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奈保尔的三个人生

读书|奈保尔的三个人生_第1张图片
读《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


这个月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读一遍奈保尔的这本书。两年前读过,当时印象深刻,再次在书架中看到这本书,像是他乡遇故知,又纳入到本月的必读书目之一。

这本书的魅力究竟来自于哪里?奈保尔用许多篇章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一个写作者的成长历程,以及应有的困惑与烦恼。奈保尔成名之后的再次回望,是对写作历程的反思,这种反思又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总结与庆幸。

奈保尔在这本书中反复地确认了一个事实,童年经历对他日后写作的深刻影响,这是一个写作者永远无法忘却的背景。他不止一次的回望童年,在特立尼达,他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依靠外祖母。支系庞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少了亲情与温情。这种复杂需要小心避让,保存自己的生存空间,不打扰别人,也要保有自己的独立性,但这谈何容易。童年,他像一个小心翼翼地观望者,透一个可以隐身的洞口向外面张望,观察外面世界的一举一动。这些影像多多少少残存在了他的记忆里,这也让他日后的写作似乎也带了一些童年的印迹。

如何开始写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著作,如何开始?这如同开始做任何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一样,每个开始都像扒开一个覆了厚重尘土的画面,要想恢复画面的原貌,这需要开始的勇气与智慧。多少人是被开始挡在了门外。奈保尔的开始有如神赐,他加入一个写作项目,正在寻求写作的突破口,突然一天,童年的街道和童年见到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突然出现在他笔下,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开头,接下来的写作就顺理成章起来。在经过彷徨、无措、辗转、飘移之后,他终于就找到了一种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与他密切相连。那幅画的原貌渐渐清晰,一切都清晰可鉴,原来的那些未知此刻也变得无比确定。奈保尔终于开始了无比笃定的写作之路。

其实不得不坦白地讲,在读这本书之前,对奈保尔一无所知,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开始了对一位作家作品的阅读之路,这多多少少有些侥幸。侥幸的背后是那细若游丝的无法给出的理由,而这样的理由一旦用语言表达出来,仿佛就少了一层面纱,破坏了那份来自心底的震撼和美感。自这本书之后,又买了许多本奈保尔的书,因为各种原因,却没有开始第二本书的阅读。这次重读,令我对奈保尔又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原来的那些印象随着又一遍的阅读或变清晰或归模糊,原来重要的不那么重要,隐去的未必没有光彩。时隔两年,重新读一本书,对书的理解不似新书那样生涩,也不像老朋友一般熟识,这种距离感,对重读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

奈保尔在这部书中多次提到了写作体验,这是我第一次阅读的最大收获之一。这些经历与体验,对许多准备开始写作、正在写作的人都如获至宝,毕竟一位已经获得认同的作家,他的心路历程更值得借鉴,也值得一再回味。他不厌其烦地多次回望写作历程,试图找寻一个答案。其实他自小就有了明确的答案,他要当一位作家。在童年时期,他把这个愿望埋在心里,虽然那时他还不知道如何写一部作品,写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但成为作家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奈保尔的写作受父亲影响至深。他父亲一直从事文字工作,也尝试写各种小说,努力且坚持,但写作生涯一直起起伏伏,似乎也没写出什么令人满意的作品。但父亲无疑给了奈保尔最大的鼓励与示范,令奈保尔对写作之路更加憧憬,也更加知道方向是什么。

看完这本书,在网上搜到了许多奈保尔的资料,除了作品之外,奈保尔的个人生活并不像他的作品一样饱受赞誉。他辜负了两个女人,甚至表现得无情无义,终于在第三个女人那里受到遏制,欠别人的,到另一个人那里偿还,世界似乎就是一个圆,不可有太多的凸起,也不能承受太多的凹陷。但奈保尔似乎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他仍用冷漠且有些傲慢的笔触写下他心中的文字。

“我一直认为人应该要有三个人生,一个用来学习,一个用来享乐,一个用来思考”,从他的经历看,他完全做到了,他拥有了三个人生。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奈保尔的三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