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前辈一百多年的抗争努力下,小女人们才有了抛头露面的机会,才有了拿着在职场辛苦打拼挣来的每月万儿八千,想买就买,不用看身边男人的脸色的机会。
但,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为这一种自我奋斗、自我成就的人生心甘情愿。
周围有不少能干的职业女性,她们或是中层,手下带了一些人;或是独立创业,或进修、或谈判,每天妆容精致,业余生活丰富、朋友环绕,但总能从他们的片言只语、朋友圈以及日常相处中窥见:
感情生活不如意,事业再好也没趣。
或是有意无意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男人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
身边有几个特别能干的阿姨,在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她们最常说的却是抱怨,抱怨家里那个没用的老公,得让她们出来赚钱。
她们的骨子里,把个人奋斗,看成了一种无奈,一种不甘,一种遇人不淑的委屈和耻辱。
--为什么她就可以嫁个有钱老公,为什么我老公就得靠我出来工作贴补家里?
--找他要个包包,他就嫌我虚荣,我还是自己挣钱给自己花吧!
--安全感只有自己给的最牢靠!--通常是受了挫后,满心愤然。
见过太多凭自己力量过得不错,事业稳中有升的女孩子,但她们无论如何能耐,仍是带着一丝不甘。
那种不甘,体现在从未真正为一个奋斗的人生,为自己奋斗得来的一切心满意足。
她们一边打拼,一边在想:“其实我最终的幸福是要嫁一个好男人。”以此来抵消不得不在社会打拼的不甘。
她们不会真成为家庭主妇,但是会用老公是否愿意让自己当家庭主妇来判断他对自己的感情。
我的人生就是要寻找依靠,我对爱情的标准就是这人是否愿意被我依靠。
一句话说透了中国女人对于爱的真实需求。
女人们认为,真正的爱,是对方愿意负担你的人生,愿意待你如女儿,让你依赖。
在她们看来,真正的人生赢家,还是要落实到从夫从子,或是子从夫从,这样才有说服力。
至于个人奋斗、事业经营、婚姻感情之外的人生规划,更多的成了一种姿态,或是一条不得不走的退路。
可以看到女人们朋友圈里多的是跟感情、孩子相关的东西,鲜少关于事业、思考,以及更大范围的内容。
因为除了感情、孩子、老公,她不知道还有什么能代表她的成功。能挣钱不但不是成功,反而在靠老公的女人面前有点小羞愧。
2
所以这世界上带了几个孩子还读了哈佛博士的女人永远凤毛麟角,多得是觉得生完孩子还读博没太大必要的女人。
结婚后,那些为了更新学历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还不如投资给眼角下垂和法令纹见效更快。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老板曾咬牙切齿的说:下一次招聘,只招男的!最便宜要求最低最稳定的岗位,只招已婚妇女!
没有做过人事的人,不会理解,也许只会觉得,这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难道真的是因为女员工要休产假要提前下班奶孩子吗?
根本的原因,是一部分人以孩子和家庭分散精力的借口,放弃了继续经营自己和个人奋斗的可能性。
美满温馨的家庭业已拥有,与其鞭策自己,不如鞭策老公。工作在她们眼中只是一个独立的标志,一份工资的来源,而她们对这份微薄的工资、这个普通的职位再没有更高的要求。 就这么简单。
经济独立,和人性独立,是两码事。
如果你靠自己的双手,换来了房子车子和票子,却仍过不了“他为什么还没我挣得多”的心理关口;
如果你已身处中层,却仍然对位高权重这四个字有天然的回避,怕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更年期上司老太婆;
如果你已经考过了研究生,觉得仍想再拼一把考个博,却担心自己成为众人眼中第三性,而不敢昭告天下。
那你仍然没有独立。
中国女人,何时能把自我奋斗这个概念作为人生信条,而不是遇人不淑、投胎不幸的下下策?
什么时候,能够平和的面对:人必须要靠自我奋斗来成就自己这件事?
记住,我们选择奋斗的人生,是因为我们生而为人,本该奋斗,而不是因为这个男权的社会亏待了我们,我们不得不去选择奋斗。
3
为什么,工作非要稳定轻松?
