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谷歌对弈微软

from: http://tech.sina.com.cn/i/2008-09-11/17312452360.shtml


谷歌希望通过 “Chrome”浏览器将互联网的操作控制权进一步从微软转到自己手中—一场争夺互联网未来的战争开始了。

  文|CBN记者 骆轶航

  颠覆IE

  What is Chrome?

  即使在两个星期前,恐怕还不会有人预料到“Chrome”会成为一个突然走红的英文单词—人们甚至根本不认识它。而它的流行,完全缘于谷歌新推出的一款网络浏览器。

  9月3日,当“Chrome”作为谷歌历史上第一款浏览器产品,紧随着一周前刚刚发布的微软IE8在全球亮相之后9个小时,它迅即超过手机浏览 器Opera和昔日的浏览器霸主Netscape Navigator,夺取了1%的市场份额;当日,Chrome市场份额即超过2%。3天后,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表示,“Chrome已经吸引了数 百万人次的下载量”。雷曼兄弟的分析师道格拉斯·安姆斯甚至预计,两年内谷歌Chrome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5%-20%。

  这一切都在谷歌产品管理副总裁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Chrome首席产品经理布莱恩·拉可夫斯基(Brian Rakowski)的意料之中。

  从2006年开始,他们组建了一支由20多位程序开发天才和开源狂热者组成的Chrome开发团队,试图挑战自网景诞生以来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款 网络浏览器产品。他们希望开发出一款外观和使用极其简单,却拥有复杂和细密技术储备的浏览器;与此同时,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同事“秘密地”支持着 Chrome的本地化,并在Chrome全球正式亮相的同时上线本地的产品。

  “我们在3个月前已基本满足了内部评估的数据标准,准备好就推出来了,我们并不知道IE还会不会有第8个版本。”布莱恩对《第一财经周刊》表 示。相比之下,桑达尔的情绪更为兴奋:“我们围绕Chrome已经工作了两年,今天终于可以发布了。”9月3日,藏在他们心里两年的秘密,终于可以说出来 了。

  这也是谷歌两年来最大的秘密。谷歌一再宣称它不会开发一款浏览器产品—除了20多名Chrome开发团队的成员和谷歌的核心高层管理者外,没人 真正接近过那个黑盒子。即使到了Chrome正式发布前,这种紧张诡谲的气氛仍弥散在少数知情者周围。谷歌中国公关经理崔瑾虽然已提前获知Chrome即 将发布的消息,但她也并不知道确切的发布时间,直到提前3天才被突然告知,以至于有些措手不及。

  这当然值得成为一个秘密。有一段时间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比尔·盖茨还以为自己发现了这个秘密。2004年1月,他从谷歌的招聘启事中觉察 到谷歌似乎正准备开发一款开放、免费且使用简单的操作系统,试图取代Windows这颗皇冠顶上的宝石。为了不让微软安身立命的Windows受到挑战, 一场围追堵截谷歌扩张的战争开始了。

  “谷歌击中了我们的靶心。”当时他说。比尔猜中了结局,却并未猜中谷歌是如何让它发生的—4年后击中微软“靶心”的,并非盖茨当初想象的开源操作系统,而是一款界面极度简约、强调速度和便捷性的Chrome浏览器。

  Chrome诞生记

  谷歌选择在IE8发布整一周的日子里推出Chrome,仍然会被一些人认为是种挑衅—或者就是他们等不及了,他们不想让IE8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一个新习惯。

  桑达尔和布莱恩们相信这是水到渠成,显然他们并不希望别人把Chrome当作某一款浏览器的竞争者或替代品。

  可以想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与Windows操作系统绑定而获得72%市场份额的微软Internet Explorer(IE),取得20%市场份额的火狐浏览器(Firefox)—Chrome会抢夺他们的市场份额。

  但事情显然不会这么简单,否则也不会成为这么大的一个秘密。它对微软的挑战也不可能仅仅局限在浏览器这个狭窄的领域。

  桑达尔·皮查伊表示:“人们不应该仅仅把Chrome当作是一款浏览器,它是一个让用户在互联网上使用各种软件和应用工具的平台。”与垄断浏览 器统治地位长达13年之久的IE以及它的挑战者Firefox相比,Chrome并非是对它们的升级和优化,而是一款从基本原则上重构的浏览器。

  其实,并不难想象浏览器对谷歌的重要。一直以“云计算”之名宣称电脑里的所有文档、图片、音乐、视频和各种交互分享行为,都可以从操作系统和硬 盘里剥离出去,在互联网上操作并存储在其上的谷歌,势必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络浏览器替代Windows才能实现这一切。而谷歌又怎么会听任微软通过IE与 Windows捆绑的方式,继续把持人们通向互联网的唯一窗口?

