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创业如何找到印钞机模式?

几乎所有的硬件创业者都会碰到投资人这样的问题,硬件产品做出来了,然后呢?风险投资都是赌徒,上一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让很多投资者尝到了甜头,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收益都稀松平常。现在他们把筹码准备在硬件上,但是押注之前,他们都想知道这个项目能不能为他们带来成吨的收益,至少是创始人是否有好故事。

为什么互联网项目会有那么高的投资回报率?因为好的互联网业务本身的商业模式就是「印钞机模式」。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追根朔源,无非就是广告、增值服务、电子商务、游戏,还有本身的低边际成本效益(增加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几乎为0)。比如谷歌的广告系统,阿里的电子商务,腾讯的游戏和增值服务(虚拟货币、QQ秀等)。

那硬件项目如何衍生出「印钞机模式」,或者说有没有这个能力?有,但是很难 。我们先来看硬件本身的先天缺陷。硬件行业需要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 7 个环节才能收回投资,获得利润(其中还有市场推广和广告推销,但这个环节一直存在)

就算依靠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做法,找代工,依靠电商零售(事实上完全不可能只有电商一个渠道),可以把 7 个环节压缩到产品设计、原料采购、零售这 3 个环节来提高利润(事实上戴尔的 PC 机当初就是这么做的),但这远不足以支持互联网式的爆发性增长,每获取一个新用户,你必须得付出相应的成本。

说到成本问题,很多从业者都会乐观的认为,IT 产业有着摩尔定律,每 18 个月相同性能的产品,价钱会降一半,可惜的是,摩尔定律往往并不像人们期望的那样,让计算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这是因为 IT 产业里还有安迪-比尔定律(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和反摩尔定律。

安迪是原英特尔公司的 CEO,比尔就是盖茨。简单来说,安迪-比尔定律是指硬件带来的性能提升全部被软件开发商吃掉了,所以得不停的更新硬件,也就是 18 个月前的硬件性能已经不足以支撑现今的软件消耗。也就是说,无论如何,用户基本得花一样价值的货币才能得到相同的软件体验(有例外,后面讲)。

谷歌原 CEO 施密特的反摩尔定律,

如果反过来看摩尔定律,一个公司如果今天和 18 个月前卖出一样多的产品,那销售额就要减半

这就得逼迫所有的硬件公司的创新速度能跟上摩尔定律,否则就会被淘汰。事实上所有的硬件公司都是非常辛苦的。下面列举一些各领域最大公司现在的估值和最高估值的比例(注:来源《浪潮之巅》)

IBM:82%
CISCO: 40%
Intel: 33%
AMD: 30%
Marvel: 60%
Dell: 35%

当今美国股市可为是历史最高点,但是除了 IBM ,其他厂商相去甚远,这足以说明硬件厂商生计之艰难。留心一下可以发现,IBM 不单纯靠硬件盈利,还有很强的软件和服务收入。

结合上面两条定律可以看出,在 IT 产业,软件和服务才是上游,硬件和半导体则是下游。想要获得高额利润,必须从上游入手,也就是找到「印钞机模式」。

硬件公司有找到「印钞机模式」了吗?苹果和小米。两者都是靠硬件实现软件和服务的价值,只不过小米走了一条更符合国人的路子。MIUI 以及其正在构建的服务和内容才是小米的真核,所以小米才能贴着成本卖手机。唯一苦了的就是生态链里那些还没有想好模式却已经要贴着成本卖的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硬件厂商还在「印钞机模式」上做了一些探索,比如运动相机 Gopro, 现在已经开始运营自己独有的视频社区。

互联网连接了人与人、人与信息,移动互联网连接了人与服务,那硬件的连接能够带来什么,提供数据?更便捷的服务?更优质的体验?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真正思考清楚自己硬件产品连接的本质,才能有好的商业模式,而这个恰恰是硬件创业里面最难的部分,很多解释都很牵强。

选择硬件创业,就相当于选择了创业的地狱模式。幸运的是,目前做的产品是上文提到摩尔定律里的例外,因为人们并不需要越来越亮的灯。

硬件创业如何找到印钞机模式?_第1张图片
KickTech.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硬件创业如何找到印钞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