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剧情节选——躁狂与抑郁,硬币两面

《走出剧情》节选

躁狂与抑郁,硬币两面

抑郁,是自恋受到打击后,自我攻击、自我否定,

继而导致情感隔离麻木,身心停留在低能量水平。

而躁狂,是对抑郁的抵抗,生命力想要伸展,

不甘心半死不活的样子,干脆一步迈入幻想中的完美状态。

躁狂与抑郁,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躁狂状态下,人的情绪高涨,思维奔放,喜欢交往,有时候会容易过快地与人亲近,单方面觉得“我们彼此很亲近”。躁狂状态基本上都伴随着全能自恋感,感觉任何事情都会“如我所愿”“各种关系都会向我敞开”。

躁狂的人可能很有感染力和煽动力,因为他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想象出来的完美世界,会把想象当作一定要发生,甚至正在发生的事实,而不顾及现实情况。这样的人,做决定时很冲动,比如冲动地投资,冲动地过度消费,夸大美好前景。然而,躁狂状态有时候又能够帮助人打开与事物连接的通道,使人才思奔涌,创造力十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灵性”。

我曾经跟随一位老师学习完形疗法,他处理个案的能力令我着迷,简直就像完成艺术作品,一气呵成,精准敏锐,直达核心,很有创造力。可是,随着上课时间变长,我逐渐发现老师有些地方不对劲,他会因为一些小事暴怒,比如笔没墨了、纸张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准备……他甚至会为此气愤到暂停课程,专门开会跟工作人员讨论这些问题。那些长期跟随他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都蔫头耷脑,而我几年前见到他们时不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推测,处在全能躁狂状态的老师,会要求身边的人都服从他的意志,配合他的自恋。而他本人又足够聪明,确实能够让人信服他,心甘情愿地服从他。在这个由学员和工作人员组成的小世界里,老师的自恋可以充分被满足,不受打击,所以他的才华也能顺畅发挥。然而问题是,他没法进入更宽广、更真实的世界。离开那个小圈子,没有人会因为信服而配合满足他的自恋需求,所以,他只能选择活在小圈子里,他甚至拒绝亲自去银行取钱,很多需要到外部世界完成的工作,他都尽量拖延。

有些明星经常要带几个助理,这些助理就像妈妈照顾婴儿一样,随时关注他的需求,及时满足他。这就保证了明星本人不用沾染人间烟火,不用处理琐事、杂事,只要专心唱歌、演戏就好。如果明星要操心各种琐事,就会损伤他的自恋状态,导致他的才华受阻。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状态。前几年,我每个月都会举办工作坊,反响非常棒,很多机构纷纷找我预定后面的工作坊排期,然而我却不愿意办了。我隐隐约约觉得哪儿不对劲,感觉自己在那个小圈子里好像在不断重复相同的角色。尽管这个角色对我来说确实得心应手,但我却有一种不真实感——我带给学员的疗愈是真实的,学员的成长是真实的,只是“导师”这个角色带来的全能感并不真实。于是,我停止了工作坊,开始尝试更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服装设计等。

做这些事情,都需要跟真实世界进行广泛接触,我无可避免地经常遭受挫折,因为事情复杂了,关系也复杂了,不再是我的头脑自恋能够掌控的范围。这些挫折经常让我陷入抑郁状态,但犯错之后我思考、总结,发现了一个相同的模式,那就是我在自恋中,会不顾事情的现实规律,没有按照逻辑一步步去做,而是被躁狂心态驱使,略过正常的程序,直接一步就跨入自己幻想中的完美状态。比如,我想做针织产品,这是以前从没接触过的领域。按照正常的逻辑,我应该先学习相关知识,请教专业人士,然后再跟工厂接触,一点点了解生产针织产品的过程。然而,我却略过了这些步骤,直接上网找了一家针织工厂,对方说了很多漂亮话,诸如他们的技术多么专业、产品质量多么好,我就立刻付了一大笔定金,结果收到的样品质量很差,对方一改之前的热情,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后来,我反复回想这个过程,当初为什么没有多点耐心,先验证对方的产品质量,再一步一步地做呢?因为躁狂状态让我幻想所有事情都会如我所愿,产品一定会符合我的预期,对方一定对我诚心实意。其实,这些都是我脑子里一厢情愿的幻想,以满足我的自恋幻觉:瞧,我李雪多么厉害,不管在什么领域都顺风顺水,所向披靡。自恋妄想,不需要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不需要经过现实的检验,一步就可以到达理想状态。

我早就知道有关躁狂与抑郁、自恋的理论知识,但是直到今天才得以在自己身上看到这一点。实际上,以前的我也时常躁狂发作,总处在自恋状态,但那时所做的事情主要是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写作等,基本上靠自己一个人的思考就可以完成。我在躁狂状态下思考和工作,经常能得到来自现实的正向反馈,所以自恋很少受到打击。这也使我难以区分,到底哪些是现实,哪些是进入躁狂状态的幻觉。但是,一旦接触广阔的真实世界,应对陌生领域的各种琐事,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的才华优势就没有了,缺乏经验和时不时地躁狂妄想,让我在现实世界中很笨拙,屡受挫折,陷入抑郁。

抑郁,是自恋受到打击后,自我攻击、自我否定,继而导致情感隔离麻木,身心停留在低能量水平。而躁狂,是对抑郁的抵抗,生命力想要伸展,不甘心半死不活的样子,干脆一步迈入幻想中的完美状态。所以,抑郁一阵之后,往往会开始躁狂;躁狂一阵之后,又开始抑郁。总之,躁狂与抑郁都是婴儿的心理水平,是偏执分裂的位置:要么偏执于完美,想象母亲给予自己完美的呼应和满足未被满足的自恋;要么偏执于一切毁灭,没有希望,自我完全塌陷。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出剧情节选——躁狂与抑郁,硬币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