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写作的逻辑

写作的逻辑

对于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读者从金字塔最顶部开始,沿着各个分支向下展开,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使读者对作者这样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层次上的思想要对此问题做出回答,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读者就可以了解文章的全部思想。向读者灌输思想观点的最有效途径是自上而下。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大脑会自动对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逻辑模式)组织起来。为了方便交流,必须对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分组。分组后的思想观点经过不同层次的抽象(分组和概括)后构成金字塔。

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项目。必须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你的思维的抽象程度的高层次总能提示下一层次的思想,So更容易记忆。

自上而下组织思想,自下而上思考(概括、抽象)。

金字塔中的思想观点遵循三个原则:

ü 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对低一层思想观点的概括

ü 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ü 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Ø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Ø 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Ø 结构顺序

Ø 重要性顺序

演绎推理、发现因果关系、化整为零、归纳总结是大脑可进行的仅有的四种分析方式。

条理清晰的关键,是把你的思想观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在动笔之前用金字塔原理加以检验。

金字塔的子结构

金字塔的方框中包括各种思想观点;思想观点是使读者头脑中产生疑问的表述。

在纵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与读者进行疑问/问答的对话。为了向读者传递新的信息而进行的表述必然会使读者就其逻辑性产生疑问,你必须在该表述的下一个层次横向地对该问题做出回答。但是你的回答又向读者传递了他不知道的新信息,又使读者产生了新的疑问,你又得在下一层次做出回答,递推之。

在横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以演绎或归纳的方式回答读者的问题,但两种方式不可同时使用。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项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进行的表述;第三个思想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具有的隐含意义。归纳性思想组合仅仅因为你能够用同一个复数名词表示它们而相互关联。为了提高抽象层次,你必须找出句子的共同点,并得到一个推论。

序言部分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引起读者注意,讲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所要问答的初始问题。情境、冲突、疑问、回答。序言部分主要包括情境、冲突由情境发展而来。冲突导致问题的提出后,而文章问该问题提供答案。

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法

① 确定主题

② 确定问题

③ 给出答案

④ 检查情境和冲突是否导致该问题

⑤ 证实答案,检查问题和回答

⑥ 填充关键句

自下而上法

1. 找出所有你想要表达的思想

2.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 得出结论

4. 倒推出序言

给初学者的建议:

1.一定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将“情境”作为构思序言部分的起点

3.不要省略对序言部分的思考

4.将历史背景放到序言之中

5.序言部分仅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的部分

6.如果可以选择,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使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序言通常包括情境、冲突、疑问和回答。序言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和主题的要求。序言必须先引入读者熟悉的“情境”,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其应付读者的“疑问”,然后对该“疑问”做出“回答”。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旨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开始引入“情境”时,应先做出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表述,应当是读者已经认可或者将会认可的表述。引入“情境”的时机,就是你能对文章主题进行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因素,必须引发读者的“疑问”。

序言部分必须采用 情境--冲突--解决方案 的结构顺序。标准式:情境--冲突--解决方案,开门见山式:解决方案--情境--冲突,突出忧虑式:冲突--情境--解决方案,突出信息式:疑问--情境--冲突。

关键句不仅要针对由文章主题思想局引发的新的疑问进行回答,还要标明文章的组织结构。永远不要用“背景”或“介绍”作为某一章节的标题。

关键句的每一个要点都应该按照与全篇的序言部分大致相同的情境--冲突--疑问模式逐点提出。为每个关键句部分写一段引言。

写序言

说明情境

冲突由情境发展而来

情境导致问题

你的文章就是问题的答案

序言部分的常见模式,你写文章通常要回答四种问题之一:

1.我们应该做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做?

3.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4.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

四种常见模式:

发号施令式 告诉某人做某事,作者通常不是要提醒读者想起某个问题,而是告诉他们某个问题。S=我们打算做XC=需要你们做YQ=我们如何做Y

寻求支持式 要求批准某个请求,读者的疑问必定是“我应该批准这一要求么?”S=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C=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__经费,Q=(我应该同意吗)

解释方法式 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因为某人遇到了问题,而你要告诉他如何解决。你要说明,如何做及为什么这么做。S=必须做XC=还未做好做X的准备,Q=如何做好准备。

比较选择式 S=我们希望做C=我们有些不同的做X的方案,Q=那一种方案最合理

演绎和归纳的区别

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对演绎论证的概括,就是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

Ø 对当今世界的某种现象的表述;

Ø 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进行的表述;

Ø 说明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具有的隐含意义。

归纳推理是把一组相似的结论放在一起,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做出推论。

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利于读者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字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