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们能每天准时相见
你的加星和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点击电影铺子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要论今年全世界最期待最火的片子,
说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信条》,相信没多少人反对。
这不,刚上映两天,豆瓣标记评价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10万。
评论两极化已是意料中的。
今天铺子就来聊聊这部电影。
《信条》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特工拯救世界。
很传统很俗套的故事。
说详细一点,未来世界的人类试图毁灭当代的人类,联合了一位俄罗斯军火大佬,只要他能找到九个算法合在一起,就能毁灭世界。主角的任务就是打败这位大佬,阻止这场“第三次世界大战”。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跟《碟中谍》《007》似乎没什么分别。
但是,它又很复杂。
因为诺兰从来不会“好好讲故事”,而是在逆转时间、过去未来现在一顿操作之后,大家都懵了。
故事都能看懂,但怎么发生的,似乎谁也不明白。
《信条》和诺兰之前的大部分电影所不一样的是,这次不是在叙事方式上的烧脑,而是一定程度源于“专业知识”的匮乏。
也就是说诺兰的这部电影,有些超纲了。
更何况这次诺兰没有像之前的作品那样,通过角色之口,甚至画图来给观众解释理论,而是直接通过剧情,没有废话,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所以在观影之前或者观影之后,都很需要复习一下这些知识点。
这年头,看个电影都需要学好数理化了。。。
1 TENET
首先从片名开始。
《信条》,TENET,是个典型的回文体,正反向拼写都一样,也暗示着电影中的正向和逆向相统一的时间设定。
这种回文其实很常见,中英文语言都有。比如“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或者最知名的那句“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庞贝古城遗址里的,萨特广场挖掘出来的石碑上,名为“萨托尔魔方阵”。
萨托尔魔方阵
这块板子由五个字母、五个单字所组成,不管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或者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读,总能够独立得出五个单词,分别是: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
而这五个单词分别都出现在了电影中。
SATOR,可以翻译为“种子”、“播种者”、“创始者”,在电影中恰好是试图毁灭世界的大反派的名字,而他所做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具有创始、播种的意味,为未来的人类创造更好的世界。
大反派Sator
AREPO,可能源自埃及文字,现代没有对应的专有名词,虽然无法解读,但在电影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画家的名字。
正是他高仿的戈雅的名画,才让女主被大反派牢牢掌控,也是男主接近反派的渠道。又因为这个词无法解释,诺兰甚至特意没有让这个所谓的画家出现。
女主在欣赏Arepo的画
TENET,五个单词中的回文单词,中文可以翻译为“维持”、“信条”,“守则”。
简单来说就像是一家公司、一个团队的共同理念和守则,说不清道不明,但去遵守就行了。
在片中,也是如此的一个组织,奇怪的暗号和手势。
OPERA,很简单,歌剧院。电影的开场正是在歌剧院里发生的。
开场炸歌剧院
ROTAS,则有“旋转”、“转动”、“逆转”的意思,这也全片最核心的观念之一。时间可以旋转,物质可以旋转,空间也可以旋转。
在前期制作中,《信条》一度被定名为“旋转木马”(Merry Go Round),可见旋转对于理解电影的重要性。
2 熵
时空逆转当然很炫酷,但这里也引出了一个非常难的理论——熵(shang)。
这次诺兰没有像之前的作品那样,通过角色之口,甚至画图来给观众解释理论,而是直接通过剧情,没有废话,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在理解熵之前,先说一个大家都很好理解的理论: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就是说,能量是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的,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但在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这其中有一部分能量被损耗掉了,变成震动、噪音、热辐射。这部分被损耗掉的能量就可以被称为:熵。
而我们身处的世界,万物的自然过程都是朝向熵增加的方向前进,熵越大系统也就越混乱。
但这部电影里的一切奇观,都是违反熵增原理所产生的。
那么逆熵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逆商是一种逆转热力学的结果。电影里也展示了一种对逆转热力学的想象——被火烧。
男主被困在一台翻掉的车里,汽油满地,反派很老套地丢了一个打火机,点燃了汽油,最后结果是——没有爆炸,甚至没有火烧,而是差点被冻死。
这就是一个逆熵的过程,点火燃烧并没有释放能量,产生爆炸,反而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导致局部快速结冰。
但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逆熵的世界里,汽油真的可能燃烧吗?
