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用了下旅游app,
携程、同程、阿里旅行、悠哉,途牛,驴妈妈
通过appannie获得的iphone上得免费app排名表可以看出,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途牛排名前几名。因为携程和去哪儿已经合并,所以只分析携程。(图)
总的感觉,携程的首页UI不怎么好看,胜在分类清晰。但是,他的旅游产品提供的花样是最多的,各种组合、自由行、半自助、跟团、定制团、机票+酒店,并且各个价格段都涵盖。用户的选择可以说非常多,贵的便宜的都有。预定的时候还可以更换航班和酒店,来回切换酒店页面来做比较。可是,坏处就是,用户会比较纠结,会花很多很多时间在选择上面,比如:比较酒店,在便宜和贵的之间,比较地理位置、酒店设施、接送机服务等,并不断看各酒店的用户点评分析,以此来决定那个最满意的。可是,有时候,看的时间越长,选择越多,反而会看花眼。想选择更好的酒店,结果发现价格又涨上去太多。并且携程上面的价格,关于同一款旅行产品,似乎价格的波动有点大,甚至早中晚有时候差别也不小,类似航空公司的机票一样,可能会随着用户的订单的多少而起伏,所以更加让用户犹豫不决,如果早上看好,下午准备下单的时候发现价格变高了,那么他们会觉得亏了,就会影响他们购买的意愿。
但是,有的app,比如阿里旅行,给的花样比较少,某个旅游产品底下,就给定了一个或者固定几个酒店,并且酒店信息都在产品的详情页面上一并展开,这样的好处是,一目了然,对于想要快速决定的用户,路径层级很少,直达用户需求,减少用户选择的时间。对于出游时间目标清晰,又对酒店或者航班没有太多挑剔的用户,这种选择方式更直接简单。帮用户过滤掉了一些太贵或者品质不够好的选择。记得,曾经见过网易严选app,就是本身产品并不多,但凡是挑出来的,都是精品。套用乔布斯的话,用户有时候并不知道他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他需要的产品摆在他面前。这种app模式下更容易做决定,尤其当他拥有不错的廉价精品线路。坏处就是,因为选择不够多,那么对于用户的一些特殊需求可能满足不了,会流失掉部分用户。
关于个性化推荐:
携程优点:携程已经加入智能推荐功能,个性化推荐。也就是说,当我搜索了几个关键词以后,主页中下方“为你推荐”部分就全部显示的都是关键词相关的产品线路,比如我搜索了“韩国”、“吴哥窟”以后,下面出现的都是这两地的相关线路。(图)
而同程app虽然没有智能推荐功能,但是我搜索主题的旅游产品顾问会第一时间地主动打电话过来联系,这一点也是不错的。顾问会给你做咨询然后推介推销旅游产品。这一点上面,顾问的推介方式应该适当把握,如果推销味道太浓容易令用户产生不好的体验。
阿里旅行也有“猜你喜欢”的个性化推荐模块,包括在客服中心里面也有根据订单做出的预测“猜你的问题”,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数据分析、预测。
关于截屏分享功能:
携程:如果我点进某个旅游产品列表或者通过关键词搜索到一个产品清单,然后截屏,之后,它会主动跳出一个“反馈,分享”的提示框。这个细节体验也特别好。(图)点击分享,则可以分享到现在流行的各类社交app,比如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微博、qq。
如果没有这个功能,如果用户想要把这几条线路通过微信分享给别人,他需要:
拍照->回主屏幕->打开微信->点击通讯录->搜索用户->打开用户对话框->+照片->选择刚才的照片。
但是,现在有了这个功能以后,他现在只要:
拍照->点击分享->选择微信好友->搜索用户->留言并发送。
下面这条路径明显比上面这条短很多,有效改善用户体验,在用户间协作方面有提高。这一点在携程、同城上面都有。同城只有分享,没有反馈。途牛和驴妈妈也有类似,是直接弹出来分享的二级框,很直接,不过出来的太大,体验感觉差一点。“去哪儿”和“阿里旅行”都没有此功能。
关于产品详情页面
携程:(图)
放心游标签和说明
用户打分和点评
出发日期/价格
产品经理推荐、产品特色、推荐行程、须知。推荐里面包括产品亮点、比如价格优惠、增值服务;产品特色包括旅游景点门票交通饮食等小贴士。
同程:(图)
特色:打白条(程程白条,捆绑同程的金融产品)、点评返现(目的是推进UCG内容建设,从而让产品优质的点评更多,更具有吸引力)
出发日期/价格,只能看见日期。需要展开二级目录,才能看到价格。
旅游顾问,在页面下方做了重点推介,因为顾问也打过电话给我,说明旅游顾问是同程的目前的一个销售策略。
推荐说明、航班信息、酒店信息(下一级能看详细介绍->再下一级能看到第三方TripAdvisor上与之相关的用户点评)、玩法推荐(包含景点、美食、购物、玩乐。这里看的出,有点像大众点评的思路,比如美食点击进去,能看见该景点的有特色的美食店,但是明显用户贡献内容不足,很多商家没有图片也没有点评。而同程也是积极在第一时间用积分制来吸引用户贡献内容。同程希望通过用户贡献内容,打造更全面的信息平台。建议,平台可以主动透过旅游顾问事前联系将要去当地旅游的用户,并积极透过高奖励促进其分享内容。)线路点评、热门景点点评、费用说明。说明:
阿里旅行:(图)
一看就是淘宝的宝贝页面的风格。沿袭阿里的一贯风格,所以蛮容易接受的。内容基本在一个页面里面全部展开,包括各个酒店的图片信息和航班信息,像浏览杂志报纸一样,一目了然,省去了来回切换页面去查看酒店信息的时间。
