较2018年的200.53亿美元增长了14.09%。
同时,智慧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2019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10.5万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国内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25万亿元,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33%。
智慧城市技术投资加码,涉及智能交通领域等。根据IDC预测,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
中国市场的三大重点投资领域依次为弹性能源管理与基础设施、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能交通。在预测期间内(2018-2023年),三者支出将持续超出整体智慧城市投资的一半。
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截至2019年9月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超过700个(其中部分城市有重叠),涉及交通、电网、零售、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
1.2.2、LTE-V无锡城市级应用示范展示车联网场景
车联网业务场景可以分为三类:安全类、信息类和交通效率类。
紧急呼叫业务等信息服务是提高车主驾车体验的重要应用场景,是C-V2X应用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等交通安全应用对于避免交通事故、降低事故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车速引导等交通效率应用场景是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节能减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C-V2X产业化路径和时间表研究》,目前车联网的应用项目中,LTE-V无锡城市级应用示范将构建全球首个城市级开放道路的示范环境,涉及240个路口、170平方公里、5条快速路、1段高速公路,全面开放40余项交通管控信息,计划于2021年实现I000个路口、500平方公里,到2023年实现2000个路口、1200平方公里的交通管控信息开放。
车联网(LTE-V2X)无锡城市级示范应用重大项目是全球首个城市级开放道路示范,包含近40项以用户为中心的车联网应用,采用领先的国际标准,有众多国际主流的车企参与。
该项目大力发展LTE-V2X部署和应用,符合百姓出行、智慧交通、汽车、通信等产业发展的需求。
无锡自身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环境好,软硬件条件基础好,还是城市化进程的典范,所以具有开展车联网项目的天然优势。
该项目基于LTE-V2X实现了辅助驾驶典型应用场景,交通参与者出行效率得以提升,污染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还通过直连通信实现了V2V、V2P低时延、高可靠的信息交互,实现了交通安全类应用场景,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车辆和行人的道路行驶更加安全。
项目包含多类型终端方案:车企前装终端实现V2X功能,促进V2X应用快速全面部署;集成V2X业务的后装车载终端,实现车路协同应用,受到了存量市场用户的欢迎;手机V2X-APP将终端数据、车辆数据相结合,实现了人与车辆、人与基础设备之间的智能协作配合,丰富了用户使用方式;高德地图等地图商,将V2X应用与地图导航深度结合,提供高效、安全的出行服务。
1.3、R16标准冻结,车联网正式进入5G时代
R16标准冻结,加速推进5G车联网的发展。2020年7月3日,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标志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
相较于主要基于eMBB场景面向消费类市场的R15标准,R16标准进一步增强eMBB特性,且更加侧重于uRLLC。R16已在网络能力扩展、挖潜和降低运营成本三方面进一步进行改进,在增强5G网络性能的同时,兼顾成本、效率、效能综合提升,更好地促进车联网等5G应用。
在车联网应用方面,R16支持车与车、车与路边单元直连通信,为V2X支持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外延传感器、远程驾驶等车联网应用场景奠定技术基础,推动“5G+V2X”建设进程。
1.3.1、5G促进车联网商业化规模爆发在即
5G促进车联网商业化规模爆发。5G具有的高可靠、低时延、大带宽等特性,能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实时通信,是车联网的重要通信网络,推动智能网联化,丰富更多车联网应用场景。
根据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通知》,将“基于5G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大规模验证与应用”列为七项5G创新应用提升工程之一。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到要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通过为汽车和道路基础设施提供大带宽和低时延的网络,5G能够提供高阶道路感知和精确导航服务同时增强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的用户体验感。
车联网将成为重要的5G应用场景。在5G生态下,万物互联将成为常态,而汽车作为数量庞大的移动物体,也将势必网联化。
由于在4G及之前网络无法保证网络传输较低的时延以及信息可靠度,因此在需要确保高度安全的交通环境下,车联网仅能实现网联娱乐、简单交互能功能,而无法解决交通最大的两个痛点:效率与安全。
5G的低时延高可靠场景则为车联网量身打造,5G的延迟时间仅为1ms,可以使得联网车辆可根据其他传输数据进行快速判断决策,大大增强了汽车的安全属性。在5G相关业务全面铺开后,预计车联网与智能驾驶业务也将得到充分助力。
1.3.2、5G有望加速实现L5级别全自动驾驶
智能驾驶根据实现场景的普及度分为L0-L5六种等级。若要实现所谓的无人驾驶,那么其等级须达到L4及以上的高度自动化水平。L4车辆可以基本实现在限定道路下的无人驾驶功能。
一般情况下,标准化的城市道路及高速基本满足限定道路的要求,因此可以认为L4即实现传统意义上的无人驾驶。目前,部分车企已经开始提供L3级别的智能驾驶服务,L3级别仅在某几种特定场景可以完全由汽车接管,例如自动泊车、低速塞车巡航以及高速巡航等场景。然而,从L3跨越至L4水平还需要技术的不断成熟。
2020年是L3级别车型量产年。奥迪A8是最早实现搭载了L3级别硬件的量产车型,虽然由于法律监管的约束A8始终无法向消费者实现L3级别功能落地,但其2017年推出的5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4毫米波雷达+1激光雷达的量产硬件方案,始终是行业的先驱者之一。
奥迪之后,全球多数车企纷纷计划在2020-2021开始正式量产L3级别车型,如宝马iNEXT、奔驰全新S/C级等车型。
中国的L3量产自2020年长安发布的UNI-T车型始,2020年是我国L3级别车型的量产年,将先后迎来小鹏P7、长安UNI-T、北汽新能源ARCFOXECF Concept、广汽新能源AionLX、奇点iS6等L3级别车型的上市。
