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樱桃绿芭蕉

    从巨大的伤心之中脱离出来后,整个人有点垮,垮到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一周里除去陪师兄妈妈的时间,基本都窝在宿舍的床上,发呆看剧,无所事事。

    周六黄昏到玉佛寺参加师兄父亲的法事,才知道放焰口这种风俗一直都在。汪曾祺在《色戒》里详细写过放焰口,明子所在的荸荠庵里的和尚给人家做法事,主要也是放焰口,是和尚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前儿乱翻书,《丰子恺全集.文学卷三》有一篇即为《放焰口》,择录了他当年在杭州玛瑙经房所“请”《瑜伽焰口施食》(颠沛流离经历了战乱奇迹健在的一本书)中的十五则文辞,末尾感叹“人生不论贫贱富贵,善恶贤愚,都免不了无常之恸”。我最近是常常有这种感觉了。世事无常,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研招办上班,有学生家长来咨询,孩子还没参加高考,所虑已到出国、读研、读博之事。我和同事帮家长解答疑惑时,一致的感觉是,未来很长,充满变数,把当下做好即可,未来的事自有未来的时光可去考虑。况且,大学尚未读,兴趣之所在如何,谁又能得知?高更四十岁抛妻弃子去画画,李叔同人到中年忽然出家,追寻自己的梦想,做自己不得不做非做不可的事。

    最初有这种情绪,是清明后自洛阳返校,火车上一对情侣卿卿我我,若在从前,我大约会视若无睹或者心中赞叹其感情之好,如今则趋于消极,谁知道此刻如胶似漆的二人,未来会如何呢?热恋中人绝然不会想到分手,可分手的人那么多,人性如此之复杂。

    陈尚君老师在讲到文献整理与史书编纂时,以欧阳修主编之《新五代史》为例,认为所谓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从道德角度书写历史,并不十分可取。史书,最重要的应该是实录,如实记录,而不是从一己(尽管可能代表了时代风尚)道德制高点来书写。他说,不强烈的来看人的好坏,很多事情都有它复杂的原委,任何言论、任何思想,都脱离不开时代,历史的真相往往在细节的讨论中趋于真实。

这当然是在教我们如何对待史料。史料很多时候并不可信,史料编纂者的立场、时代风气、政治导向,都有可能影响到一部史书的成书。若换个角度,不惟历史中人,现实里的我们,一样复杂。所谓渣与不渣,直接贴标签,都是偷懒的做法。体味一下当事人的处境,做某件事的背景,当时的心理状态生命体验,或许更能接近真实的理解。

周日,想要结束懒散的日子,在图书馆呆了一整天。细细想来,真的已经懒散多年了。

最早觉得时光难挨是初中,每天晚自习都很无聊,无书可看,无友可聊,不想写作业,在白炽灯下,同学们或奋笔疾书或苦苦思索或窃窃私语或伏案而眠与周公幽会,我独自抠手指玩耍。后来,我迷恋上几何,我的数学一直不错。几何的证明题很有趣,我喜欢做那些难题,面对一道题绞尽脑汁,倏忽即到下课时间,一旦证明出来,其快感不亚于包拯破解一桩大案,身心畅快。

高中时唯一的一次精神危机来自每次都考年级第一的虚无(一所很烂的学校),人生忽然失去了方向,数学乔老师给了我一本世界五十位著名科学家传记的书籍,看完后悟到人活着不是为了与人比较,而是为了自己(其实科学家好像是为了全人类,我始终达不到那个高度)。另一个深刻感受是,每个科学家出身都那么好呀,从小在那么高级的环境里熏陶,不成功才怪呢。

大学时代,第二次虚无感与无所事事感来袭,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干嘛。那段时间里,我养成了抄书背书记日记的习惯,心内巨大的空白无法填满时,就找个无人的角落背书,或者一首一首抄宋词。豆瓣上看到一句话,“那件你可以拿来抵抗抑郁和不安,可以持续做许多年而历久不倦还感受到乐趣的事情,那就是你真正的天分所在了”。