  今年6月,在北京“谷歌开发者日”上,谷歌高级副总裁玛丽莎·梅耶(Marissa Mayer)没有直接回应关于谷歌是否将开发浏览器的追问,但她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云计算和云存储将使浏览器的功能发生一定的改变”。而她还透露 了谷歌开放平台战略的一个方向,即“让浏览器变得更强大”。

  其实,没人比Chrome首席产品经理布莱恩更愿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强大的浏览器意味着什么。2002年布莱恩以助理产 品经理的身份加盟谷歌时,一度曾参与Gmail邮箱的早期开发,“正是在Gmail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浏览器性能给技术带来的局限;之后 Google Maps等一系列产品的开发都受到浏览器的限制。”布莱恩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从那时起,谷歌开始着手准备浏览器的开发。负责Firefox早期开发的工程师Ben Goodger2005年加盟谷歌。期间,谷歌还先后将Darin Fisher、Pam Greene和Brian Ryner等大量参与火狐开发的顶级技术人才招至麾下,并于2006年初组建了20人左右的浏览器开发团队。那时他们都相信,如果能做好Firefox扩 展,他们就有能力开发出一款优秀的浏览?器。

  “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布莱恩回顾Chrome团队诞生初期,“当时的网络应用已变得非常丰富,但开发者还经常受到浏览器的局限,我们必须得开发自己的浏览器了。”

  不妨回顾一下那时谷歌都做了些什么:它成功地推出了基于云计算、存储无限量的Gmail邮箱,颠覆性的Google Earth,并将类似Office产品线的一系列产品搬到了互联网上,先后推出了在线日历Google Calendar、文档工具Google Docs和网页版试算表 Google Spreadsheets。与此同时,MySpace和YouTube已经诞生,在线分享和播放视频、在线交友、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上的互动日渐风靡??互 联网上的页面早已不是当初的文本文档,它变成了一个日益复杂与丰富的多媒体库;它也不再只满足单方面的呈现,基于网页的人际互动已变得无处不在—这些变化 和需求在2005年底引爆的时候,它们无疑都更加依赖JavaScript的网络编程语言。

  但十分抱歉,微软已经5年没有升级IE了。陈旧的IE版本对JavaScript的支持极其迟缓,不愿意为日益丰富的网络应用扮演更积极的角 色。通过Windows捆绑个人电脑,再将IE捆绑到Windows上,这样坐收渔利的好光景已延续了将近10年。在“云计算”时代,像邮件、电子表格、 数据库管理、视频传输和互动分享这些原本只能在桌面实现的功能,现在却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进行。而面对陈旧的IE浏览器,一切就好像在586电脑上玩《魔兽 世界》那么不靠谱。再想想让Google Earth、Gmail和Picasa 等那么多新鲜的网络软件和应用挤在一个单一、封闭且缓慢的IE容器里,这样的日子谷歌早就受够了。

  于是,在Chrome团队组建之初,它便致力于成为支持JavaScript语言的最出色的网络浏览器。为此Chrome在丹麦的团队开发了一 款针对JavaScript的引擎—V8—用来提升动态页面的反应速度。“V8不但可以让你很快地完成浏览,更是一种全新级别的互联网应用。”谷歌产品管 理副总裁桑达尔·皮查伊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今天呈现给用户的Chrome界面和功能几乎沿袭了在2006年团队组建之初时的大部分设计。“我们的界面是一个多酷的东西!”布莱恩对《第一 财经周刊》感叹—尽管这种没有边框和菜单按钮的干净设计因与“Chrome”的本意(Chrome本意为金属铬,在软件领域指软件窗口的边框和功能栏)大 相径庭而显得略带讽刺。