5G网络的切片能力与边缘计算能力让智能驾驶成为可能。5G网络的两大能力让智能驾驶成为可能。
第一,5G网络的切片能力能够基于同一资源提供安全、质量可控的端到端逻辑专用网络,可灵活搭配物理资源和网元功能,未来自动驾驶系统面临的场景丰富多样,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网络切成一片一片的虚拟通道,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优先级来分配网络,可以按需分配,也可以定制。
第二,5G网络的边缘计算能力能够在移动网络边缘完成对自动驾驶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大幅度降低了回传链路负担,提高计算能力,满足智能驾驶的低时延要求,同时可根据智慧交通预设场景,完成实时道路感知与环境感知所需要的计算能力。
2035年有望实现L5级别全自动驾驶。随着道德法律法规界定落实、政策技术产业推动,尤其是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大力推动下,逐步形成车路协同,融合共同打造新一代智能交通新生态,未来5-15年有望实现全自动驾驶。
2
政策、技术积累等催化车联网爆发
2.1、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提前进行产业布局
政策护航,5G商用加速聚焦车联网黄金赛道。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在国家层面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陆续建立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自2018年4月三部委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以来,我国已在北京、长沙、上海、无锡、重庆等地建立了10个国家级车联网测试示范区,超过30个城市级及企业级测试示范点,十余个智慧高速公路智能网联试点。
2.2、经济复苏加速车联网渗透率提升
二季度经济恢复性增长良好,略超出市场预期。根据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国内
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环比来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一季度增长11.5%,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泛指农业)相对未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同比增长0.9%、较一季度降幅收窄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半年同比下降1.9%、较一季度降幅收窄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半年同比下降1.6%、较一季度降幅收窄3.6个百分点。
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随着国内城市化和现代商业化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城市人口,一方面城市半径不断提升(主要城市半径>25km),居民的生活工作出行距离增加,出行需求快速增加,必将要求总量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私人交通工具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8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的省份共有17个,以汽车后市场为重心的交通垂直行业市场空间巨大,车联网终端智能硬件需求数量不断增大。
车联网渗透率将持续上升。我国巨大的汽车市场为车联网服务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基础。2018年12月,工信部出台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要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构建涵盖信息服务、安全与能效应用等的综合应用体系。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车联网渗透率为10%,我国渗透率为7%,预计到2020年,全球和我国车联网渗透率将分别达到25%和30%,到2025年则达到65%、77%,我国车联网渗透率增速将超过全球。
2.3、建设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驱动智能汽车需求增加
智能交通系统的引入能够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指将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进而建立起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
在实际的交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交通安全的预防工作占有总体安全管理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智能交通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驾驶员在缺失视野范围后的安全保障,提高驾驶安全信息量,从根本上扼制住交通危险的喉咙。
智能交通系统对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理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在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通过智能交通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事故响应效率,保证救援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更快的获得救援的相关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更多的方案。
消费者对汽车服务需求将升级。在驾驶安全上,消费者将从被动安全转为对主动安全的需求;从驾驶便利方面,消费者希望简单便利操作,汽车功能更为齐全;从出行方面看,消费者希望交通畅通、出行顺畅。这些需求升级都促进汽车自身技术升级及汽车互联网化加速。
智能网联汽车消费意愿提高。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能源、环境、安全及交通拥堵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而智能网联汽车能够综合实现安全、节能、环保及舒适行驶,减轻驾驶负担,提高交通效率,成为当前汽车产业的创新热点和发展方向。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计2020年初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实现交通事故率减少30%、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降低5%,而到2030年交通事故率、油耗与排放均实现进一步降低,分别降低80%、20%,交通效率提升30%。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美国BCG预测,自2018年起,智能网联汽车有望迎来持续20年的高速发展黄金期,到2035年将占据全球25%的新车市场,预计产业规模可超过770亿美元。
