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饼干、网络游戏……

      今晚的读书会,我们参加的妈妈们聊着聊着,就发现了一个我们曾经挖好的坑,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们或许掉到了这个深坑里,或许绕过了这个坑,亦或许刚从这个坑里爬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片发自App


      孩子爱吃糖果,爱吃饼干,爱吃冰淇淋,爱吃巧克力,爱吃零食,这些本是无伤大雅的小爱好而已,可是有些孩子的身体的确会比较娇弱,吃一点这些就会生病咳嗽之类有反应,于是,家人就会严禁这些东西,然后,孩子就对这些感兴趣,甚至到想方设法要吃,乃至到别人家做客时都全部心思放在吃零食上。或许这时候家长就该要注意了,孩子由于吃这些东西产生的身体危害,可能已经不及这种匮乏感带来的心理饥渴厉害了。

图片发自App


    怎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匮乏感呢?同样是没有零食吃,有的孩子没有特别大的影响,而有的孩子就会深受影响,区别在哪里?让我们用一个实例来看看

      我记得以前可可和昂昂两个小兄弟,在幼儿园对看电视的表现截然不同:可可会专心地从头看到尾,连广告都不漏;而昂昂会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如果有小朋友玩,甚至都可以不看电视。我对这种不同很感兴趣,于是有意识地观察-昂昂家里,电视经常开着,没有人管控,奶奶干完家务活就会看一会儿,昂昂遇到喜欢的动画片也会看一会,一切自然而然发生,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可可家里,妈妈认为小孩子看电视不好,会有意识地避开电视,而爷爷奶奶在家时,电视常是争端落脚点,爷爷认为看电视不好,但是当奶奶看电视时,一方面他会指责奶奶这样做不好,却也一面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如果说电视节目本身是5分吸引力,那么家人自相矛盾的态度与知行不一的潜移默化给孩子传递的是“电视真好看,不然大家为啥宁愿被批评还要看”,于是这种强化给看电视加了5分吸引力。于是,只要是有机会能看电视,对可可来说就是逮住了一次好机会。

图片发自App


      同理,当孩子能吃零食时,他感受到的除了零食本身的魅力,还有打破这种禁令带来的快感。

      甚至再大一些时候,孩子们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也是如此。

图片发自App


    那么这个局面,怎么破?

      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控环境时,直接不提供这类东西,他没有这类诱惑;这需要家长对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比较清晰。

      在孩子有了朋伴环境,环境不完全可控时,接触这个环境之前就可以给孩子讲一下家长对这个事物的态度及出发点,和孩子商讨一下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时的规则,孩子能遵守规则,就让他去尝试那个新东西,让他感受自己管理自己能力渐渐有所提升,而且让他明白他能享受到的事物和他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有关系的。同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定或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要经得起与别人不一样的考验。

糖果、饼干、网络游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做不到这种理想状态怎么办?那就不强求,尤其不因为家庭成员彼此的冲突而强化这种环境的诱惑。让这个自然的状态发生,承担自然的后果,或许是生几次病,或许是眼睛疼,但他就会明白了这些东西过犹不及的,相信人的天性是向上向善的!

      如果孩子已经掉到坑里了,而且有点深,那就不能指望自己爬出来了,父母可以陪伴着他,一点一点地挖土填坑,直到他可以自己出来。

        家长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让孩子明白有爱有规则,是处理孩子事情的原则。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糖果、饼干、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