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诊不好,北京也就诊不好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史馆里,毛泽东主席1952年亲笔家书中的这句话,从某个方面反映了这家医院曾经的辉煌。时隔60多年,湘雅医院在不断发展中迎来了自己的新气象。8月21日,2019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发布会传来喜讯:湘雅医院在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单中名列第十,中南地区位居第一。在学科前10位排行榜中,湘雅医院7个学科挤进全国前十。
对于这样的成绩,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有着清醒的认识。“由于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湘雅医院这些年虽然也在发展,但总体上没有北京、上海等地的同级医院进步快。因此,要创建世界一流,我们一定要开启加速度。”他说,医院建设发展的总基调就是加速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新时代,湘雅人的愿景是,建设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医院。然而,面对地理位置“不东不西”、经济发展“不上不下”的客观环境,要想跻身世界一流,还要付出更多努力。
学科建设是龙头
评判一家公立医院好不好,要看短板补得怎样。木桶定律同样适用于医院评价。
儿科,尤其新生儿科是众多综合医院的短板,然而,湘雅医院新生儿科不仅具备国际标准的10万级层流专科病房和国际最强配置的新生儿抢救中心,还有多达60张床位,每年出院患儿2000余名,其中2/3是危重病、疑难病儿童和早产儿。
“儿科往往是要贴本的,属于‘扶贫’科室,但儿科强弱又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湘雅医院新生儿科原主任岳少杰说。1906年,该院在建院之初即成立了儿科,历经100多年,无论医院如何发展、遇到怎样的难题,儿科始终日益壮大。
儿科的发展,离不开医院整体能力的支撑。岳少杰坦言,新生儿病房成立之初就与产科无缝衔接,实行分娩现场监产,确保每个宝宝在出生“黄金1分钟”内得到新生儿科医师的处理……
不只是新生儿科受重视,湘雅医院对其他学科也都厚爱,根据不同学科的特质因势利导,分层建设、分级支持、连续考核、动态管理。雷光华说,学科是承载医院使命的根本,医院要完成“为医学立言、为健康立功、为生命立德”的使命,就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医疗创新、科技攻关等各项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
湘雅医院目前正在推动学科群建设,致力于将多个学科整合在一起,攥成拳头发力,比如危急重症医学群。
“重症医学中心又称ICU中心,相对比较独立。但不少学科也有很多重症患者,如呼吸科、神经内科等。因此,医院从组织架构上进行了改革,如呼吸科ICU主任兼任ICU中心的副主任,通过人员协调和机构交叉,实现融合。”湘雅医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刘龙飞说,学科群建设还进一步促进了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除了在强学科上不断探索,湘雅医院也坚定地走内涵发展道路。不再增加床位规模,门诊“限量提质”,门诊疑难病会诊常态化,新建教学科研大楼……雷光华说,医院深入转变发展方式,摒弃低水平重复的发展模式,集中精力开展疑难危重患者救治,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开展科技研发创新,开展现代管理改革。
改革带来的效果喜人:门诊量保持稳定,门诊疑难病会诊量增长65%,急诊、住院和手术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大中型手术增长8%,CD型病例占比73%,平均住院日降至7.87天,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分别为66%和95%……
服务规范,遵守医疗发展规律,是湘雅医院的底线。该院党委书记张欣介绍,医院推动的合理安全输液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推介。严格处方权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指标都优于国家标准,门诊次均费用增长势头得到控制,住院次均费用、次均药费、辅助用药及耗材占比、患者投诉均持续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医院是场大考,湘雅医院诊疗量4月上旬才基本恢复到去年平均水平。在考验面前,雷光华对职工说,医疗质量不能降低,医院发展不能放慢。要在不影响疑难重症收治和四级、微创手术开展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平均住院日;用好“预住院”政策,术前检查全部在院前完成;落实手术管理办法,更新高精尖设备配置,提高复合手术室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手术量;做好日间放化疗、日间手术等服务。
湘雅的规矩刻在每个湘雅人的脑子里,即便换了地方,大家也严格遵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陌生的城市,面对临时的场地、新发的疾病,我们的医疗行为都严格按照日常制度在进行,病房实行主任负责制、三级查房,每周都要带领大家一起大查房,还有不定时的大会诊。”湘雅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领队钱招昕说,大家把湘雅精神、湘雅传统带到了抗疫前线。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让人民好看病、看好病是湘雅不断探索的动力。采访中,雷光华特别提到了因为疫情而加速发展的“智慧湘雅”。