  2007年5月,谷歌收购了一家名为GreenBorder的安全应用公司,从而使Chrome强化了至关重要的“沙盒”技术,它为 Chrome提供对网络上恶意软件程序攻击的防护—谷歌浏览器Chrome的技术已基本完备。同时,随着谷歌扶持下的Firefox的崛起,微软的IE很 快失去了超过10%的市场份额,这迫使它明显加快了改进和升级IE的步伐。继2006年底推出IE7后,2008年3月它再次推出IE 8的Beta1测试版—终于,微软抢在Chrome面世前抢先推出了针对公众的IE8 Beta2版本。Chrome亮相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浏览器的未来

  Chrome的出现,让浏览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Chrome将成为一个独立的连接互联网世界的窗口,它的作用甚至高过你电脑桌面上的任何一个软件。

  想想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网络便觉得无所适从,无论他是不是安装了最新版本的Windows Vista,这说明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开始凌驾于对Windows的依赖。如果谷歌自己的Google Docs、Google Spreadsheets等一系列在线办公产品能做得再好点儿的话,它蚕食微软Office的速度或许还能再快一点。

  通过“云计算”的长期准备,谷歌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从操作系统剥离到互联网上,而作为互联网浏览界面的Chrome未来会不会取代Windows操作系统?

  谷歌对这种观点讳莫如深。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对外明确表示:Chrome是一个网络软件应用平台,而不是操作系统。布莱恩对《第一财经 周刊》表示:“我们从未说过Chrome是一个操作系统,我们的目标就是提高我们的浏览器体验,因为现在可以看到浏览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

  Chrome极尽简约但充满了复杂应用的界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0年前“Google”那个奇怪而简单的首页—它用了10年便成为一座无所不在 的信息帝国。所以,今天人们已很难相信Chrome只满足于成为一款与众不同的浏览器了。事实上,谷歌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开和微软雷同的概念名词,比如谷歌 始终称去年成立的Android联盟是“开放移动操作平台”,而并非“开放移动操作系统”;它陆续推出的在线办公工具也都分别以Google Calendar、Google Docs和Google Spreadsheets命名,从而规避了和微软使用同样的词汇,并否认它在挑战微软Ofiice。

  以“重塑信息世界秩序”示人的谷歌自然刻意与一切和微软有关的概念划清界限。但别忘了当年Windows的最早版本,就是从DOS操作系统下的一个图形界面发展而成的。

  其实,并不难窥见Chrome浏览器的操作系统属性。首先,Chrome可以在标签页顶端建立常用网站的快捷方式—这些将网络应用“桌面化”的创新,与操作系统的思路如出一辙。

  你现在不会再因为在一个网页上传输视频失败,而同时被迫关掉另一个正在写邮件的网页了。Chrome的“多线程处理”技术能在一个网页崩溃之后 让其它网页照常运转,而这正是操作系统的原理。想想Windows是怎么工作的吧—你的OutLook因故障关闭,但RealPlayer播放器不会因此 受到任何影响,这就是多线程处理的结果。

  最关键的变革,在于隐秘在Chrome“开发人员”菜单下的“任务管理器”—你会发现它和Windows的任务处理器极为相似,可以用来查看每 项任务占用的内存和其它信息,并通过任务管理器关闭程序。要知道,在Chrome出现之前,即使人们已经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从Windows桌面搬到互联网 上运行,但这些网页程序的后台操控中心,仍然是Windows内置的任务管理器。而谷歌的Chrome 让浏览器本身可以直接操纵各个网页,从而进一步剥夺了Windows对互联网应用的最终控制权。

  这是微软最大的噩梦。在Windows渐渐失去对应用软件的捆绑和控制后,它的商业价值已被大幅消解了。但它尚能通过捆绑的IE和自己的后台系统,控制人们的互联网行为。然而现在,Chrome终于开始尝试切断Windows和人们互联网体验的关联了。

  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谷歌要通过Chrome与微软的IE争夺市场份额,它真正需要的,是借助Chrome的颠覆力量,把世界上所有的浏览器变成 完全开放的、遵循通用标准的工具—这就好比IBM支持Linux的目的并非夺取市场份额,而是力图让操作系统变成廉价的平台一样。而一款功能强大、标准开 放的浏览器,自然能够支持更为丰富的谷歌互联网产?品。

  谷歌宣布,Chrome的源代码将完全开放,任何开发者都可以用它打造一款新的浏览器。它甚至宣称并不介意人们开发出另一款叫“Shrome” 的浏览器。对谷歌一直扶持的Firefox来说,Chrome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但它也可以应用Chrome的开源代码优化自身的浏览器功能。

  显然,这并不是微软愿意看到的。当各种游戏、音乐、视频和办公软件及存储开始越来越不依靠Windows之后,IE几乎成了Windows最值钱的屏障,如果IE的价值被继续消解的话,Windows的价值还在哪里呢?