2.4、V2X技术不断演进,5G促进一步发展
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由物理层标准IEEE 802.11P和网络层标准IEEE 1609构成,受欧美国家推崇,V2V是其主要应用方式,广泛应用于ETC不停车收费、出入控制、车队管理、信息服务等领域。DSRC包含了车载装置(OBU)和路侧装置(RSU),OBU和RSU提供信息的双向传输,RSU再将交通信息传送至后端平台,该技术类似于在道路边装上WIFI,车辆通过WIFI进行通信,我们常见的ETC便是这种技术的直观体现。但是这种技术专用于短程通信,难以支持高速移动场景,高速移动场景下,时延抖动较大,如果距离过长,可靠性等方面会产生问题。
C-V2X是基于4G/5G等蜂窝网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包含LTE-V2X和5G-V2X。2016年9月,3GPP就在R14版本里完成了对LTE-V2X标准的制定。C-V2X支持全部4类V2X应用,V2I/V/P均可通过C-V2X的公众网络通信(Uu)及直连通信(PC5)两种方式实现。蜂窝移动通信也就是我们使用的手机通信,具有通信距离长的优势。
按照C-V2X为车辆提供交互信息、参与协同控制的程度,参照车辆智能化分级,将车辆网联化划分为网联辅助信息交互、网联协同感知、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三个等级,预计我国CV2X产业化应用在2025年趋于成熟。
目前汽车搭载的T-Box主要用于车载影音娱乐、车辆信息监控与显示、定位服务、C-V2X产业化路径和时间表研究运营管理等方面,属于网联化分级里的第1等级。新一代V2X车载终端可以实现车-车、车-路、车-人、车-云之间全方位连接,提供行驶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服务三大类应用,属于网联化分级里的第2等级。
未来随着V2X技术的演进、应用场景的丰富、部署的完善,V2X在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中将发挥更多的协同作用,逐步实现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即第3等级,预计我国C-V2X产业化应用在2025年趋于成熟。
通信技术标准上,C-V2X拥有清晰的、具有前向兼容性的5G演进路线,中国龙头着重布局C-V2X。技术路线大概率胜出。C-V2X即以蜂窝通信技术为基础的V2X技术,标准于2017年6月完成,其是基于蜂窝技术的基础设施发展起来,仅通过改造现有基站就可以将C-V2X基础设施集成进去,成本效益低,同时终端部署方面,可以延用4G或5G终端,在原有的T-box设备中将其集成进去,部署成本优。
当下,我国以LTE-V2X为主。未来,随着5G网络的实现,其具备的高传输、低延时、高稳定等技术特性,不仅可以帮助车辆之间进行位置、速度、驾驶方向和驾驶意图的交流,还可以用在道路环境感知、远程驾驶、编队驾驶等方面,5G-V2X可以满足车联网的多样化业务需求,未来车联网将是5G-V2X与LTE-V2X多种技术共存的状态。预计到2020年,C-V2X技术有望实现商业化量产上市。
在技术上,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科技日新月异以及与传统产业的创新融合,进一步加速中国车联网商业化进程。
尤其是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逐步形成了以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车联网商业化落地。
根据中国通信学会发布的研究报告《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截止到2019年9月,全球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累计114587件,美国占30%居首,中国25%居第二位。但在关键的C-V2X车联网通信技术专利方面,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占比达到52%,成为C-V2X技术最大的专利原创国家和布局目标国家。
2.5、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车联网成最具潜力应用场景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北斗三号全球
卫星导航系统建成。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到2020年6月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我国陆续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北斗“心脏”)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型氢原子钟、甚高精度星载铷钟以及原子钟的无缝切换技术让导航系统的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ns,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交通场景将成卫星导航下游蓝海场景。在下游市场需求方面,近年来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需求总量持续提升。
北斗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专业应用领域和消费应用领域占据绝大部分。在各分类应用业务中,车辆监控、信息服务、车辆导航、个人跟踪占据了85%的份额。
未来交通领域有望成为主要市场,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预计2019-2029年卫星导航产业累计营收中,交通场景占比将达55%。而作为专业行业应用的授时、海用、测绘、军用类业务占据份额较少,只有8%。
另外,2019年我国发布了北斗高精度可穿戴设备的改进方案,提升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实行纳米级定位。未来北斗系统在大众市场的应用将不断扩展。并且,随着5G的不断发展,北斗与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等的结合将会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
以上为报告部分内容,该报告还有产业链梳理等内容:
编辑 | 陈静岚
校对 | 李 子
文件下载
如需下载开源证券《“5G+车联网”驶入快车道,自主可控待产业爆发》PDF文件,请前往我们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818 ”。
本次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有问题,请留言。若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张表全面了解各省市5G建设目标
2020中国新基建409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全名单!
35省/市5G建设最新进展与规划一览
我叫“5G产业圈”
长按扫码关注
最新5G资讯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