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01 峰终定律和上瘾模型

峰终定律

 如何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爱上学习。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了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终值两个因素决定。峰值是指这段体验中的最高峰,包括正向和负向;终值是指这段体验结束时给你的感觉
 如果你的每次学习过程,都充满着这样负向的峰值和终值,而峰终值,直接决定了你对学习的所有记忆。所以一旦你想起学习,内心满是厌恶、排斥,甚至恐惧。你每次做这件事时,感受都是非常不愉悦,怎么可能会有我想做的想法呢?
 改变策略:虽然学习在总体上是枯燥的,但总有喜欢的某个科目;某个科目,总有你喜欢且擅长的某个章节;或者,总有某个环节是你喜欢的:喜欢看书?或者是喜欢做题?也可能喜欢背单词?每次的学习过程,穿插着安排你喜欢且擅长的科目/章节/环节。如此,你每次都会有学得得心应手、反馈满满的时刻,也就是出现了正向的峰值。
 每当你学习难搞、恐惧的科目,在负面情绪达到顶峰之前,可以先转换到喜欢且擅长的环节,情绪安抚后,再回头继续做难的事情。以此避免负向峰值的出现。
 比如写文章时,需要做的两件主要的事情,是输入输出。输入如:看书、看公开课、跟人探讨、学习一些付费课程等等,无论多枯燥多抽象,都会是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输出比输入难多了,写得不顺畅,就会很烦躁。所以可以规定自己每次只写25分钟,时间一到,虽然没完成,也立刻收手,去做喜欢的输入。这一过程来回替换。这样的话整个过程基本不会出现负向的峰值;输入和输出,都会及时高效完成。
 同时对于峰值的利用可以是,每次学习的末尾,都要以你最喜欢、最能带给你正反馈感的环节结束。别去学最难的东西,也别在纠结焦虑中,让学习体验以负反馈的痛苦终结。
 比如,写公众号文章,有时选题熟悉,写得顺畅,过程很愉悦。但如果当天标题起得不好,阅读量只有平时一半。这时[终值]体验,是比较糟糕的;之前所有顺畅愉悦的体验,尽数都会忘记,只记得糟糕的终值,以至于下次写文时,常有提不起劲、排斥的感觉。
 在你反馈感很强、情绪高涨满足的时刻结束学习,留下一个正向的终值。千万别学到想吐才结束。比如,海明威的写作习惯是,今天写到卓有成效时就停下来,在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时停手。如此,次日我开始工作时,便知道如何着手。
峰值:体验最高峰,包括正向和负向终值:结束时的感觉二者共同决定我们对某一事件的体验和记忆。 所以,无论是学习、工作、跑步、读书,还是与男/女朋友约会,或者任何事情!都可以巧妙利用这一定律,创造正向的峰终体验,会让你对整件事情的记忆,变得愉悦起来。爱学认学,从峰终值开始。大脑可真好骗吼,有时候确实需要欺骗自己的大脑。

上瘾模型

 尼尔埃亚尔在《上瘾》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上瘾模型」,包括四个环节:触发(Trigger)、行为(Action)、不确定奖赏(Variable Reward)和投入(lnvestment)。

触发

 以手机软件来说,比如微信,当我们听到消息提示音时,会去跟人聊一会儿。——消息提示音就是触发,是来自外部的刺激。如果我们感到孤独,也容易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孤独就是触发,是来自内部的刺激。那么应用到学习/工作中,其实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触发机制。有一个很知名的做法是,给自己定下一些规则,比如:当回到家,看到跑鞋和运动衣,我就换上装备去跑步;当我跑完步,我就去洗澡;当晚上10点的闹钟响起,我就开始读书;设定好时间和地点和情境,当满足这一条件时,你就直接去执行相应的行为,而不需要经过各种挣扎。
 想一想你的哪些日常任务,可以制定这样的执行语句:当……我去做……
设定好触发条件,你的执行力会大幅增强。

行动

 触发之后,我们需要执行动作。想一想,软件怎样才会给你好的体验?页面需要流畅,完成一个任务的步骤不能过多,否则你很容易在中途放弃。那么如何应用到学习/工作方面?如果让你今天早上起来,立刻进入状态做事,但你并没有做任何准备,那么这个启动的过程,步骤非常复杂,你很容易放弃。
一下几个有效的小方法啊,让启动的步骤变得尽量少:

