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火柴》

三根火柴

  • 想喝鸡汤请绕行,这是心理故事!

(一)身陷困境

一九七六年七月,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冻土科学家张鲁新带着队员到青藏高原尺曲河进行地质考察。

这天,张鲁新和队员突然遇到一场暴风雪。十几分钟前还万里无云的天空,此刻已是天昏地暗。他们急忙避难。

过了一阵子,暴风雪停止了,可是他们却迷失了方向。黑暗中,张鲁新和队员手牵着手,一步一 步摸索着向前走。

在一片黑雾中,他们犹如风中尘沙,在漫无边际地飘移。大家的体力在慢慢消耗,不时有队员大声喊叫, 希望不远处有来救援的人。可是,一切都是徒劳的。高原空气十分稀薄,这让本来就体力透支的他们呼吸更加困难,喊叫更加重了体能的消耗。最后,大家终于再也喊不动,也走不动。

这时,张鲁新让队员们暂时停一下,检查一下携带 的物品,看是否有用得上的东西。大家把身上的东西都拿出来,共只有:一包烟,一支手电筒,一个火柴盒,里面只剩三根火柴。

张鲁新见没有什么能用的东西,就带着队员们继续行走。走着走着,他突然感觉踩到一个东西。捡起来一看,是个水壶。

张鲁新心里一惊一这水壶是之 前在避风处喝完水时扔掉的,捡到它,说明大家又回到刚才的避风处了。

为避免队员恐慌,张鲁新不动声色地说:“再这样走下去也是白白消耗体力, 我们还是在这里等人来救援吧!”

于是,大家又在避风处停下来。不知过去了多久。从天空不时闪过一丝光亮, 他们知道黑我过去,又是一天,熬过了漫长的白屋,又是黑夜的等...的这样。

两天过去了,张鲁新和队员们只能抱着经希望等待着。

(二)绝处逢生

大本营的负责人见他们两天没回来,知道出事了,急忙组织,员寻找救援。人们顶着夜色,打着火把,在空旷的荒原重着他们几人的名字。

此时,张鲁新和队员们已经两天粒米未进,滴水未沾,筋疲力尽,他们听到了远处的呼喊,虽然张嘴想回应,却喊不出声音。

有队员打开手电筒,希望靠光线引起教援者的注意。可是,手电筒电量不足,微弱的灯光闪了几下后,就不再亮起。

见手电筒没电了,又有一名队员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他用力说道:“对了! 火柴!我们还有火柴!”说着就要点燃火柴。不料,张鲁新立即制止了这名队员。

见到这幕,队员们不解地望着张鲁新,他却沉默了,他已经没有 多余的力气解释。

又过了六个小时,不远处再次传来救援者的喊声。此时,张鲁新示意队员将那最后的三根火柴一起点燃。

黑暗中,那团火焰如同只萤火虫,虽然不耀眼,却十分醒目。救援者很快发现并救回了他们。

三十年后,谈到那次传奇的经历时,张鲁新说:

“那时我们所有人都已经没有力气,唯的希望就只剩那三根火柴。第一次有人要点燃时, 我制止了,因为那时救援的人们手里都本看火把,在那样的强烈光源下,他们很可能无法发现微弱的火光。

而三根火柴根本撑不了多久,一 旦用尽就再也无机会。幸好,我们没有用掉它们,总算保留了最后的希望。我知道救援的人们没找到我们,一定还会回来的, 那时候,他们手中的大把已经几乎烧光,在这种情况下,三根火柴的光在黑夜中被看到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事实上,我的猜测是正确的,等到最佳的时机,我们最终才能获救。”

(三)结语

在现实的危机中,人们更容易放弃理性思考,按照惯性思维去寻求解决方案,却往往会因此陷人更大的危机。要懂得:穷则变,变则通。

  • END

摘选自《竟然想通了》
编辑|草帽先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根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