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开篇就讲了一个著名的故事,亚当夏娃被蛇诱惑吃了分辨善恶树的果子,从此可以分辨善恶也有了羞耻心,也带来了所谓原罪:
傲慢(PRIDE)、嫉妒(ENVY)
暴怒(WRATH)、懒惰(SLOTH)
贪婪(GREED)、饕餮(GLUTTONY)
以及淫欲(LUST)
很奇怪哦-这是什么逻辑?能分辨善恶不是进步吗?怎么反倒有了“罪”?
反过来,佛教又把“无明”做作为执着和贪嗔的根源。
到底哪样是真的?这是个问题。
开始思考,会不会令你混乱?
这种情况叫做认知失调。我们的脑袋里很难同时容纳两个相反的观点。他们会冲击我们的认知,令我们混乱。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排斥一个,选择一个。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诸如此类问题。。。
两种互斥的现实同时出现,鸡和蛋一起有的。有人会跳起来,这不可能吧!
我们看到的现实,鸡从蛋里孵出来,蛋的出现背后一定有只鸡。
容纳这个观点,这需要用多一点智慧了。
(我们的思维很难描述,据说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轻易做到)
往后,你不需要拿着再一面一片片掰着树叶或花瓣儿,一面口中念念有词:他爱我。。。他不爱我。。。他。。。
你也不用在辗转反侧,为了和某人的关系而辗转反侧。
一枚硬币落地,正面反面同时朝上了。。。
这种情况的确用语言很难说清楚。
因为,我们的语言和思维产生于实践和观察。特别讲究明确和逻辑。
而这个现实,超越了实践和观察(准确说观察不到的客观),难以表述就不奇怪了。
对立的两个面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经验中的确没有出现过。
为了说清楚这个事情,我特地找一只猫:
活着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这是我们习惯的思维。
然而,活着同时不活的例子却有很多。
它即是黑的,同时也是白的,不是黑白相间,也不是某个灰色。
比如:你和某个同事或者爱人发生分歧,起了冲突,闹的很不愉快。
这事弄得你也很大情绪。
此时,在你心里如何评价他?
可能你觉得他很讨厌,不友善要远离。
可能你再宽容一点:他原来是友善的,此刻变得不友善,时间过去再靠近。
再中庸一点:他是“友善度”一般的家伙,需要保持适当距离,忍耐一下。
以上是我们的通常的想法。
某种程度,我们都会被判断所障碍或者困扰,难免心情起伏,反应异常。
不如去看看真相,“他”是个客观存在,一直没变化,只是在某个位置的局限和影响下打破了一直存在的叠加态。盒子打开了。
友善和不友善是叠加态的存在,一直没变。
了解这个有什么用?
真相会带给人智慧,了解真相你的心就不被判断牵动。不被自己的情绪挂碍,好恶分别而影响。
面对他你可以做出从容的反应。从容就是你的心不动。
从容和忍耐不同,忍耐意味着有对抗的力存在,有力就会做功。有可能迁怒他人,有可能伤害自己。
愿意看真相就可以减少不必的消耗。
当然,怎么面对他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因为这里边还有很多因素,友善只是一个例子,你依然可以选择大发雷霆,但不同的是你清楚知道他和你处在这样的叠加态当中的一格。
没那么复杂,你真正要做的很简单,你看这个真相就好了。
你自然会做出正确判断。它会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你的爱人劈腿了。不用纠结于他爱不爱你。
独处的时候,不用伤感你是不是孤独的。
把这种状态描述为中间状态并无益处,也不是客观实在。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看到的真相是冲突的叠加态,我们非要选择一个自己(潜意识)想要的作为真相。
不停揣测,思虑,开始困扰。因为哪边都不是真相。
无助之下,甚至会寄希望于命运。
我们的思维建立来自整个人类群体进化,虽然它来自客观世界,并逐渐合一的趋势。
但思维是局限的,他为了方便制造了各种概念,并不等同于真实。就像我们没办法自己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思维也是。
智慧意味着接近真相,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来自认知的局限。
事情本身是简单的,我们的智慧不够,它就变得复杂。
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不接受现实中看到的“叠加态”
你懂了吗?
你懂了,同时也不懂。此刻,这里又产生了“一个叠加态”
你处在无穷的叠加态中
你是快乐的,也是郁闷的
你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
你是勇敢的,也是懦弱的
你是自信的,也是自卑的
你是善的,也是恶的
你是罪的,也是纯洁的
。。。
外面的世界,也是一样
残酷的,也是有爱的
急迫的,同时悠闲的
温暖的,同时冰冷的
伟大的,同时渺小的
实在的,同时虚无的
美丽的,也是丑陋的
。。。
无数个叠加在一起的现实。
它是好的,也是坏的。
我所描述的是个观点,依然是来自“我”这个个体思维对外部世界和内心深处的观察和思考。
虽然,现实的真相我们无法完全了解。
But,never stop exploring。
可你打开盒子的动作优美,我欢迎你来到a whole NEW WORLD—这个世界很精彩,也很无趣。
看清楚,无需纠结,做你真正想做的
。。。
——— 完 ———
王阳明的四句教也试图阐述这个方法,只是复杂的表述显得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