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行业包括视频监控、实体防护、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和排爆安检等多个细分行业。国内安防龙头海康和大华都是从做视频监控产品开始,从后端做到前端,再到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和安防运营。安防需求主要集中在公安、交通、司法、金融、能源、科教卫和智能楼宇等七大行业,近年来个人住宅、智能家居等应用也开始放量。
一、安防行业标准及认证
一直以来,安防行业进入门槛低,市场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于安防行业来说,标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以来,安防行业陆续出台的几部行业和地方标准。
目前,我国安防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行业标准的建立。ONVIF标准、PSIA标准以及HDCCTV联盟已经成为安防业界较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据调查,目前ONVIF组织的成员占据市场72%的份额,已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拥有众多会员企业。未来,随着安防企业对标准的重视,以及国家对安防行业标准的重视,国内安防企业将拉近与行业标准的距离。
二、安防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安全技术防范在公共安全执法和管理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及安防产业的快速发展,安防行业的管理工作薄弱的状况亟待改善。《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行业管理部门及有关组织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以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了行业管理的调查研究,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出了行业管理的新路,初步形成了适合行业发展的新型的管理体系。
在国家层面上积极促进行业立法,拟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行业标准、认证、检测工作得到加强,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行业自律管理切实推进并初见成效。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整体市场环境有所净化,行业风气开始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1)行业法规
为维护公共安全,有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管理及信息使用中的突出问题,2008年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法制局的领导下,公安部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加强了安防立法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完成了《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修改稿),明确提出了安防立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适用范围,以及从业要求、安装运营、信息使用、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
2013年6月,国家文物局出台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和《文物建筑防雷技术规范》两项标准,对规范文物安防系统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全国首个停车引导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首次建立了该行业的标准内容,规定了汽车库和停车场车位引导装置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使标准在执行上更加贴进实际,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地方法规
2007年以来,为了维护公共安全,规范公共安全图像信息、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安防设施系统建设的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当地需要和实际情况,陆续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法规。
例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及《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备案管理规定》;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辽宁省出台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等;重庆市公安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的通知》;云南省综治办出台了《云南省城市报警和监控系统建设实施意见》。
3)标准化工作
近年来,中国标准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已完成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41项。这些标准涉及入侵和反劫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爆安检、安防工程、实体防护和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
SAC/TC100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图表2:SAC/TC100的主要工作任务
4)安防产品及工程检测工作
全力配合公安业务及奥运活动等开展检测工作。2008年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派出检测组,按照“3111”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的检测要求,分别对全国11个试点城市进行了检测工作。
作为第29届北京奥运场馆安保检测签约单位,检验中心(北京)派出资深安全防范工程技术专家为安保验收组成员,参加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场馆安保检测暨专家验收工作,承接开展了国家级“等级化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实验环境与检验平台”等系列科研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对外交流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建立了UL1037家用保管箱攻击测试培训实验室,在前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与UL公司最终确认将保管箱作为UL美华认证首批在中心委托检测的产品类型,标志着CCIC-UL合作踏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三、安防行业发展规划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安防行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尤其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壮大,安防产品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及服务业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形成了市场应用广泛、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成长型行业,在服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平安城市”建设、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等方面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又将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使安防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我国制定了《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未来我国安防行业的发展目标。
1)实现产业快速及可持续发展
到“十二五”末期实现产业规模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年增长率达到20%左右,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600亿元,年出口产品交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安防运营及各类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
深挖传统市场,着力培育新兴市场,大力开发民用安防市场;实施品牌战略,继续培育形成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支持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安防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设厂办企,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2)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建立创新型行业的目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对重点企业创新的支持与引导,支持一些骨干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培育一批企业成为行业科技发展的领军和主导力量;加强安防基础理论研究,引导安防理念及技术创新。
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安防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发相关适用技术和产品;针对政府、行业、社区、家庭不同安防需求,推动技术应用创新,提供解决方案;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入侵探测、特征识别、芯片技术、系统管理和控制、图像智能分析、安防评测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在云技术研究与应用、显示与存贮技术、防爆安检技术以及实体防护技术等方面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着力提高软件平台开发能力,逐步改变“硬强软弱”的状况。
3)加强行业管理,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不断深化和推进行业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机制。加快推进安防立法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管理,通过开展工程企业资质认证、安防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开展企业信用评价等工作,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管理能力和水平。
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与实施工作,有效提高标准化工作服务政府和服务行业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第三方合格评价体系,扩大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自愿性认证(GA认证)范围,拓展第三方评价服务形式;推进企业诚信建设,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