  1. 前一天晚上,安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
  2. 提前把桌子收拾好,甚至可以把书打开到自己要看的那一页,而不是放在书包里,还需要你去找;
  3. 先从容易的任务开始。这一点是因为,人经常在开头放弃,但其实一旦开始,就可以进入状态。
     总之,让你每次的学习/工作,都尽量是简便、相对易执行的,而不是手忙脚乱、繁琐复杂。对于做事来说,流程和步骤越简单越好。想一想,就连玩手机,你都是很懒的;学习/工作这么辛苦的事情,更得坚持贯彻这个原则。

不确定奖赏

 我们都知道大脑喜欢奖励机制。然而,实际上,更有用的,是不确定的奖励。因为,人对确定的可预知的奖励,是会麻木和免疫的
 你每次打开朋友圈、微博、知乎,都不知道会看到什么,这种不确定的奖励,才是最吸引人的,能刺激人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所以知乎、微博、淘宝等,都会有推荐机制。正是因为不确定,所以你一刷起来就没完没了。
 《自控力》中说道,对于戒烟和戒酒,最有效的干预疗法叫做鱼缸法。那些通过了测试的病人,可以从鱼缸中抽出一张纸,获得0~100美元的奖励,这个奖励是不确定的。用鱼缸法进行干预治疗的病人,比那些以确定奖励来进行激励的病人,坚持的时间更久,而且不容易复发。
 可以学学鱼缸法,把你想要的东西、想花时间做平时却没有去做的事情,放在小盒子里,每次完成任务时,做一次抽奖。大脑期待未知的、不确定的奖励,这会让我们更有动力。这是奖励机制的高阶玩法,也是更有用的玩法。

投入

 投入,通俗点解释就是,你在一个手机软件上花了时间、寄托了感情,那么你就不会轻易注销。对于学习/工作来说,可以这样理解,当你坚持了一定时间的努力之后,一方面是你会有成就感,如果带来了正反馈,自然愿意坚持。另一方面是,你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许多,如果不继续坚持,前面的努力就全白费了。换句话说,你有了[沉没成本」。所以,一开始的坚持和投入,是很重要的。就像是,哪怕现在,有另一个产品比微信的体验更好,我们也很难愿意舍弃我们的投入,选用另一个社交软件。
虽然一开始是最难的,但是,当你有了一定的投入,你就会渐入佳境。

总结

  1. 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和终值两个因素决定。峰值是指这段体验中的最高峰,包括正向和负向;终值是指这段体验结束时给你的感觉。
  2. 正是因为,每次你的学习过程,都充满着负向的峰值和终值。所以一旦你想起学习,内心满是厌恶、排斥,甚至恐惧。
  3. 解决的方法是,主动创造正向的峰值和终值。每次的学习过程,穿插着安排你喜欢且擅长的科目/章节/环节。如此,你每次都会有学得得心应手、反馈满满的时刻,也就是出现了正向的
    [峰值]。
  4. 每当你学习难搞、恐惧的科目,在负面情绪达到顶峰之前,可以先转换到喜欢且擅长的环节,情绪安抚后,再回头继续做难的事情。以此避免负向峰值的出现。
  5. 在你反馈感很强、情绪高涨满足的时刻结束学习,留下一个正向的终值。千万别学到想吐才结束。
  6. 从对手机软件上瘾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同样的规律应用到学习中。设定好时间和地点和情境,当满足这一条件时,你就直接去执行相应的行为,而不需要经过各种挣扎。让你每次的学习/工作,都尽量是简便、相对易执行的流程,而不是手忙脚乱、繁琐复杂
  7. 大脑期待未知的、不确定的奖励,这会让我们更有动力。投入足够多,并且让自己看到一定的正反馈。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只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习留给我们的负面印象,减轻对学习的排斥心理。真正有效的学习,本就是需要克服困难、忍受一定的痛苦的。这在本质上是个没法解决的事儿。不过,有意识地把握学习的节奏,掌控自己对于学习的体验,是非常有意义、有积极作用的一件事。[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已经足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