为什么不能力争上游?
工资只要3000就够花?
为什么不向更多看齐?
为什么同龄的男同事拿着几倍于自己的工资,你却赞同他们“女人就应该稳定轻松”的论调?
你当然应该赞同,因为自打你出生后的第一天起,这种绵长的不思进取和懒惰就已经被父母、亲戚灌输,并且在成年后达到极致。
观念,永远是最难卸下的那层裹脚布,而这条裹脚布,恰恰是我们的父母们亲手缠绕起我们的人生。
在一个正常的中国家庭里,你几乎没有可能听到“女人应该自我奋斗”这样的话。
你听到的是什么? 女孩子要多才多艺。
于是大量的资质平平的女孩子,甫一长大,就开始同时学起古筝、拉丁舞、钢琴、画画,凡有:女子该有的“才艺“,能培养的都培养起来。
下一个问题来了,要这么多才艺做什么?
无非或娱人,或娱己。
我是相信,这么多中国人里不可能出不来一个全面发展的达芬奇。
但是大部分女孩子不可能同时成为一个会弹钢琴又会古筝的女舞蹈演员对吗?
假若真有这样一个孩子,她的天赋过于明显又过于众多,为何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为什么男孩子不用去学这些娱人的东西?
我更不解的问题是,为什么所有的女孩子学的才艺都那么一致,都是“女性应该学习“的才艺,如果这女孩子喜欢踢球、喜欢骑马、喜欢一切竞争性的东西,父母是会培养还是会扼杀?
文艺天生不论性别,为何文艺培养需论性别?
曾经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但突然有一天,细思极恐。
古代的名妓,上岗前,都要接受琴棋书画的教育,以求满足达官贵人的需求,提高她们的身价。
这些技能,不需过度精通,但不能太少,所以需要广为涉猎,杂而不精。
一个琴棋书画诗酒茶皆通,仪容皆美的女子,比其他女子更容易向男子提供价值感,父母在培养一个女孩子的时候,想的是什么?或许他们是无意识的遵从了这一点:
不为成名成家,只为取悦男性。
是的,只为取悦男性。
几百几千年后,可有改观?
有几个父母,会在女儿走向社会时,告诉她,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如何规划自己的事业,有几个父母,会逼着懒散安逸的女儿去奋斗,去继续深造,告诉她这个世界没有依靠,一切原本要靠自己?
相反,他们开始关注的是她的嫁人大计:外省工作要考虑嫁人问题,继续读书要考虑嫁人问题,脱离体制自己创业也要考虑嫁人问题。
为什么都说婆婆没有丈母娘好?因为婆婆只关心自己儿子的人生,而丈母娘会早早考虑到还不知道在哪的女婿一家子的想法。
当然这是一句笑谈,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
中国女人的父母,是有多贴心。
在大学毕业走向社会那段最关键的人生阶段,女人们从父母长辈处获得的,只是如何尽快成为一个宜室宜家的女人,至于嫁人之后的五十多年人生,家庭生活之外的人生该如何规划,如何经营,反而统统不再重要,一切随它去了。
有哪个男孩子的父母,会教儿子如何牺牲独立人格去满足配偶?
男孩子从小被推着向前,要积极,要主动,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争取,对男人来说,独立和自我奋斗是从穿开裆裤时起就被灌输的流在血液骨髓里的动力。
他们的父母从不会说,工作稳定轻松就行了,将来找个有钱的老婆,对你好,对孩子好,你就可以知足了。
更不会说,你要考博吗?先谈个女朋友吧,万一女孩嫌你学历太高不嫁了可怎么办?
很可笑吧,但这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女孩子听到过的认真的担忧和教诲。
当我们有幸成为一个天真懵懂的女孩儿的父母时,请尊重她的天生野性,不要让她觉得,只有折堕自己的能力和野心,做出一朵芙蓉的姿态,才能得到男人的垂青。
更不要让她觉得,经营自己是为了男人,为了婚姻。
女人为什么要奋斗?
是因为男人靠不住吗?
不是,是因为我们都是人,生而平等的人。
为人的使命,就是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