  尽管如此,毕竟谷歌的Chrome至今仍只运行在微软Windows之下,而微软的IE8也局部地支持了开源标准,并允许转换默认搜索引擎等设置—看上去,冰山似乎总有融化的一天。 

 

 

谷歌的一系列在线服务产品宛如一粒粒棋子,开局虽未显山露水,现在棋联成片,每个产品都对微软呈合围之势。

  文|CBN记者 徐涛

  在通向互联网世界唯一窗口的浏览器市场,谷歌Chrome再一次抢了微软IE 8的风头。

  10年前,人们无从想象这一幕将如何发生,那时的谷歌全部资产只有10万美元、4台电脑和10名员工;而微软已是年营业额超过110亿美元的软件巨头—微软会将包括苹果、IBM和Novell在内的很多公司视为敌人,但名单里绝对不会有谷歌。

  而当谷歌一旦明白了如何利用搜索赚钱,它就成为微软最可怕的对手。2000年,谷歌开始凭借Adwords这一崭新的模式获得大量收入:当一家 公司买下相应的关键词,人们在谷歌上搜索这一关键词时,该公司的广告便会出现在旁侧的条栏中。 这种模式出人意料地备受欢迎,谷歌迅速成为一家高盈利高增长公司。

  这种崭新的商业模式,不知不觉地与微软发生了竞争—谷歌自然期望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投向网络上的广告,那么,它也必然希望人们打开电脑后花在桌面应用程序上的时间能转移到互联网上。

  问题是,谷歌有能力让人们完成从桌面应用程序向在线应用程序的迁徙吗?

  对微软而言,不幸的事实是谷歌从其建立之初便储备了这样的技术能力。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斯坦福实验室创建谷歌雏形时买不起大型高性能服务器,只能把普通便宜的电脑连在一起,用分布式计算的方式来将它们组成一个协同工作的超级系统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云”计算。这种架构的奇妙之处在于,系统可以不断加入普通主机来增强系统的计算和储存能力。

  谷歌意识到,“云”不仅可以处理搜索,也可以提供存储和在线应用程序,从而使得人们不必依赖个人电脑的硬件和操作系统。2001年5月加盟谷歌 成为CEO的埃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对《连线》编辑约翰·巴利(John Battelle)说:“谷歌核心资产是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数据中心。”

  2002年,谷歌开始研发非搜索业务。2004年4月1日,谷歌在愚人节发布了一个不是玩笑的玩笑,它推出免费的、拥有1G容量的Gmail邮 箱,那时微软的Hotmail邮箱不过20M。这是Google在线运用程序的初体验。此后,谷歌发布了诸多Beta版(测试版)小程序,从新闻阅读器, 到Gtalk,再到地图这些杂乱无章的产品让人们兴奋却又不知谷歌想做什么,甚至有人嘲笑它患上了注意力缺乏症。

  而微软在2003年已有所警觉:12月,比尔·盖茨发现谷歌在大量招聘和搜索业务无关却和操作系统研发有关的人才,这让他怀疑谷歌要发布开源操 作系统。但谷歌并没有这样做,却用了3年时间陆续发布了一整套能够取代操作系统应用的网络工具—和MSN相同功能的Gtalk、和Office功能相似的 Google Apps??它们无一例外地免费。更值得注意的是,谷歌还不吝于和其它在线运用程序网站分享市场,例如它支持用户将Google Docs上的文档搬到在线办公应用网站ZOHO上。

  这意味着,在谷歌推广在线应用程序的一开始,它便团结了一大批在线应用程序网站。虽然Google Apps尚且不能对微软现有的Office市场份额有所威胁,但它所团结的蚂蚁雄兵却会在未来慢慢蚕食微软帝国。

  而微软的两难困境在于,如果仍守着固有传统的操作系统销售,那就只能坐等蚂蚁雄兵的围攻;如果主动出击开始在线业务,无疑是在蚂蚁兵团中又加入了自己的一只蚂蚁来对自己旧有业务进行啃食—除非,这只蚂蚁能够壮大,足以让微软依赖它就可以放弃卖拷贝的营生。