如此看来,我的天分或许就是读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但人生,仅仅有书,似乎又不够,写论文,是让人厌倦的事。

读研迄今,大半时间都活在不安之中,恋爱都无法填满的空白与虚无。究其原因,也许是我放弃了自己,或者说,我把真实的自己弄丢了。演员陈冲说,“不安是心魔,和不自信不沾边,本质其实是因为自恋”。其实,还该有另一个不安的来源,即丢失了真实的自己,人生失去了方向与动力。至今记得,读研没了经济压力之后,我的种种不安,不想读书,又不知道要干嘛,于是就逃避就恋爱,但是恋爱并没有拯救我,只让我变得任性,将别人的付出与好视为理所当然。

这些年就这么浑浑噩噩过着,居然也顺利毕业,后来又顺利读博,只有我自己知道,平静顺遂的表象之下,巨大的不安与虚无从来不曾远离。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去解决,而是逃避。譬如要进入一段新的恋爱关系时,一旦真的动了心,一定是选择退缩与逃避;再比如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会缩手缩脚,不敢尝试。

知乎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对有些人来说 恋爱会带来强烈的焦虑感?》(强烈建议恋爱中会焦虑的人看一下哈,我就是典型的恋爱初期巨焦虑那种),文中引用了心理学家 Abigail Brenner的研究,认为我们对爱的恐惧往往基于以下七个原因:真正的爱使我们感到脆弱(人们对“未知”与生俱来的恐惧);新的爱情会唤醒旧的伤痛(过去受到的负面刺激,使我们在对新的人展开心扉时显得小心翼翼);爱会挑战我们旧有的自我认知;最真的欢乐,也会带来最真的伤痛(爱和亲密关系是一种变革的力量);爱往往是不平等的(不对等的关系,使我们想要逃离);爱会破坏与原生家庭的联系(爱情是我们把自己推倒重建的机会);越爱,就越害怕失去。按这个标准分析,这次短短的恋爱,是我唯一一次遇见了爱情(单方面角度),全身心投入了,尽管结局并不完满,对自身而言,却有巨大的成长意义,胜过之前所有那些恋爱。这么说,不是否认之前的恋爱带来的成长,只是这一次,带有变革的意味,我终于开始认真思索何谓爱情,如何建立亲密关系这类问题,我也终于敢去面对真实的自我,主动一个人去处理许多事。

文章的最后,作者建议 “在我们以健康、积极的方式来处理亲密关系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和接纳自身,发展出一定水平的自尊和自信,来帮助我们实现真正有价值的自己”。我们必须先找到自己,成为自己,然后才能开展一段新的恋情或者新的旅程。

《岁月的童话》里,妙子请假到乡下摘红花的日子,不断回忆起五年级的自己,朦胧的恋爱(你喜欢下雨天、阴天还是晴天?),女孩子的初潮,不及格的数学,错失的表演机会,一家人第一次吃菠萝,莫名其妙的小情绪,挨了父亲的一巴掌,转学时不愿和她握手的同桌……为什么会一次次回忆起五年级的小妙子呢?那一年,对妙子而言,是与原有自我的第一次分裂,人生要进入下一个篇章了。而这次,二十七岁的妙子,回忆往事,也许是人生要再次进入另一阶段了。那么,我这些年的焦虑与不安,或许也是对未来的恐惧,比如恋爱意味着可能步入婚姻,对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我不由自主会选择逃离躲避;再如工作,离开熟悉的校园环境,进入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社会,也是一种挑战。

妙子最终从到东京的车上下来,返回盛产红花的乡村,俊雄来接她。也许,在她意识到“现在我很想握着我的手的人,是俊雄”的夜晚,她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春天又来了,远方的游子归家遥遥无期。为生计奔波时,最易感叹时光飞逝。可人生一定也有这样一些时刻,你觉得时间每分每秒都漫长无比,仿佛看不到尽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面对难挨的时刻,抑或无所事事的岁月,如何消磨时光呢?

下班时,研招办孙老师说,小姑娘,别骑自行车了,这么好的春光,出去看看吧。

——2018.4.18 依烟于海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樱桃绿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