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众生平等下(《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第10节。上一节讲士志于道,讲对于道的推广,不能把最底层的奴隶阶层排除在外,有教无类,众生平等。这一节讲的是道的运用:平天下。

孔老夫子修仁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我们来看看孔老夫子对于治理国家和天下又是怎么说的:

上一节的士,估计是指有志于仁者,学仁修仁并推广仁德的人。而这一节的君子可能是指运用仁德来治理国家天下的人。所以开头一句就是:君子之于天下也。

君子要运用仁德去管理天下,应该怎么做呢?无适也,无莫也。没有什么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天下的所有人都可以纳入仁德治理的范畴。虽然在孔老夫子眼里人是分上下的,而且有贫有富,但是对于仁德的管理运用,却都是一样的。

义之与比。唯义是从,道义相同者。用现在话说都是革命同志。

君子对于管理天下的态度,应该是不分高低贵贱,道义相同的都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仁德的运用,在孔老夫子眼里仍是有教无类,众生平等。


另:个人感觉(不作考证),孔老夫子眼里的天下应该不包括恶衣恶食者,即不包括奴隶阶层。

理由一,如果恶衣恶食者包含在天下之中,那么不用在上一节单独开一节强调这个恶衣恶食者。

理由二,孔老夫子治理天下理念的基础是家庭、家族。而奴隶阶层应该是没有家族传承的(同样是猜测)。

奴隶阶层可以学习仁德,但不在礼治的范围之内。奴隶还是奴隶。


与礼相对的是利,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接下来孔老夫子要给我们讲讲君子是如何用道,用仁德来治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84、众生平等下(《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