  微软终于下定决心直面与谷歌竞争。2005年,微软在旧金山正式启动“Live”战略—用Windows Live Search在搜索领域拼杀谷歌的核心业务;同时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在线Office Live争夺谷歌的在线软件应用程序市场,而Office Live也被迫免费,它的赢利只取决于能否挂上更多的广告。在这种情形下,搜索领域的争夺成为微软与谷歌短兵相接的关键。彼时,谷歌已占据了网络搜索 46.2%的市场份额;微软MSN Search的份额仅在10%左右徘徊。

  白热化的争夺发生在2007年。先是两家巨头都试图收购网络广告公司Double Click。最终谷歌以31亿美元的高价一举将其买下。备受挫败的微软在此后一口气接连收购了aQuantive和adECN两家网络广告公司,还进一步 投资2.4亿美元参股Facebook,并代理了Facebook全球市场的网络广告。而与此同时微软和谷歌的搜索市场份额差距仍然在拉大:前者市场份额 保持在11%左右,后者的市场占有率则攀升至53%。这迫使微软在2008年伊始掀起了对雅虎公司的“突袭式收购”。雅虎没有倒向微软,反而转头与谷歌展 开在线搜索的合作,微软再次落败。

  谷歌在手机操作平台上也做出了迂回的动作。2007年末,谷歌发起成立了手机开放联盟,并着手开发手机操作平台Android—它以免费的开发 平台作为众多手机生产商、芯片制造商和软件厂商的诱饵,从侧面瓦解了微软Windows Mobile的合理性—它让人们对谷歌开发一款PC操作系统的传闻再度升温了。

  至今,微软仍坚持用将一切与Windows捆绑的方式维系着旧世界的利益法则。IE仍然是互联网世界的掌控者,在新推出的IE8浏览器上,微软处心积虑地避免用户和谷歌亲近,并通过隐私模式令谷歌无法获得任何用户的信息,它还支持用户绕开搜索的垂直搜索框。

  现在,在5年内先后推出Gmail、Google Maps和一系列在线办公产品的谷歌已经准备好了,它将全面地推广“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服务,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建立一个完全迥异于旧秩序的信息世 界,Chrome势必成为它通向这一未来世界的强大窗口。值得注意的是,微软也开始着手“云计算”的研发和商业模型,但它仍念念不忘地强调,未来的计算取 决于“云”和“端”—毫无疑问,这个代表着服务器与软件操作平台的“端”,便是它无从摆脱的沉重遗产。不过微软靠什么来支撑起它的“云”—端构想呢?是不 断升级的IE?还是越来越臃肿的Windows?

 

Chrome到底怎么样?它和IE、Firefox等其它浏览器有何不同之处?

  文|CBN 记者 谢灵宁 CBN 实习记者 姚晨晖

  如果你不需要太多的互联网应用,并且希望在页面简洁、网页打开速度这两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么眼下的Chorme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请注意,它还没有足够多的理由让我们马上扔掉手头正在使用的其他浏览器。

  从界面上看,Chorme简单明了的风格迎合了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需求。除了在地址栏下方的书签栏以及屏幕右上角的分类书签栏以外,它的少数几个按钮包括分类书签、设置按钮、当前页面操作按钮。除此以外,它把更大的显示面积留给了网页。

  与之相比,微软的IE浏览器允许用户恢复传统的菜单栏,也可以自定义是否显示某些菜单或按钮;Firefox可以通过添加各类插件而使浏览器的 按钮看起来丰富多彩,在那些狂热的插件爱好者的Firefox浏览器上,工具栏通常有4行,加上最上面的一栏和标签页,足足可以占去6栏宽度;但你在 Chrome上唯一可添加的工具栏图标就是主页按钮。

  Chorme甚至将搜索框和网页地址栏整合到了一起,并以智能下拉条目的方式提示你可能想要访问的网站和内容。这些提示主要基于用户个人的浏览 记录以及谷歌对大众网站的排名。你可以自行设置你最习惯使用的搜索引擎,除了谷歌搜索以外,目前Chorme在中国支持各个主要的搜索引擎,从百度、雅虎 到搜狗和搜搜。