电影中的正常“燃烧”状态
所以《信条》整部电影仅此一处做了对热力学逆熵的想象,其他的更多的是时间上的逆熵。
3 时间箭头
我们要理解熵的测量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时间的指标,因为它永远朝向一个目标不可逆,和时间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诺兰最擅长玩转的一种元素——时间。
所以要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逆熵不是大多数电影中很常见的那种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而是逆着时间走,而你自己其实还是在前进的。
这两种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一般我们都把时间想象成一条河。这也就是时间箭头,这是我们直觉,应该很好理解。
那么电影中的主角要回到一周前的某个地方,一般的穿越时空当然是咻的一声就直接回到当天的那个地方,相当于直接从时间之河的下游直接跳到了上游。
而逆熵的世界不是这样。它是逆转时间之后,再等上一周才能到达你想要的时间点,相当于沿着时间之河逆流而上,再游上一周的时间。
所以说电影中的逆转机器,其实是赋予你一个逆流而上的能力,相当于给你一艘可以逆行的船。
只不过在你逆行的过程中,世界的一切都还是顺流而下的,你现在看到的世界恰好与别人相反:鸟倒着飞、子弹倒飞回抢里、车子倒着开、破损的墙壁复原之类的。
甚至就连逆转时间状态下的人说话都是“倒行”的。比如说“hello”,可能就是“olleh”。
但是,你的人生还是在往前走。这也是电影中展示得比较多的一种逆熵的结果。
4 时间钳形行动
理解了时间箭头和逆转时间的概念之后,那接下来就可以理解本片非常重要的一种行动方式了——时间钳形行动。
钳形行动其实很简单,是一个军事用语,简单来说就是兵分两路,前后夹击,迫使敌军腹背受敌,是一个空间上的钳形。这在《三国演义》里都很常见。
但诺兰在电影里给你换了一个概念,不再是空间和两个方向了,而是时间。
两个不同的时间,正向时间和逆向时间,一同行动。所以在很多个时间点上,可能会出现来自不同时间中的同一个人,甚至他们自己会跟自己打起来。
电影中就着重展示了一场自主角己打自己的动作戏,甚至还以正反两个角度给你看了两遍。
一正一反,互为对称,自己打自己,双手互搏。这可能是电影史设计得最怪异的一场动作戏了。
时间钳形行动的最大好处是,从未来过来的那个逆向的人可以完全了解已经发生的一切。
电影最后的那场大混战,行动部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优势的。
部队分成两组,用红色代表正向,蓝色代表逆向。
红队在爆炸时间点前进入战场,蓝队在爆炸时间点后进入战场,一起行动,甚至在时间的交叉点上有过一次配合,把同一栋楼一正一反炸了两次。
虽然大混战中我们很难分清士兵佩戴的颜色,但其实红蓝两色在电影中出现的次数很多,而且往往都是用来暗示时间正向和逆向状态的人物。
这也算是一个观影细节。
5未来世界发生了什么
电影中所有的危机都来自未来世界,逆转时间的技术就是未来世界的人类发明的。
在电影中,他们把这位在未来发明了逆转时间技术的人与奥本海默相提并论,也就是曼哈顿计划的牵头人,被称为“原子弹之父”。
不过在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尤其是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奥本海默心中隐约有点后悔,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未来世界这位发明了逆转时间技术的人同样如此,所以他把足以毁灭世界的算法分成九块,藏到了过去世界的九大核国家的核弹头中,也就我们这个时代的美、苏、中、英、法、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和朝鲜。
但是有一天,未来人类中有一派人想通过这种技术来毁灭现在的人类。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当代的人类肆意破坏地球、污染环境,造成未来世界的人类生活在一个资源匮竭、民不聊生的时代。
所以他们找到当代的一个大佬,希望联合他来毁灭当代所有的人。而这位大佬又恰好患了不治之症,想拉整个世界的人给自己陪葬。
6 祖父悖论和平行宇宙
未来人类试图毁灭过去的人类,这里很显然会产生穿越时空所遇到的那个经典悖论——祖父悖论。
简单来说:你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杀掉了你自己的祖父,那么你的父亲就不会出生,那自然也不会有你自己,那么你自己又是如何回到过去杀自己的祖父的呢?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支持平行宇宙理论,就是你杀掉的祖父是平行宇宙中的祖父,你自己宇宙的祖父还活得好好的,生下了你父亲,然后有了你。
至于未来人类到底怎么想的,诺兰在《信条》中从未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每当有角色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有人打断,用各种花言巧语糊弄过去。
而其中用得最多的一句是:已经发生的就会发生。
所以说,本片的时空理论并非建立在祖父悖论上,而命定悖论,有点宿命论的意思。
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但是在发生的过程中,人类的自由意志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7自由意志
最后就是全片的光辉——人类的自由意志。
虽然整部电影在人物情感的塑造上几乎为零,只有最后告别的那个背影算得上是一处,但是电影对人类自由意志的礼赞才是故事最为动人的核心。
男主第一次在实验中接触到逆转子弹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问过科学家:“那人类的自由意志呢?”
科学家回答说:“你不做扔的动作,子弹是不会回来的。”
尽管命运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人类的自由意志,因为过去已经发生的一定还会发生,就算逆转时间也无法被改变,但是人类依旧可以影响未来。
影响世界存亡的关键,依旧是因为自由意志而生。
比如电影中的男主最初尝试进入逆转时间的世界,只是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女主,却一路探索,意外找到了拯救世界的正确道路。
就像是人生中的每一个渺小的决定,或许都会在时光的长河里激起阵阵涟漪。
再比如男二决定再回到过去的地堡之中,尽管他自己不知道,但观众和主角都知道他将在地堡中为男主挡掉那颗致命的子弹。
这是他早已注定的结局,但是他选择救下了男主角,以至于救下了整个世界。
虽然诺兰的电影总是很复杂,每次都会有观众说看不懂,但也许这并不重要。
就像《信条》中的经典台词所说的:“不要去理解它,试着去感受。”
也许,人性之光才是诺兰电影中被藏在各种复杂叙事背后最重要的东西。
《黑暗骑士》中那个永远藏在黑暗里、一肩扛下所有罪责的蝙蝠侠,《敦刻尔克》中士兵和民众守望相助的勇气,《盗梦空间》中对家的渴求和想念,《星际穿越》中的父女情深……
如今还有《信条》中对抗命运的自由意志。
这些都是人类所拥有的最珍贵的品质。
电影铺子
微信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试着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