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用第一名的实力,但请你付出第一名的努力

你没用第一名的实力,但请你付出第一名的努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临近期末,复习迎考,任务多,负担重,如何有效复习,温故知新,提升能力,保证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学生、家长。

1、复习就是重点知识反复学。


常言说知识是“习得”的。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按照朱熹的解释,“习,鸟数振翅也”,引伸到学习上,即反复、重复的意思。


德国也有一句名言:重复是学习之母,同样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孔子倡导“举一反”教学方法,那太过理想化了,如果没有“举三反一”这个前提,如何实现“举一反三”。知识学习上无半点捷径可言,任何一个知识的习得都得经过艰苦、繁琐的练习、思考的过程。


但是期末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如何确定复习的重点,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既是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经典例题、习题,易错易混题,都是重点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弄通弄懂,融会贯通,娴熟于胸,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升应试能力、得分能力。


2、温“错”知新是复习捷径


“错题集”是提升学习成绩宝典。做题之所以错,主要是因为没有理解概念内涵外延,知识迁移出现障碍。


在不断学习中,知识积累加厚,能力提升,有一部分当初“错题”已经不会再错了,那么就可以精简掉这部分内容。


还有一部分“错题”,由于基础知识的短板,依然无法解决,那么就要在复习阶段,通过请教老师或者同学,把它弄通弄懂,不留遗点,不留盲点。


千万不要带着侥幸心理。出题泛围宽泛,不是每一次测试都能遇到你困难地方,但是复习,除了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心理原因。


考试除了检测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还有一部分是提升学习能力问题。学习能力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技能,它也是学校教育最为有价值的部分。


解决所遇问题,它可以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当你走上考场,或者将来走上职场,信心是比黄金还贵的。信心从哪里来,就是从这种充分准备中获得。


温习“错题”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复习策略。我有一个同事,高考预考化学仅得43分,后来,每天反复演算化学错题本,高考竟然得了143分!


3、良好心态源于做好最重要的事情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要保持良好心态,都得把重要的事情做好。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事情就是短腿学科、知识薄弱环节。


许多同学一节晚自习可能会拿起、放下2门以上学科,即使专注于一门学科,他也会在错题本、试卷、书本之间徘徊。目标模糊,计划混乱,只会事倍功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不仅仅是争早晨那几分钟时间,而是要在早晨就做个简单的计划,用5根手指头,分别代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做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统筹安排一下时间,执行起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在学习上,学会做自己学习主人,独立确定学习重点,安排学习内容,参考科代表布置的任务,而不能唯科代表的布置是从。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哪里知识有缺陷漏洞。


优先安排自己认为最重要复习内容,并且努力把它做好,这样对于保持良好心态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复习阶段失去自我盲从他人,只会令自己无所适从,打乱阵脚,必然扰乱心态,使复习低效甚至无效,这一定影响最后成绩。


4、思维导图助推复习成效。


学习能力归根结底源于思维品质。


一个班级50个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并不比所谓优生付出的努力少,相反还更多,这除了基础、习惯、遗传,更主要原因是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西方心理学有一种“冥想派”,强调的就是思维的重要性。没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注定会低效、无效。


有一年江苏天一中学出了一个省高考状元,他平时很少做笔头作业,但是思维活跃,据采访报道,老师一个知识点,他能勾连出几乎所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他的大脑就是一部电脑存储器。


一个人思维习惯是可以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的。同学可以尝试画画思维导图,没有手机、电脑等辅助工具,一张纸,一支笔也是可以的。


思维导图也就是魏书生老师所说的知识树。思维导图以清晰、形象地呈现思维所得,使知识化繁为简,融会贯通,还可以培养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强化记忆能力、思考能力。


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有争夺第一名的实力的,但是为每一次测试付出努力却是必须的,如何能够缩短与第一名的距离,甚至超越第一成为第一,那么就要像班级第一名同学那样努力。


所有优秀生共同的品质,就是他们勤奋,并且懂得如何勤奋。只有肯努力,会努力,你的学习行为动才能支撑起你的梦想。


如果只知努力,却方法不当或者不对,不仅分数难看,而且会影响心情,丧失信心,甚至让你的人生因此而狼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没用第一名的实力,但请你付出第一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