  另一个全新功能是,当你打开一个新的页面时,你点开的不是一个空白页面,而是一系列经常访问页面的小链接,还有近期使用的搜索引擎、书签和近期关闭的标签列表。

  在我们看来,Chorme的视觉效果整体而言相当令人愉悦。不过作为一款网络浏览器来说,仅仅做到这一步还远远不够。

  “快”是大多数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对于Chrome的第一印象。但有一点必须提醒,这是建立在大多数用户都是使用微软IE浏览器这一前提之上的。

  在保证计算机性能及网速本身不至于影响网页下载速度的基础上,我们在3台不同配置的台式机及笔记本电脑上的测试表明,在与已占据最多市场份额的 微软IE浏览器(8.0 Beta版本)和Firefox浏览器(3.0版本)的对比中,新鲜出炉的Chrome实际上的表现中规中矩:比IE快,但又稍慢于Firefox。

  在单独打开一个图片及Banner广告较多的新闻门户网站时,三方的差距并不明显。IE通常较Chrome延迟2至3秒,而Chrome与Firefox则几乎没有差别。

  真正的差异发生在逐个打开多个网页的情况下。打开相同的一组10个网站时(每个网站单独占据一个标签页),Chrome耗时23秒—25秒,IE耗时40秒—42秒,而Firefox所需的时间仅为14秒—16秒。

  对比三方在打开多个网页时的内存占用率,这样的数字差异就不难理解。在打开10个网站时,IE与Chrome的内存占用率均超过了300MB, 但Firefox一直没有超过150MB。较少的内存占用率节约了系统资源,显然让Firefox在多个网页的处理速度上占有一定优势。

  谷歌宣称,在访问速度方面,Chorme更擅长基于JavaScript脚本的网页,这样的网页在未来会越来越多。但眼下,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无法体验到这一点。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Chrome的确使用了某些引人注目的新鲜元素,比如“多线程技术”。简单地说,这一技术可以令Chrome更为合理地分配和 使用内存。在IE以及Firefox浏览器中,当你关掉一个浏览窗口时,并不能保证相关的内存进程也将马上停止,而多线程技术则可以做到这一点。与这一技 术一同配合管理内存使用的是“任务管理器”,这个功能可以查看各个网站占用内存的具体情况,并可以手工关闭某个已经打开的网站。

  多线程技术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当你因为某个网站的打开速度过慢而打算关掉它时,不会“牺牲”掉其它已经打开的网页,也不会导致整个浏览器被完全关闭。

  看上去很眼熟不是么?没错,在诸如XP、Vista以至各类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功能。而现在的Chrome的确很像一个操作系统,它甚至可以在桌面上设置浏览网页的快捷方式,就像在XP中把某个经常用到的程序拉到桌面成为快捷方式一样。

  这些都吸引我们对chrome进行更多的尝试。但接下来我们发现,眼下chrome在功能方面显得有些乏善可陈,不仅不及IE和FirefoxIE,它甚至连谷歌中最受欢迎的几个应用都没有绑定,比如Gmail、Blogger、YouTube和谷歌书签。

  迄今为止,Chrome也并没有公布任何插件的开发计划,Google Toolbar的网页中没有出现可供chrome使用的工具栏,暂时也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第三方组织为其开发应用组件的迹象。

  联想到谷歌所一直推崇的“云计划”,他们也许对上述问题有着有更长远的计划。但面对众多已经跃跃欲试尝试着使用Chrome的用户,各类网页的兼容性显然不得不提及。遗憾的是,Chrome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

  在Vista操作系统下,我们发现Chrome对于页面Flash的支持异常糟糕,甚至不能显示,而在XP下则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

  部分网站出现了访问不正常的现象。在针对年轻用户的猫扑网站的论坛页面,我们无法像使用IE时那样,通过论坛本身提供的侧拉功能,将帖子扩大到整个浏览器页面。

  下载是如今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之一。不过你如果通过Chrome访问国内主要下载资源网站之一的Verycd,会发现当点击资源链接时,无法正常启动已经安装好的电驴软件,因此也就无法下载。

  对于安全控件ActiveX的支持则是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在支付宝、易趣、网上银行这样的必须通过ActiveX控件输入登录和交易密码的网站,Chrome无法正常使用??

  这款浏览器显然还面临稳定性等诸多问题。当然了,考虑到现在的Chrome只是一个Beta版,我们还是有理由关注其下一个改进版本的表现。

  对于用户来说,更多竞争者的出现未必是一件坏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