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城乡味系乡思

诗仙李白曾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而对我来说,却是烟花三月出扬城。这座古城的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当车驶出扬城的那一刻,亦是我绵延乡思的起点。

大概是源于对美食的热衷,这份乡思里对乡味的怀念占据着沉甸甸的分量。

清晨,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朦朦胧胧的睡意阑珊之中,卖早点的几家茶社已经开始忙碌。扬州人对早茶有着一份情怀和讲究,扬州早茶也算闻名遐迩,像富春、冶春、共和春这样老字号的店融进了扬州特色,可谓有口皆碑,尤是冬日寒风凛冽的早晨,也有不少人愿意告别舒适温暖的被窝,早早地前来排队买早饭或是在店里寻一处合意之地坐下,细细品尝早点的滋味。厨房里蒸着一笼一笼的包子,有三丁馅儿的,有青菜馅儿的,有猪肉馅儿的……品种多样、各具美味,蒸笼里还有蒸饺、千层油糕,服务员们不停地穿梭其间,端走一笼又一笼,有的师傅还在制作烫干丝和水煮干丝,烫干丝得名于其制作工艺,烫是贯穿整个过程的核心,而水煮干丝的亮点则在其辅料,如冬笋、虾仁、虾籽等,营养丰富,口味咸鲜。另值得一提的是我个人非常喜爱的阳春面,提及许多佳肴,人们常常会将其与复杂多样的食材和考究繁琐的工序联系在一起,而在我的认知中,即使是食材工序都很简单的阳春面,却也有着道不尽的美味,以酱油、麻油等制成的汤底配上从一大锅水中捞出的面条,再撒上些许葱花,如此简单直白的菜色,却能引起不小的食欲,面条入口爽滑,硬而不生,软而不烂,加之汤底恰到好处的咸与鲜,不多时,一碗面已下肚,与汤面相对的干拌阳春面也是不错的选择。当一道道早点被端上桌,早茶也就开始了,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吃起热气腾腾的早点,咬上一口包子,绵软的面皮包裹着味美量足的馅料,大饱口福,不禁想要再去吃第二口、第三口。再夹起一块千层油糕,芙蓉色的菱形块油糕,糕面布以红绿丝,从侧面看,64层的糕层次清晰, 口感甜嫩,由于糖油相间,故不觉干涩,无疑是甜食爱好者的福音。筷子在几道早点间往返不停,伴随着人们的几语闲聊,气氛温馨平实,其乐融融。

扬城的美食不止于早茶,淮扬菜系亦是颇负盛名。试想有这样一道主食,色香味俱全,荤素兼备,富含营养价值,几乎满足了食用者的各种要求,扬州蛋炒饭便是如此“功能齐全”的存在。初闻其名,似乎食材非常简单,实则不然,正宗的扬州蛋炒饭选材严谨,配料众多,有海参、鸡腿肉、火腿肉、干贝、虾仁等等,这些配料的组合也成就了炒饭的一大特点——色泽上呈红绿黄白橙。经技艺精湛的大厨一番讲究的翻炒,一盘扬州蛋炒饭便出锅了,金黄色的米饭粒粒分明,如碎金闪烁、晶莹光润,香气四溢,挖一勺品尝,米粒软硬适中,口感咸淡相宜、润而爽口,口中饭香馥郁,堪称妙绝。不过,家常的做法在食材上进行了精简,且容易上手,但也很美味。另外要介绍的便是狮子头,又名葵花斩肉,这道传统佳肴的名字让人有些迷糊,其实通俗地讲,就是肉丸,不过制作上稍显复杂,以肥肉与瘦肉相间,辅之以葱、姜、鸡蛋等配料斩成肉泥,再做成肉丸,清蒸红烧皆可,现在人们更偏向于加大瘦肉的比重,故不会肥腻。饭店里的狮子头自然是精品之作,但我却更偏爱母亲的手艺。母亲最擅长做红烧狮子头,先炸后煮,常用砂锅烹制,砂锅的保温效果极佳,故端上桌时,汤汁还在沸腾冒泡,这在冬日便优势尽显。家里每年过年时,红烧狮子头是必不可少的菜品,而母亲的手艺又颇受大家称道,仅是看着母亲调制肉馅,我仿佛已想见到成品的味美。当红烧狮子头呈上桌,大家的筷子似是动的更勤快,年味也就融进那咕嘟冒泡沸腾的汤汁里和那软糯滑腻的狮子头中,由于炸过,狮子头的外层稍硬,咬开后,里面细软的肉馅与醇香的汁液一起进入口中,与先前酥硬的口感截然不同,却是妙不可言,很是下饭。

品尝完扬州蛋炒饭、红烧狮子头这样口味鲜浓的美食之余,来一些清淡的食物是个不错的选择。愈是清淡平凡处,愈有生活的真滋味,用来形容“大麦采子”再贴切不过,“采子”是方言的叫法,其实就是大麦磨成的面粉,做法也简单,用冷水和面粉,待大米煮成粥后加入其中,再次煮沸,“大麦采子粥”便做成了。平时吃清淡易消化,夏天冷成凉粥再食则是解暑佳品,清淡带来的舒适之感难以言喻,一言以蔽之,便是深得我心。

写下种种家乡美味,已是深夜,我的乡思渐浓,遥想此刻的扬城,春风初过,古运河的水盈满月光微微荡漾,桥畔人家灯火渐灭,这座城裹着我的思念随夜入眠。


你可能感兴趣的:(扬城乡味系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