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PP模式(推行背景+相关理解+素材整理)

20170415 三月十九 周六 晴 日更第15天

做好自己,学习别人,不忘反省,知行合一

图片发自App

日更要求:

极简,核心观点,逻辑严谨、有条理,琢磨修改,反思+务实


一、推行PPP模式的背景

(背景,深层原因,操作方法,意义)

       概念: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推行PPP模式的深层原因

        政策: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具体操作: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意义:《意见》提出了对地方债务进行规范和治理的思路,剥离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职能,关闭了地方政府预算外的融资渠道。具有规范化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问题功能的PPP模式将成为未来数年甚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PPP模式强调社会资本的深度参与,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缓解财政支付压力,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更好转变职能,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国外发展情况:有数据表明,我国全社会投资规模,平均每年大概是80万亿,增长速度在12%左右,参考PPP项目力度大的国家,英国和澳大利亚PPP项目占公共投资的10%-15%,绝大多数国家在3%-5%。如果按照国际经验5%-10% 的比例,我国每年的PPP投资规模在2.2万亿,相当于同期投资的2%。这个数据是乐观的,但在运用PPP模式上还要持谨慎态度。即使在PPP模式最为成熟的英国,能够应用PPP模式的项目也不到20%。(数据摘自网络)

二、 PPP模式的基本概念

(意义,流程、方法)

意义:

        PPP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政府与私人合作的分工边界,将政府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了公共产品实现模式的新型产权关系,提高了公共产品的供给率。

案例:

       当前,投资体制改革中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相结合,把社会资本引入公共领域的PPP模式,就是要解决公共服务领域里的老大难问题,如养老院一床难求、幼儿园入园难、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不难看出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姻的这种PPP模式,给政府带来了想要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让投资者有合理的回报,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运用关键:

       1、好的PPP项目构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不缺乏投资者。好的PPP项目不是指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而主要是指社会资本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且投资风险得到有效分担的项目。

        2、长远的合作理念是实现共赢的基础。在PPP实施过程中要有合作伙伴的观念,要有效分担投资风险。PPP项目适用于规模大,现金流稳定,且可建立长期合同关系的项目。

         3、作为政府首先不要认为是利用社会资本,而是要为社会资本着想,让社会资本看到稳定合理、可预期的回报,这一点至关重要。

          4、完善协调机制保障PPP项目可持续性。在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诉求是不同的。政府部门强调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效益,社会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要保障PPP项目吸引力的可持续性,在定价和协调方面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风险由最适宜承担的一方承担。政府承担公共政策、法律变更等风险,社会资本承担项目融资运营和技术风险。

          5、规范社会资本竞争程序保证PPP模式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合作模式,创造平等投资机会,为PPP模式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6、贯彻契约理念推动PPP模式的应用。通过PPP模式的应用,希望能够消除投资体制的弊端,改变传统投资领域权责的分配,用契约精神规范政府的负债,进而推动投融资体制的建设。

三、PPP模式的案例、帮助理解的素材

阅读书单、网站,相关素材按线索收集好

  后续整理!     

推荐阅读

        谢谢你喜欢这篇小文!

作者:Flora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PPP模式(推行背景+相关理解+素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