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2

2018-06-22_第1张图片

1

如果有人告诉你,看完一部电影之后,你会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脊背发凉,除了《闪灵》和《咒怨》这种可能,你大概不会有别的猜测。

可是,一部场景单一、只有七个角色、基本靠聊天撑满一个半小时的婚恋伦理片,竟然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部正在院线上映的电影,名叫《完美陌生人》。

2018-06-22_第2张图片

《完美陌生人》的情节简单到都谈不上剧透:三对处于婚姻各个阶段的夫妻,以及一个宅男,是很亲密的朋友,相约在其中一对夫妻家晚餐。

女主人提议玩一个游戏,每个人把手机放在桌上,将当晚收到的每一个电话、每一条短信和每一封邮件的内容,对在场的人分享。看起来,这是一个基于信任的“坦白局”,可游戏开始之后,平静幸福的表面底下,那些暗流迅速涌动起来。

谁和同事有越界的亲密关系?谁背着伴侣谈未曾谋面的网恋?谁在直男的伪装下喜欢同性?谁绿了朋友的妻子?

手机像潘多拉魔盒一样,把讳莫如深的心事,一五一十地抖落出来。一夜过后,满目疮痍,关系最近的人,给了彼此最深的伤害。


2

关于电影的细节,不再展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观看。《完美陌生人》让人细思恐极的地方在于,它虚构了一个饭局,然后把成人世界的真实与残酷和盘托出。

2018-06-22_第3张图片

看起来,这是集中在一个舞台上的冲突和波折,拆解下来却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琐碎。劈腿、出轨、背叛和辜负,就在生活之中,或隐或显,或远或近。

我们自己也许未必亲历,或者还没来得及触碰,但类似的故事,却早已从小报专栏成为酒局谈资,由纸面回归真实。

哪个30开外的成年人没几个离了婚的朋友,哪个已婚已育的成年人没遭遇过婚姻的瓶颈。

年轻时觉得谈恋爱劈腿是天大的罪状,现在想来,不过是因为指责劈腿是一个太过容易的道德判断:人怎么可以在维系一段关系的同时爱上另一个人?

可是成年人啊,非但容易爱上另一个人,还会把爱情、婚姻、理想、现实、关系、利益搅乱在一起,偏偏又缺少做改变的勇气和下决心的担当。

所以违反婚姻誓约的行为,常常以出轨的人回归家庭,被出轨的人选择原谅收尾。因为除了爱情,很多人还考虑面对结束一段婚姻时,还要考虑舆论压力、财产分配、带着离婚标签重回单身的不安全感等等。虽然破坏的伤痕难以弥合,但天平的两端,并不是顷刻就能倒转。

纯粹的爱太难也太重了,对心智、精神和信任的考验又太高,人那么容易放弃,用刺激调调辣,用依赖回回甘,然后骗骗自己装装糊涂,就这么也能撑到人生尽头的圆满。

虽然话不好听,但这才是大多数情感关系的真相:真诚与热情是动人又短暂的,真正防腐的其实是虚伪和平庸。


3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就讨论要不要看伴侣的手机。

范湉湉和马薇薇代表正方“要看”这一边,有气场有辩才,可以说是压倒性的胜利。

2018-06-22_第4张图片

范湉湉在那一场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


有没有人真正的没看过也没想过看伴侣手机,如果真的有,那就是你不爱你的伴侣,你不关心他,你不好奇他的生活。所以当你想看伴侣手机的时候,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看呀!



2018-06-22_第5张图片

马薇薇抓住了爱人如何处理“隐私”这个关键,金句迭出:


我承认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隐私权”。但什么叫伴侣,就是既然你我相爱,从此再无疆界,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权利,也请你为我放弃一切权利……从前结婚的誓言我们说过无论贫穷富贵,无论健康疾病,都要共享一切。你上厕所我给你递手纸的时候你不跟我讲隐私,我看你手机你要跟我讲隐私?人家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跟你自己器官讲隐私?


这一期我印象很深,不论辩才还是观点,也完全站正方。

可是现在,我的观点修正了:情侣爱人之间,可以看对方的手机,但我建议还是不要看了。尤其不要高频次地看。

每次都没有发现什么,顶多是求个安心。一旦有什么蛛丝马迹,立马就阴云密布,这纯属给自己找事。永远查岗似的看手机,给另一半的感受也并不好。并不是所有“不安全感”都要靠看手机来解决,一个人爱不爱你,凭经验直觉,看生活细节,都比看手机更得体,也更易于发现。

电影里的手机“坦白局”只是再度印证了一条说起无数遍的真理:不要考验人性,人性不配经受考验。

知道人性脆弱,就把对自己和别人的人性预期调低,然后再期待相爱相处之中的惊喜和温存吧。

一个成年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我不知道。但我确定的是,这几年听到越来越多难与人言的秘密,连酒桌上玩一轮有情侣在场的I never,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完美陌生人》的结尾是一个平行世界,朋友们完全没有经历“坦白局”的鸡零狗碎,而是像往常每一次开心的相聚一样,挥手作别,微笑回家。

只有平行世界的设定能给我们这些没救的成年人挽尊了吧。除了苦笑,还能怎样呢。

2018-06-22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