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是谁有错——0423读书周复盘

打孩子是谁有错——0423读书周复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任何情绪的爆发,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是否也在“愤怒-冲动行为-后悔”的这种死循环中而不自知呢?

导火线

不打孩子是孩子出生后,自己给自己提的要求。直到孩子3年级,我都没有打过她。数学老师的一个电话是这场冲突的导火线,数学作业几天都没有交,要不说放在家里了,要不就说被妹妹拿去玩儿,不知道丢哪儿了。老师动员同学一块儿帮她找,后来在书桌里找到了。结果发现有好几天的作业都没有写。

一触即发

接着语文老师在接孩子的时候找我谈话,孩子上课小动作太多,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不及时完成,记事也好久没有交了。孩子的成绩对比去年二年级的成绩下滑了很多。看得出来,老师真的为她着急。可是回家看到她的态度,风轻云淡的,好像这事情不关她的事情,和她没有半毛关系。这时候火柴已经点燃。

爆发

放学后在家里做作业,英语单词不愿意背,语文的阅读理解不愿意写。嘴里嘟囔着,“最不愿意做作业了”。我说:“不愿意做作业就别去上学,因为上学必然会有作业。”语气很强硬。她看我急了,着急的说:“妈妈我愿意上学,但我不愿意做作业。”我们两个人就同样的几句话重复了不下十遍。火柴终于和导火线接触了,我的火被点燃了。

两败俱伤

忘记了,她出生时我的承诺;忘记了,她是半大的孩子;忘记了,教育和学习的初衷。此刻的我是没有理智的,我的手打在她的后背上、小脸上。她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惊呆了,反应过来的时候泪水已经布满她的小脸。在我暴力的权威下,她妥协了,作业做完了,记事记全了。可是我怎么就高兴不起来呢。

2.闭门造车,杯水车薪,永远解决不了问题。饮水思源,找到源头才是最好的选择。我要去多学习,多读书。

有些时候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解决你很大的问题。

《拆掉思维里的墙》里我找到了答案,我的思想在“受害者模式”这堵墙中禁锢着,在“我为你怎样…你应该怎样…”的模式中循环而不自知;我也陷入了我所经历过的“我不爽-父母爽”的单机模式。终于,我承认打孩子本来就是我错了,与孩子无关,是我的顽固思想在作祟。

为了所谓的父母的权威,我把孩子自己的感受置之不理,一味的强调自己的付出,反观我自己,到底付出了什么,竟然说不出来。

我要和这种愤怒的情绪和解,承认它的存在,和它握手言和。应该控制的是我的行为,不要让坏的行为伤害到我和我的孩子。

记录下来情绪冲动时场景、原因和处理方式,并以更好的方式进行演练,当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以演练过的处理方式运用到实际情形中,每一次的演练,都是一次迭代,使我更关注孩子的感受,及时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语气和语调。

和孩子沟通时,我放下父母的权威,降低我的语调,放慢我的语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主动做作业;按时完成作业;遇到长的英语课文,也愿意尝试读一下;作业多的时候,虽然也有抱怨,但是会认真的完成。

猫叔说,不去做,然并卵。我希望将来在践行的路上不断精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孩子是谁有错——0423读书周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