关于搜索功能
携程:
产品越复杂,页面越多,出错率越高,对产品质量把控的要求越高。页面之间做到统一风格的要求越难达到。
高级搜索出来的结果,我选择了出发地,但是结果里面却出现了其他地方出发的产品。bug
还有,既然是高级搜索,里面的筛选条件应该强调DIY,然而看了下,并不是这样。比如价格,只有几个档位500-1000,1000-5000,这几个档位太宽泛,1000-5000里面可以拆开分为好几个档位,比如1000-2000,2000-3000,3000-4000。或者用户可以自己输入价格。并且,关于天数的选择1,2,3,4,5-6,7-8,并且只能单选,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建议用多选。而对于用户,如果确定只有5天假期的话,过滤出来的清单里面还是有些是她或者他根本不需要的。
因为携程提供的产品选择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过滤条件显得比较重要,如何能通过客户自己填入明确的需求以后,能快速准确定位到她满意的产品,这一点蛮重要,基于此基础上,再通过在最近几天内定制此款产品的价格动态,来引导客户快速下单。其实旅游产品极大丰富的现在,个人需求往往又是动态的不那么明确的,或者自己十分确定需求,有的并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时候,如何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显得比较重要。也在这点上,产品少而精的旅游app显得更能满足快节奏做决定,快速消费的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用户需求。
阿里旅行:
在过滤条件的设置上,阿里旅行就好一些——行程天数可以多选,比如选择5天,或者同时4,5天,价格区间虽然也是一个滑动的,但是滑动条两端都可以定位,而天数是实时变动的。比如:1300-2600。但是它这里也有个问题,就是1000到3000在滑动条上的点几乎快要重叠了,如果是一个比较小的价格区间,那么很显然,很难选中到那个区域。这点在技术上可以做相应的改进,比如对于价格比较集中的区间,可以把滑动条的区域给的广一点,而对于10000以上高价格,区域可以给的稍微小一点,也就是说价格在滑动条上属于非均匀分布。
关于建议
携程:
携程首页“全民迪斯尼”标签底色与其他标签底色不同,很容易让人感觉现在正处于这个标签的错觉。建议改一下,底色还是白色,只是图案轮廓有点稍微加粗变大。
还有点,携程就像网页中的门户网站一样,各类分类标签特别多,做的大而全,并且在不同层级中,某些标签重复出现,比如“特卖汇”,显然,意图是想让更多人注意到它,因为其低价格高性价比,常常会吸引人。不过,app就像个大迷宫一样,容易让人在里面走迷路,想退出来,到另一个分类,比如,开始选择跟团,到了产品页面以后不满意,后面想选择机票,点左上角的返回,要点5次才可以回到主界面。虽然右上角的其他菜单里面也隐藏的有,但是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不会点击进去。相对来说,如果是一个简单的搜索界面,类似google一样的,显得更加简洁。
阿里旅行:
简直就是淘宝上宝贝页面的复制:)每个产品点进去都只有几款固定的酒店可以选择,而酒店的详细信息和特色在页面上从上至下以此做了介绍和详细推介,这样用户不需要再另外打开页面去查看酒店信息。
跟团游里面的阿里专线,这个页面设置的不太好,点击其他标签都没有反应,可能是因为没有线路,这个页面估计刚做好不久?
阿里旅行其实走的是淘宝的模式,入住的也是各个商家,只不过经营的都是各自的旅游产品。甚至里面还有驴妈妈旅游专营店,实在有点小惊讶:)
我的锦囊放在“我的”里面,里面列举了所有阿里旅行的锦囊,用户直接下载就可以了,不过建议增加一个搜索框,尤其锦囊增多以后。
携程特色:
1.对比产品
可以选择多个旅游产品进行对比,但是当选择超过2个产品进入列表以后,提示信息要求只能选择2个产品进行对比,这一点体验不太好,因为既然系统给了入口,那么用户应该是期望能对比多款产品,结果点击“对比”按钮的时候,却提示只能选取其中两个。并且对比清单里面还有“添加相似”的按钮可以点击,但是按钮似乎无效,点不了。bug。这个功能做的有点鸡肋
总结
携程:
大而全,可定制,多选择,产品线路丰富,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多年下来的确累计了很多忠实用户,以及很多有价值的用户点评;价格总体稍贵;产品比较复杂,模块也比较多。也有其他商家入驻,但是携程自营品质好,仍然占到很大比重。
阿里旅行:
主要做的是平台,入驻了很多旅行商家商铺,包括驴妈妈旅游专卖店:)也有阿里专线,但数量不多。 app结构扁平化;化繁为简;分类清晰;有不少价格便宜性价比高的线路;整体字体偏细,页面整体清爽,风格延续淘宝天猫。
总的来说,阿里旅行的层级比较扁平化,感觉尽量在一个页面里面分模块清晰展示更多,而不是增加很多层级。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好,因为如果层级很多,那么到达底层页面以后,再切换到其他模块,又得一层层切换回去,体验不好,如果某一个热推的活动在各个页面都放入口的话,似乎又显得有点乱。
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