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胜走了,港产动作片还剩下什么?



“电影是一场马拉松,真的爱这个行业,就不是跑一次两次,而是几十年慢慢跑。” 文 |林铭豪编辑 | 沈小山


8月23日早上,导演陈木胜因病去世,留下一部已经杀青的遗作《怒火·重案》仍未公映,香港乃至华语影坛都为之惋惜。刘德华、郭富城、谢霆锋等港星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哀悼,有港媒直言:“他的离去意味着香港警匪片时代的落幕。”


陈木胜走了,港产动作片还剩下什么?_第1张图片


但提起港式警匪片,更为大众熟知的是杜琪峰、刘伟强、林超贤等人,陈木胜似乎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年纪不大却满头白发并常戴一副眼镜的陈木胜在公众面前的印象是儒雅随和的公子,但经他之手的电影却基本是最热血、高燃的动作片、警匪片。他的创作理念则是“尽是过火,尽是癫狂”,比起杜琪峰等人更注重运用动作特效和突出反派魅力,在动作片上自成一家风格。


“最学院派”的“素人导演”


70年代以来从影的香港导演大多长于香港又接受系统的西式教育,学院派出身居多。唯独陈木胜是“异类”。


1981年,陈木胜自中学毕业后就进入了丽的电视,隔年加入无线(TVB),任杜琪峰的助理编导。连大学都没上过的陈木胜在早期人才济济的TVB是典型的“电视城素人”。


但陈木胜恰好撞上香港娱乐产业的上升期,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彼时的香港从影坛到乐坛都有师承传统,陈木胜自然成了杜琪峰的门生,而杜导是王天林(王晶父亲)的徒弟,初出茅庐的陈木胜入了好师门。其后他有份参与的《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等武侠剧又成为华语影视早期的“爆款”,累积下导演经验和业界认可。


1987年,与新艺城颇有渊源的杜琪峰为走出无线的陈木胜铺路,使他获得参与黄百鸣《呷醋大丈夫》、梁普智《杀之恋》等电影的制作,陈木胜正式涉足影坛,不过此时的他仍只是影坛新人。


转折在1990年到来,杜琪峰、林岭东等人为了支持王天林正式隐退而筹拍一部“赚养老金的电影”,机会落到陈木胜手上。喜欢到西贡飙车的他将所见所闻融入到电影创作中,由此有了名留影史的《天若有情》。这部处女作更力压周星驰的喜剧,跻身当年的票房前十,刘德华为吴倩莲破窗取婚纱的情节则成为香港爱情片的经典一幕。此外,被誉为“星爷金牌搭档”的“达叔”吴孟达尽管很有观众缘,但也是凭此才拿下金像奖最佳男配。


陈木胜走了,港产动作片还剩下什么?_第2张图片

《天若有情》剧照


《天若有情》的成功离不开浓厚的“杜琪峰色彩”,但陈木胜并不甘心于成为杜琪峰第二。


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喜剧、爱情、武侠、文艺、动作等类型片全面繁荣。陈木胜“在高产中探索”,除了拍出《带子洪郎》(1991)、《哗!英雄》(1992)及《天长地久》(1993)等片,他还跟“武侠老怪”徐克合作了古装片《新仙鹤神针》(1993),这一系列影片尽管都没能复制《天若有情》的成功,但为陈木胜“学院派导演”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终于在1996年,一部文戏和武戏俱佳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以金像奖9项提名的成绩让陈木胜成为能与杜琪峰比肩的港式动作片招牌。


陈木胜走了,港产动作片还剩下什么?_第3张图片

《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剧照


陈木胜坦言:“《冲锋队怒火街头》之前我还没有想过去创作,这部影片对我来说具有蛮好的发展意义。那时候我开始想,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电影,不单单是为了娱乐,还要从人性、风格等角度出发。”


不过遗憾的是,陈木胜一生五提金像奖最佳导演但均告憾失,动作片难定高低、港式警匪片的桂冠也被日后刘伟强和麦兆辉的《无间道》三部曲拿走。以出产质量稳定的动作片而闻名的陈木胜在华语电影圈中的名气始终逊色于同时期的很多香港名导演。


不过他也看得够开:“遗憾肯定有,但时间总得会过去,往前看才是最重要的心态。”