他介绍,医院的云端服务已经全面升级,上线互联网医院,推出电子健康卡、“刷脸就医”“刷脸考勤”,实现了移动医疗全院覆盖,参与制定了医院5G技术网络国家标准,“远程网络覆盖了27个省(区、市)的1150家医院,远程病理会诊6027人次”。
需要更多一流人才
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竞争。对于顶尖医院而言,吸引人才不成问题。但是吸引高精尖人才,对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湘雅医院而言,难度不小。张欣说,在114年的发展历程中,湘雅医院涌现出颜福庆、张孝骞、汤飞凡、李振翩等一大批引领祖国医学发展的领军人才。新时代,作为 “国家队”,湘雅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不是“人力资源大院”,而是“人才资源强院”。
2019年年底,湘雅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学科发展专题调研。其中,有47.1%的员工认为“高层次人才欠缺”,33.2%的员工认为“优秀青年人才缺乏”,32.6%的员工认为“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
如何让孔雀“中南”飞?张欣认为,人力资源部要像猎头公司一样,走出去招最好的人才。医院明文规定,外校毕业或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新进医师占比要超过50%。为此,医院领导班子还主动出击,亲自“登门”请人。
既要外引,也要内培。张欣说,医院坚持立德树人、教学相长、教学并重、强教促学,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卓越人才队伍。同时,建设人才数据库,分析团队短板,大力引进麻醉、重症医学等专业紧缺人才,定点、定向、定位培养“四青”人才,全面开展中青年骨干双导师培养,推动专职科研人员与临床学科深度融合。培养过程也很严格,比如新进医师轮转不少于5年,并与晋升晋级挂钩。
在湘雅医院,医生的流出率很低。张欣说,青年人达到一定学术积分后,会进入人才系统,享受年薪制。同时相应平台会给予团队经费,目的就是让内部形成创先争优、你追我赶的氛围,“当前,医院进入过紧日子的时候了,但是医疗运营再困难、再怎么压缩开支,学科建设经费和人才建设经费一分都不能少”。
提升幸福感,让医院更聚人气。雷光华提出,要让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可能有人认为有点高调,但是我觉得就要大张旗鼓地喊出来,就是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感。”雷光华自豪地说,医院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已全部兑现,职工福利待遇稳步改善,其中人员经费增长了17%。
对于未来发展,湘雅医院有一个“12368”计划。雷光华说,要确保医院始终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必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优化学科建设、质量安全、人才培养、医学创新、运营管理、运行保障、考核评价和党建文化等“八大体系”,科学建设卓越、智慧、美丽、平安、人文和幸福“六大湘雅”,始终追求学科、品质和品牌“三大一流”,努力完成让患者好看病、看好病和让职工快乐筑梦、努力追梦、幸福圆梦“两大任务”,最终实现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医院“一大愿景”。
“公”字当头从学科到人才,从管理到文化,从科研到运营……百年湘雅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正对标世界一流开启加速度。不过,无论怎样高速发展,医院始终牢牢守着公益性。
“公勇勤慎”是湘雅医院院训的前半句,也是这家医院最显著的气质。尤其是“公”字,在当下有诸多诠释,既有公益性的彰显,也有守住公立医院初心的坚持与革新。每次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百年湘雅都冲在最前面。民国时期,湘雅医院就为儿童免费接种疫苗、遏制鼠疫等。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1月21日,心脏装着3个支架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吴安华前往湖北武汉。紧接着,该院派出由130人组成的医疗队支援武汉,其中医生中高级职称占60%。在湘雅人看来,这些都是公立医院的本职。
因为时刻守着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定位,医院发展的眼界高了,着力点更准了,办法更多了,动力更足了。例如,为做好医防融合,湘雅医院早就专门设立了传染病管理办公室和卫生应急办公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重点布局了包括危急重症医学中心在内的首批5个优势学科集群,提高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救治能力。
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这是湘雅一以贯之的初衷,也是创新发展的遵循。恪守“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院训,发扬“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风,湘雅在传承与创新中做着更好的自己。
来源:健康报新闻频道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特约记者 严丽
编辑:赵星月
审核:陈会扬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