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读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这本书,从文字里感受作者散发出来的母爱的无限深情。一位战乱国家素不相识的孩子可以激起这位知性母亲心底的柔软,这让同样身为妈妈的我很受感动,她温柔地将自己与儿子安德烈小时候的生活点滴轻描淡写的慢慢道来。

读《正面管教》曾看到说父母就像孩子人生路上的导游,我也深以为然。龙应台在接送华安去猫川幼稚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眼睛所看到的,耳朵可以听到的,所有的一切事物对华安来说就是新奇的,妈妈不放过任何路边的风景,安安也会高兴地与所有他看到的生物打招呼。无论是天空飘过的一片云,一架喷射机,一只海鸥,还是空气中到处飞舞的杨絮,大街上停停跑跑的车,窗台上的一只猫咪,山坡上低头吃草的白乳牛,路边沾着晶亮露水的黄色小花,从教堂传来的钟声……所有这些妈妈都耐心地一一告知安德烈。带孩子感知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从而建立自己的世界观,成为每一位家长必做的第一堂课。

龙应台是中国人,她用汉语与孩子交流,而华安的爸爸则用德语,幼稚园却讲瑞士语,小小的孩子像一张白纸,接受吸收所有他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回应,这让我们很是惊讶,其实也让我们了解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多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同时也提醒家长尽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习惯。当龙应台给华安读故事时,细心的她把自己觉得不适宜幼儿阅读的或者有可能误导孩子的书籍移到了书架最高一格。关于王子与公主的故事,龙应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代的姑娘有不嫁王子的权利,即使是灰姑娘,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需要依靠嫁给王子的恩典来取得幸福。这种自立自强的思想是我们每一位现代女生所应该拥有的能力。

龙应台在书中说自己困惑于“母亲”与“个人”之间保持平衡的问题,她觉得孩子在怀中就觉得幸福,但同时又需要极大的个人内在空间。现在人们常说陪孩子就养不了家,要赚钱就陪不了孩子,但作家龙应台很好地兼顾了两者,养育孩子却不失自我,她对现实问题有独特见解和率性犀利的思索。比如对孩子生活中正确引导后的“放手”,教会孩子过马路,华安上小学后让他自己步行上学放学,虽然有时候也会担心的不行,但毕竟家长不可能会一直陪孩子;当她有了第二个儿子华飞后,对于哥弟之间的相处,她说这叫命运。作为家庭的第一个孩子,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后又被迫学习分享的安安紧张、易怒、敏感,却成熟有主见,而不曾尝过独占滋味的飞飞没有老大的包袱,更轻易得到别人的爱,从而拥有轻松、快乐、随意和简单的性格。在看到安安剪破飞飞的衣服袜子时,她极凶狠的大声吼着,有怒有惊还有疼爱,二胎妈妈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抬起的巴掌却被二宝飞飞的兄弟情深感动。

还有婆媳关系的话题,作者的观点不同寻常同时却也道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于丈夫:这个男人的过去属于做母亲的婆婆,现在的他却完全的属于做妻子的儿媳。关于孩子:宝宝首先是妈妈的孩子,其次才是婆婆的孙子。对孩子的教养,婆婆可以从旁帮忙,或是提供过来人的经验,甚至于表达不同的意见,但最后决定权还在于做妈妈的。

还有分别,当作者第一次与安安分离六小时后再见后,安安告诉妈妈当她离开他一直在想事情“我想,没有妈妈,怎么办?”分离的焦虑是儿时孩子对妈妈的依赖产生的。而当安安背着恐龙书包头也不回地走进教室,妈妈的眼睛还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的门。孩子独立后妈妈欣慰而又略有失落的情感瞬间暴露无遗。这也为作者后续所写的《目送》引出了另一绝妙的观点: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对孩子来说,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他要慢慢的经历人生的每个阶段,领略每一处风景。当得知老朋友若冰要到欧洲来,三十六岁的龙应台望着镜中的自己,觉得宇宙的秩序正踩着钢铁的步伐节节逼进,从开幕逼向落幕,节奏严明紧凑,谁也慢不下来,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长的路,慢慢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