始终如一的香港导演


市场和潮流会变,导演的风格亦然。纵观香港影坛,能一以贯之地坚持自身风格的导演屈指可数,文艺片的许鞍华算一个,动作片则要数陈木胜。


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工业盛极而衰的趋势已露端倪。各种类型片在将历经20年的翻炒后都陷入了疲惫状态,动作片更是如此。加之动作片普遍具有拍摄难度大、对演员要求严格、成本预算高的特点,即便是杜琪峰、吴宇森等业已成名的导演在动作戏的制作上都慎重再三,新导演更是难以下手。


陈木胜在此背景下接下港式动作片旗帜。


1998年,他和正处好莱坞发展但不尽人意的成龙合作了影片《我是谁》,大胆使用成家班的动作指导,同时将97回归前后港人的迷失思绪融合到电影当中,赋予了成龙功夫片新的魅力。《我是谁》那种融合了成式功夫和西式英雄审美的风格对成龙影响深远,后来的《尖峰时刻》也有陈木胜风格的影子。


陈木胜走了,港产动作片还剩下什么?_第4张图片

《我是谁》剧照


此后,陈木胜还和成龙合作了警匪片《新警察故事》(2004)和喜剧片《宝贝计划》(2006),这两部风格迥异的动作片都是成龙回归内地市场的成功之作。


鉴于成龙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陈木胜和成龙的合作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但在没有成龙的警匪片中则全靠陈木胜的调度和创新功力。2000年前后的《特警新人类》系列捧红了谢霆锋、吴彦祖、陈冠希、冯德伦,其中将“美男子”化为“动作硬汉”的手法则为动作片的人物形象开拓了新的可能。


陈木胜功力反映得更明显的还是2003年的《双雄》,这部被称为“后无间道时代警匪片”的电影加入了双男主智斗等“无间道元素”,但陈木胜情有独钟的飙车、枪战等动作戏份却一点没少,拥有十分鲜明的陈氏风格,这部电影也让他二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提名。


有意求变但不在动作片的“动作”二字上减功夫就是陈木胜创作动作片的原则。


陈木胜走了,港产动作片还剩下什么?_第5张图片

《双雄》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双雄》上映之时正值内地和香港进行经贸合作的大环境,电影的成功也为香港电影人放手“北上合拍”的树立标杆,同时港式动作片尤其是警匪片的独特魅力也被进一步固定在华语影坛中,成为一种不能被轻易取代的电影标签。


动作片场面够不够大、警匪片有没有港味成为了广大内地观众评断香港影片的标准之一。


陈木胜深谙此道,也鲜有失手。新千年后北上发展的香港导演中,无论是刘伟强、杜琪峰还是王晶都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影片质量参差不齐。唯独陈木胜稳定发挥,2013年的《扫毒》更以2.4亿的票房成为当年最成功的港产警匪片,须知就在前一年杜琪峰的《毒战》在内地才遭遇了一次票房滑铁卢。


陈木胜走了,港产动作片还剩下什么?_第6张图片

《扫毒》剧照


尽管后来陈木胜的《喵星人》、《危城》等片子也颇受非议,但相比于那些曾执导过经典之作后又过分平庸的香港大导演而言,陈木胜的动作片都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上。


既不惊人,也不丢人,这种执导的成绩和态度固然使陈木胜难以跻身“大师”行列,但却多了几分脚踏实地的匠人精神。这在香港电影工业历经浮躁走向式微后的当下意义明显,香港地曾经的狮子山精神无非就是脚踏实地。


黄金时期的香港电影不乏经典,但也不都是经典。


真正经典的港产片必然是能够将某些香港特色的影视元素和精神贯穿始终的,哪怕只体现在简单的武打、枪战等细节。陈木胜无疑就是将这种香港动作片的特质继承下来并发扬得最好的香港导演之一。


如陈木胜自己所言:“电影是一场马拉松,真的爱这个行业,就不是跑一次两次,而是几十年慢慢跑。”问题是陈木胜之后还有多少个愿意“慢慢跑”的香港电影人呢?这或许是决定香港电影未来的关键因素。


来源|南都周刊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木胜走了,港产动作片还剩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