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改变的悖论‬


当不想改变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了;当不再挣扎的时候,就开始改变了;当不再与症状搏斗的时候,症状就消失了。


李克富 || 改变的悖论‬_第1张图片
悖论图片


在带学生过程中我曾反复叮嘱学生们必须牢记心理悖论,而在具体的心理咨询过程也需要给求助者不断地解释并让其接受心理悖论。

与逻辑的悖论不同,心理悖论其实不难理解。比如,当您总想睡觉的时候恰恰是清醒的,而当您不想睡觉的时候反倒睡着了。这就是一个心理悖论:所谓失眠,不就是总想睡觉吗?

我习惯于将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比作一条狂吠着扑咬我们的狗,无论我们是被动地躲它,主动地打它,还是用药物试图毒死它,都难以阻止它对我们的狂吠和扑咬,而一旦我们喜欢它,它就立马对我们摇头摆尾,与我们和平相处了。这也是一个心理悖论,只是这个悖论的心理学原理并不“悖”——社会心理学发现,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由此可以推断,狗也喜欢那些喜欢它的人。

所谓心理悖论,不过是我们内心的矛盾或冲突。接受了悖论,矛盾和冲突自然也就消失了。

消除矛盾和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

所有症状都是我们与之搏斗的结果,一旦接受了,症状也就消失了。

不记得在那本书里看过,说的是一个人掉进水里,越挣扎越往下沉,几个小时后,终于因精疲力竭而被淹死,可就在他死后不到5分钟,就漂浮起来被冲到了岸上——因为他不再挣扎。


李克富 || 改变的悖论‬_第2张图片
不再挣扎才能漂浮。


啰唆以上,是为了说清楚一个重要的概念:改变的悖论(the paradoxical theory of change)。其实,尽管这个概念源于格式塔疗法,但也是心理咨询的一条最基本原则,即“改变发生在个体‘成为他自己’的时候,而不是在试图将自己‘改变成另一种人’的时候”;它基于这样的观点:如果来访者能全然接纳自己,尝试着调整自己的某种固着,改变则据此油然而生。

在讲课过程中,我将其通俗化为3句话:当不想改变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了;当不再挣扎的时候,就开始改变了;当不再与症状搏斗的时候,症状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来访者由总想改变改变成了不想改变,由拼命挣扎改变成了不再挣扎,由与挣扎搏斗改变成了不再搏斗。

千万不要嫌我啰唆!

在门诊上,如果不是如此啰里啰唆地反复解释,绝大多数来访者理解不了,有的即使理解了也不能做到。因此,需要的还不只是咨询师的啰唆,必须伴随着指导和督促。

指导就是设法让来访者由“知道”到“做到”,我经常用的还是悖论,比如针对那些失眠的患者,告诉他们“越想睡越睡不着、只有不想睡了才能睡得着”等于是废话,我就反其道而行之,让其坚持不睡觉;而针对那些处于焦虑当中的来访者,我会让他们找到加重焦虑的方法并予以实施;对抑郁和强迫等症状也经常如此,在探索加重的途中寻找减轻的方法。

督促即促使来访者将所指导的内容保质保量地完成,也就是付诸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要比让求助者知道悖论和接受指导更难一些。

只要付诸行动,我们头脑中秉持的原则就成了我们所使用的具体技术。

当然,我此处所采用的技术与格式塔疗法让来访者充分地觉察和领会自身的各种体验略有不同,使用过此技术者肯定看得出来,我将其极端化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改变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