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5苏轼:占得人间一味愚

      苏轼曾经做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诏书。后来苏轼受到攻击,被迫外放,翰林学士的位置也被别人取代。这个人搞掉苏轼,志得意满,拿着自己的文章问别人:我的文章比苏轼如何?别人说,你的文章并非不如苏轼好,只是,你写文章时总是翻书,人家苏轼写文章从来不见翻书。

        虽是笑谈,但也可见苏轼的聪明。

        宋朝制试科考,一共录取五个人,苏轼兄弟一去,人就散了大半,因为觉得自己肯定没戏了。欧阳修见了苏轼,说他是未来的文坛领袖。皇帝见了他,说他是未来的宰相。眉山人说,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眉山出了苏家父子三人,灵气都被耗尽了。

      苏轼的前半生,身上的标签是:天才、聪明、少年得志。但是人到中年的苏轼,却在自己的书画上题写:占得人间一味愚。

        在朝云生下孩子之后,写《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人到中年,苏轼选择“一味愚”。“一味愚”,其实是戒掉了自己的轻狂和傲慢。苏轼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太守陈希亮的手下任职。陈太守为人冷峻,对他几多敲打。苏轼少年轻狂,当然不满。于是在为太守做的《凌虚台记》中,仗着自己的才华,暗中对陈希亮讽刺。陈希亮看后微微一笑,一字不改,命人刻为碑文,立在凌虚台前。多年之后,苏轼才明白太守的良苦用心。

        陈太守是担心他少年得志,不知分寸,迟早要吃大亏,所以才对他敲打,这是爱护他。

        “一味愚”,其实是戒掉自己对名位的贪欲。苏轼自己写: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名位都是虚的,不要了。苏轼身陷乌台诗案,差点被砍头。苏辙为他求情,一语道破:苏轼何罪?独以名太高。

      苏轼的文名太盛,人红是非多。

      在黄州,他被喝醉的市井乡民冲撞,说:自喜渐不为人识。不被人认识不是挺好的吗?

        出头的椽子先烂。

      名声不显,反而能够颐养天年。

      聪明是锋锐,愚钝却是敛藏。

      就像道家说的:和其光,同其尘。调和其光芒,混同于尘俗,这才是保身之道。

        “一味愚”,也是对生命困境的自然接纳。聪明人总是喜欢挣扎,总觉得人定胜天,认为自己才智无双,不甘心做命运的棋子。

        这样的人太聪明,太有主见,有太多的执着。

        愚,就是放下这份执着,对上天的不公坦然接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既然朝廷待不住,那就外放去杭州、徐州、密州。只要能安身利民,哪里不可以。既然官场走不通,那就去种田、吟诗、煮东坡肉、烤羊蝎子,生命,在哪里不能开花。

        聪明难得,愚笨更难得,从聪明到愚笨,更是难上加难。

        聪明是一种天赋,愚笨却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NO75苏轼:占得人间一味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