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白银坡”

“白银坡”是个火车站的站名,在焦枝线上。我那次到山西师大学习回来坐火车经过那里,看到白银坡车站一片残破的情况,和当年上大学时经过时的形象一比较,不禁感概不已。

焦枝线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从河南的焦作到湖北的枝城,当时是为了战备需要而修的三线工程。铁路从我家的北边三里多远处经过,我小时候对那里充满了向往。

第一,那红红房顶的二层售票厅和侯车厅,是我年少时心目中最大的房子。每到春节,我们穿着新衣服,衣兜里揣着从100响的鞭炮上偷偷拆下来的几个小鞭头,就跑到车站去了。先是走到空空的大厅里肆无忌惮地喊叫着,听那空荡荡的大房子里的回音,然后就开始奋力地向那十几阶的二楼奔跑,在二楼上点燃鞭头往下扔,那久久回荡的鞭炮声,仿佛把快乐都拉长了几分。于是,过年去火车站玩,成了我年少时过年的一个传统项目。

第二,夏日的夜晚,我们经常结伴去火车站看电影,象《闪闪的红星》、《青松岭》、《碧海红波》、《潘树弯》、《枫树弯》、《野火春风斗古城》、《永不消失的电波》等等等等之类,都是在那里站在野地里看的。那时人家铁路上的文化是先进的,经常放电影,而年少的我们对于这些东西的追求总是无止境的,于是,尽管每次回来几乎都要挨打受骂,但与看电影时的享受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

第三,那些铁路工人的生活不知给我带来了多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每家都有一间一间的独立卧室、独立的厨房、每间房子都有明亮的电灯,更神奇的是他们居然有干干净净的卫生间(我们那时叫茅厕),和我们相比,他们过的真是神仙的日子。那个时候,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就是:要是你们将来也当了工人,那该多好!

第四,我真羡慕那些工人们的孩子们。他们那时人少,没有成立学校,他们的孩子就在我们村里上学,那些学生也就是我的同学们,他们整天里穿的干净不说,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可以乘坐通勤车去临汝县城、去洛阳玩,回来后他们说起城里的事来,周围就聚了好大一堆同学,真是一件令人兴奋不已的事,这不知勾起了我多少次的远游梦想。

可以说,那时的车站,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标准。可是,在铁路六次提速的大背景下,昔日的车站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衰落了,破败了,真的让我好生感伤。

听说,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里有许多生活设施齐全的房子,那些房子的门都是开着的,屋里面从沙发到电视到冰箱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那是为那些野营者们准备的。在美国,有许多人愿意背着行囊四处行走去享受那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而为了让他们的野营生活能得到保证,政府建造了这些免费的设施,那些野营者们也都把这些地方当成自己的家,把后来者当成亲人一样看待,经常把自己剩余的物品留给后来者。

现在,我们的铁路提速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忘记过去的日子?我们为什么不提前规划一下:让那当年一座座漂亮的乡村火车站好好地留下来呢?难道,我们就只能有长城去吸引人?

其实,有时候心灵的放松也许只是一夜远离都市的喧闹而已。

我们需要生活的多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失的“白银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