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思考(上)

一、 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历史

世界银行保险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中国的银行保险最早由创新基因浓厚的平安第一次引入,直至现在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经历了大概20年左右的时间,这20年期间,根据产品演进和发展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90年代中期-2000年)

这个时期,为国内银行保险的萌芽阶段。彼时,国内存款利率仍处高位,保险业发展尚处于初期,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欲望迫切。96年,民营资本性质的PA公司率先借鉴欧洲模式,与农业银行牵手,成为国内第一家尝试银保业务的公司。之后,GS、TB等老三家跟进,XH、TK等96新生代保险公司亦同步效仿。这个阶段,产品形式简单,多以趸交为主。

(二)初步发展(2000年-2005年)

这个阶段,银保发展逐步获得各公司重视,开始积极拓展银行保险渠道,多数公司总部成立了专门的银行保险部与一线队伍,银保通上线,大大提高了承保效率。XH、TK奋力突围,与老三家分切蛋糕,部分市场抢占主流。2000后公司也开始发力银保。这个时期,银保产品从短期趸交向长期转换,简单期缴产品开始出现。理财险“三兄弟”分红、万能、投连出现,并占据主流舞台。

(三)期缴跃进(2006年-2012年)

这个阶段,XH等新时代公司寻求突破,借力分红型期缴产品,后发赶超,各公司亦纷纷转型期缴发展,期缴销售迎来银保市场首次井喷。但由于经营粗放,作业方式原始,加之2008年资本市场下跌,为分红险后续大面积纠纷埋下隐患。银保的快速崛起,使得竞争主体快速增加,多家公司的销售人员鏖战于”三尺”网点之间,厮杀拼争,销售乱象渐起。2010年11月,90号文等政策陆续出台,银行保险多年增长之后迎来首个曲线拐点,喧嚣之后暂归平静。

(四)野蛮生长(2013年-2017年)

像极了中国的房市,正当人们普遍看衰银行保险之时,借势寿险费率改革以及监管对于险企投资端政策的放开,万能险、中短期产品粉墨登场,在各类资本派系的大举围攻下,银行保险保费迅猛增长,一路狂飙,打造出万亿规模市场!银保似龙归大海,呈现一波五年“大牛”行情,也直接助推了中国保险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MT系、BN系、HD系以及众多房产金融大佬、地方国资险企或纵横捭阖,或杀伐四方,或深耕一隅,或大肆举牌,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从未如此高光,各路资本环伺,保险牌照,一时洛阳纸贵。负债驱动资产、“宝万之争”、野蛮人敲门,一些名词从无到有、频登头条。这个阶段被称为银保的野蛮生长时期,毫不为过。2016年末至2017年,监管政策数道频发,终将汹涌的资本猛兽遏制在制度的笼子之中。

(五)重新出发(2018年—?)

二、 银行保险未来发展趋势思考

2018年,银行保险站在新的起点,风雨已过,但天未放晴。新的监管环境、复杂的金融形势以及互联网等金融科技的冲击都给银行保险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 一个判断

产品即行业。银行保险产品终归要从收益为主回归到保障为主。

论断的三个支撑:

1、 监管的要求及保险行业本身的属性所致。

无论是201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金融工作要求、以及保监系统多次会议或政策中提及的“保险姓保”要求,甚至于伴随着消费意识觉醒,保险终归要回到保险保障的本质上来,风险的转移和损失分摊才是产品根本。

2、 与银行产品的冲突不可避免。

三业经营,各有立足,各有特色。虽然保险本身具有长期储蓄的特征,但无论从时间性、流动性、收益性角度讲都不可与银行理财产品而语,即使真做到了在收益性上对银行理财或者定期产品的超越,要么是偶然因素,要不就是在自掘坟墓,因为在资金的汇集和投资方面银行一定是第一位的,保险不应该“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3、 利率改革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随着国家在金融市场利率化改革的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各式理财产品的层出不穷,以及80、90这些互联网原住民的消费习惯,未来,毋宁说保险行业,就是银行自身的理财都要面对来自线上线下各种竞争对手的挑战。保险,必须寻找到自身的优势定位。

(二)三种发展模式(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思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