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

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_第1张图片 提到做学问的人,你的脑中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伏在案头,戴着厚厚的眼镜,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 但有这么一群做学问的人,他们时常会跑到一个街道、一个村子,甚至是一个山里的部落中,和那里的人一起生活,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这群人,就是人类学家。 说起人类学,你可能觉得熟悉又陌生: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的学问,到底是研究啥呢?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类学,主要研究的是特定人类群体的社会文化。 人类学家们会和自己研究的人群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再从其中找到线索,告诉你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生活。说白了,人类学家研究的,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专门研究“生活”的人,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意思? 今天,就带你认识一位特别有趣、特别厉害的人类学家,他叫项飙


项飙是谁?

项飙是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学生时代的项飙可谓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18岁保送北京大学,20岁开始对北京的“浙江村”进行人类学研究。 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一发表就在国际人类学界引起关注,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学的经典,而且因此免试进入牛津大学读博士。 在人类学领域,项飙是一位很罕见的、享有国际声望的中国学者。 他最近出了一本新书 《把自己作为方法》 电子书正在得到App独家首发,电子书会员可以免费畅读。 罗胖在8月26日的「听书嘉年华」中隆重推荐过这本书,他说:“读这本书的体验很奇妙,能感受到作者的思路像舞蹈一样,从一个话题跳跃到另一个话题。” 推荐你也读一读,你会看到一个很厉害的学者、一个有趣的人,是怎么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的。


读这本书,你可以收获什么?


1. 围观一场真诚、丰富的聊天 这本书源自项飙和《单读》主编吴琦在2017-2019三年间持续进行的访谈,是一部思想对话集。 过去我们读的大部分书,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做深入的探讨。 但对话集就不同,两个人聊天,对一个话题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且不能用学术语言,说出的话都很实在,很真诚。 而且,能把模糊的想法清晰化,能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其实需要很高的造诣。 在这本书中,你能跟随两位对话者,来到首都机场的咖啡厅、牛津的草坪、温州的街头……围观两个聪明人的聊天,这感觉再美妙不过了。


2. 收获一位人类学家的人生回顾总结 在这本书中,项飙向吴琦讲述了他的童年经历、大学时代、“浙江村”的研究、身为人类学家的经验、对一个流动世界的看法…… 项飙把自己的生活作为田野调查的现场,在讲述自己的同时,他也在正视自己的缺陷、危机与焦虑,实实在在地去应对学习、研究及生活中的问题。


3. 学到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 项飙认为,过去有工具来帮我们分析经济运行、社会资源再分配、城市规划等问题,这可能就够了。 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渴望有一些新的工具来帮助他们思考、探索世界。这种工具不是外在的,而是需要放到他们脑子里,可以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去发挥。

而他作为一个社会研究者,他的工作就是去做这样一个思考工具的孵化器。

用吴琦的话说,项飙老师“示范了一个不知疲倦的思维进程,以及对沿途遇到的问题有狩猎般的决心和精确”。他不能直接给你什么,但是通过他的思考,能够激发你、提醒你。


贾行家为你解读

如果你的生活非常忙碌,没有时间读书,也别担心,「得到」专职作者贾行家老师还专门为你解读了这本书。

提到贾行家老师,「得到」的老用户们一定不会陌生。他是一位文字高手,是「得到」多门人文类课程的主理人,专注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研究。

在对《把自己作为方法》的解读中,贾行家老师聚焦书中三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需要“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飙把自己方法的精神资源称为“乡绅精神”,这是什么意思?另外,项飙强调一种看问题的方式,叫“图景叙述”,这又是什么意思?

问题意识清晰,对读书的帮助很大。通过这几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贾行家老师将原作中最重要、最有趣的讨论衔接起来,帮你从项飙丰富而跳跃的讨论中拎出逻辑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

如果你还没读过这本书,贾行家老师的解读能帮你掌握本书的核心内容。如果你已经读完,相信听过解读,你对这本书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再送你一份项飙的私藏书单

除了读项飙新作《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收获,我们还特别邀请项飙老师,为你开了一份书单。

这份书单里的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过他,和我们当下世界的境况息息相关,而且会长期有参考价值。你也可以通过这些书,重新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


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_第2张图片

《伯林传》


作者:[加拿大]叶礼庭

译者:罗妍莉

出版:译林出版社

伯林是二战后西方自由主义领军哲学家。 对一直强调个人自由的伯林来说,life(生活着的生命)是哲学的基础。 他在牛津的社交如此频繁,以至于人们担心他是不是还有时间工作。
私人信件是他重要的写作内容,聊天是他主要的思考方式,而他的阅读方法是“呼吸”——不是看书的具体内容,而是要吸进书的气息和精神。叶礼庭把伯林的生活还原,展现了一个著名的聊客(talker)和智者,如何细微灵动地把握巨大的历史转折。


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_第3张图片

《学做工》


作者:[英]保罗·威利斯

译者:秘舒;凌旻华

出版:译林出版社

“为什么工人阶级的孩子长大了还是工人阶级? ” 对于这么一个宏大问题,作者通过细致的,对英国高中男生的日常行为和感知的分析进行了解答。本书是 二战以后从政治经济学转向文化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_第4张图片

《想象的共同体》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吴叡人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民族主义看似是一个总体笼罩式的,从而无可言说的话题。 人们为什么会为国捐躯? 为什么会为和自己无关的无名烈士落泪?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历史上宗教的演变、地图的普及,白话小说、现代印刷、交通、教育的兴起等等。
不是从意识形态的内容本身出发,而是从实践的角度、从行动者的角度看意识形态怎么在历史中具体地浮现出来。


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_第5张图片

《大转型》


作者:[英]卡尔·波兰尼

译者:冯刚;刘阳

出版:当代世界出版社

市场的无节制扩张是灾难性的,但是其扩张有普遍理论来支持; 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是必需的,但在实践中往往是被动的,缺乏系统理论和计划,因此可能带来危险的后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重提波兰尼,意在批评新自由主义走得太远。而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读者可能要面对本书提出的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即怎么构造一个既包容又制约市场的社会,如何探索关于社会保护性的一般原则和理论。

▽戳此查看完整书单

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_第6张图片

推 荐 阅 读


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_第7张图片

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_第8张图片 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_第9张图片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点个赞吧!或者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个人经验,就是你认识世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