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28
地点:南京市栖霞区
总的来说是政府主办的论坛,算不上一个技术论坛,目的大概是为了配合政府相关的战略进行宣传和动员,主体无非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信息安全。
南京大学仲盛教授——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2008.10一个自称为中本聪的人在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布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称为比特币(bitcoin)的数字货币,但是让是没有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三个月后,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软件的一个版本,比特币系统开始运行,短短几天就产生了第一笔转账。而第一笔比特币支付的真实交易产生是在2010.05一个佛罗里达的程序员花了一万比特币(当时约25美元)买了一个披萨(这就有点滑稽了,现在谁要是拥有一万比特币,那可以说是富翁中的富翁了)。2010.07,第一个比特币交易所在日本成立。
顺带说说中本聪这个人,这个人是否存在还是未知的,也就是说这个人身份是未定的,甚至来说还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个日本人(名字确实也像是日本人),只是因为第一个比特币交易所在日本成立所以这个说法才比较流行而已。而关于那篇论文,至今仍然未发表在任何一个主流期刊上(不过要是发表了也不至于身份未定),原因是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太颠覆性了。
传统的数字货币是基于金融密码学和应用密码学,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进行账本的管理,而比特币没有,比特币的核心思想史区块链,区块链的每个参与者都保存一个账本(账本的一页叫一个区块block)。简单来说,区块=账本,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账本,这个账本都是一样的,可以理解成分布式账本。因此不需要可信任的第三方,也就是去中心化。账本保存系统里每一笔交易的信息,通过类似于民主投票的方式保证所有数据的一致性,只要大多数人是好的,就可以保证系统的正确运行。因此账本的一致性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这么算下来比特币系统并不需要类似于盲签名的签名密码学技术,这也是它颠覆性的一个原因。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数字货币范围,保险、通信、娱乐业等纷纷采用区块链技术,Facebook等信息产业巨头也成立了区块链部门,微软甚至在VisualStidio中退出区块链应用的开发工具。世界经济论淡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GDP的10%(中国占世界也就10%+)都将基于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的优势是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高频交易需要依赖计算机来完成,而这段代码就是智能合约。简单来说,例如股票市场,如果能抓住起伏震荡的瞬间进行买入卖出就能实现超短线投资而赚钱(当然政策上并不允许)。当然其实区块链的潜在问题也不少。效率是它发展中的一个瓶颈。以比特币为例,它出块时间在10min左右,另外它的效率是7tx/s也就是一秒钟最多发生7笔交易(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几十到几百,更别说国家应用级别的),而且区块链对交易信息是完全公开的,这也可能带来安全隐私问题。
但实际上在很多国家是不能发展这种数据货币的,实在是太颠覆性了,然而区块链的应用可以很多,以医学为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一致性就有很好的用处。例如,如果对医疗数据上链,那么病人就不需要在多家医院重复注册,不用把检查成果在医院之间移来移去,开药价格透明,医生学习和科研也可以基于大量医院取得的大数据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沈剑——云环境中数字安全保护机制
n个用户,传统密钥协商的通讯开销是O(n),而在云环境中不需要对所用人进行密钥交换,因而可以降为O(sqrt(n)),如SBIBD协议。但是云环境并不是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因此云环境中数字安全保护机制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让云不知道我们是“谁”,但帮我们做事。
科大讯飞张方——AI赋能,迎接千帆竞发的新时代
AI三个阶段:运算智能(会算会存)-->感知智能(会听说看认)-->认知智能(会理解)
对应三个基础:基础算法、技术体系(感知、理解、推理)、各种应用。
南京邮电大学李海波教授——人工智能的本质
人工智能无非就是解决效率问题,例如最短路径问题:如何一笔连串联(使用公路)我国所有省会城市而不重复,且该路径是最短。穷举法效率低不说,即使是现有的动态规划也避免不了很多无用的重复,而人工智能理应解决这种问题,快速高效地找到结果。
symbolic AI, The mind is a symbolic system and cognition is symbolic manipulation.头脑是一个符号系统,认知是对符号的操纵。然而对符号的操作并不能引领智能,因为智能并不是一种符号的映射,设想下图。
我们总认为通过图灵测试就可以认为是人工智能,但是即使是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只要是逃不出冯诺依曼体系的机器,本质上都是一种符号的映射而已,因此根本做不到真正的人工智能(这个观点有些诡辩,但细想其实有道理)。试想再某些问题的求解上如果给人来思考,人是不需要遍历任何东西的,头脑中第一反应就是这样这样,我们期待的人工智能也应当是这样。所以就有了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现阶段的发展都仅仅是弱人工智能。因为按照上述逻辑强人工智能在定义和现有的事实上已经自相矛盾了。
题外话:
第一次参加论坛,政府主办的一个论坛,技术性不强,更多的是配合某个战略的一个动员会而已。无非就是请些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人来浅谈技术,而听众也大多是企业单位派来完成任务的人而已,要是讨论技术就很无趣了,当然也有不少学生。不得不承认都是蹭吃蹭喝为主(才知道原来还有茶歇这种环节,自助午餐什么的)。
如果说对某个领域没什么了解,那通过这种论坛入入门还是挺好的,但如果说是希望探讨技术,还是多参加那种学会组织的论坛比较不浪费时间。
同时也发现高校和企业的发言还是有区别的,企业带有比较重的商业气息吧,利益驱动,同时也宣(炫)传(耀)自己(的成绩),而且ppt风格真的是商务风格。高校ppt真的简陋,技术就是技术,不过多探讨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