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最大”的困惑——职业规划

为什么说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最大的”困惑,因为我问过很多大学生问他们对来的职业规划问他们为什么考研?知道自己专业的要做什么工作吗?几乎没有人做了职业规划;考研的原因就本就是本科生太多了,害怕竞争不过;也只有少数人了解。

      大学生活应该是从高考结束后填志愿就已经开始了,然后到4年过后拿到学位证书那一刻结束。大学生活是学生从高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里大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软实力,硬实力,最后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大学生眼中“理想的工作,自己喜欢的生活”呢?怎么找到“理想的工作,自己喜欢的生活"? 一份的职业规划怎么就成了大学生们的“最大”的困惑呢。

      入学前填志愿——高考每年6月6号开始6月9号结束,当你走出最后一门考试考场的时候,按照中国的国情大概95%的人都宣布您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学生(复读生除外)。接着大学生们就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的填志愿。在中国教育体制下的高中生们因为学业压力重也就没有时间去探索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所以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做什么,更是不知道“理想的工作,自己想要的生活”。前几天还在死背单词,死记公式,疯狂刷题的大学生们要在10来天的时间里思考未来,10天能接触的信息量真的有限,刚从高中里出来的同学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相对要少很多,就算突然要一个成年人在10来天里做出一个转行的决定,这恐怕都很难实现,所以填志愿的现状就是,很多同学都听父母亲戚的推荐(他们说什么专业好就填什么)并非自己的意愿。

       入学后迷茫期——学我这个专业以后是要出来干什么工作?我以后的生活是朝九晚五,还是四处奔波呢?我的本科学历能找到好工作吗?专业到底要不要考研呢?考完研对我的工作到底多大的用处?等等各种未来的疑问一直伴随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直到他们被解答。因为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大学里学的东西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用处?自己要去哪里发展?就像高中的学习就是为了自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然后读完大学四年,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有一个明确的未来,他们知道他们学的每一个科都是为了较高的高考成绩,他们以后都要走向大学,所以他们努力拼搏学习。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大学四年的青春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之一,如果在这么美好的时光却学了一些对自己未来发展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或者技能,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接受的事。但是大学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地方,其实大学生和社会上的人接触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而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又需要大量的信息,以及实践。比较奇怪的是互联网上对于大学生的专业介绍,以及专业相对应的工作的优质内容还比较少。没有了互联网的帮助,仅仅靠大学生自己的人脉,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

       缺少信息来源和实践机会——想要找“理想的工作,自己想要的生活”,首先需要自己和朋友们对你来判断和分析,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适合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你需要机会去实践,因为你或者你的朋友认为你适合做某件事,并不意味着你就是真的适合干这件事,你需要去实践,只有你亲自去做了你猜知道你是不是真的适合做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给你带来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你真的喜欢。在做判断的时候你需要的大量的信息来决定你的“理想的工作,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你感兴趣的行业,行业里面的各种工作岗位。在此你还需要判断你选择的行业会不会被颠覆,因为这两年随着技术的兴起有的行业都被颠覆了,其次在行业里面什么样的工作是适合你的。这些信息并非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的,物联网上只有很少有关这类信息的优质内容。因为大学生的人脉有限,能力有限一般的公司或者用人单位只会把大学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要想找到比较好的实践机会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职业规划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困惑,和本身属性有关,因为职业规划本来就不好做,也和客观环境有关,确实是缺少一些优质资源帮助他们找到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生的“最大”的困惑——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