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的新使命 :破除行政壁垒 探路“双循环”新格局

华夏时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盛夏八月的长三角,空气中弥漫着炙热的气息。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继2018年11月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这一区域再次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


会上,习近平不仅肯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落实情况,更定调了新形势下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应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加凸显了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并对其赋予了更大的使命。长三角既是国内经济的核心区域,又是国际大循环的一个支点,如果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将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


长三角一体化的新使命 :破除行政壁垒 探路“双循环”新格局_第1张图片

新华网/图


稳定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从经济总量来看,长三角地区贡献了全国GDP的近四分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平稳、最积极、最健康的地区。


在上半年全国31个省的GDP排名中,江苏、浙江、安徽均进入了全国前十位。江苏上半年GDP为46722.92亿元,位居全国第2;浙江上半年GDP为29087亿元,位居全国第4;安徽上半年GDP为17551.1亿元,排名全国第9。而且苏皖浙三省增速都实现了由负转正,分别上涨0.9%、0.5%和0.7%。而上海上半年GDP虽然没能实现增速由负转正,但也达到17356.8亿元,居全国第11位。


这一成绩实属不易。从全国来看,东北、华北地区GDP上半年增速均未转正,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分别下降了4.9%、0.4%和3.9%,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别下降了2.5、3.9%、0.5%、1.4%和3.8%。而属于华东地区的山东增速也从一季度的-4.61%提升至上半年的-0.2%,未能实现正增长。也就是说,长三角以北的东部沿海地区,上半年经济均未能恢复到增长到轨道上。此外,受到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国GDP总量第一的广东省上半年增速也下降了2.5%。


对此倪鹏飞指出,从国内的区域格局来看,南北方向上,南北分化目前有进一步扩大加深的趋势,北方经济放缓向南蔓延,粤港澳大湾区的某些核心城市又出现了新的不确定性。东西方向上,虽然有东中一体的趋势,但是西部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中部尤其是长江流域的中部又受到疫情较大冲击,因此长三角地区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区域,或者说是“基本盘”区域。保证这一地区稳健、健康的发展,中国经济才有可能整体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


除了稳定经济、促进转型外,此次座谈会还赋予长三角一体化一个新的使命——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探路。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双循环”成为经济学界炙手可热的话题。7月30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双循环”理论: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无论是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还是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都反复强调了“双循环”新格局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长三角地区除了制造业非常发达外,上海、江苏和浙江同时也是传统的外贸大省。2019年,江苏、上海、浙江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3379.7亿元、34046.8亿元和30832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列全国2、3、4位。


“长三角既是世界的一部分,又是全国的龙头,因此它可以成为“双循环”的枢纽。”倪鹏飞表示。一方面,长三角经过4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世界,同时世界也需要长三角市场、产业和要素的一体化发展,因此可以说它是国际大循环的一个支点;另一方面,长三角是全国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高端服务和高端消费的所在地,要建立国内的分工和循环,形成全国化产业链并不断升级,长三角更是至关重要。


也是因此,在为“双循环”探路的同时,长三角一体化还被赋予了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的重任。座谈会强调,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几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科技成为竞争的核心。此次会议提出长三角为全国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实际上是要求长三角地区在未来整个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破除行政壁垒


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历史赋予长三角一体化的新使命?习近平给出了“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他指出,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其中,一体化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区域战略的题中之义,更是最大的难点之一。曾经,上海、江苏、浙江三省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各自为政,不仅出现了纺织、光伏等产业结构雷同或重复的问题,还因此导致了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


在倪鹏飞看来,一体化的重点在于打破行政壁垒。他指出,政府的竞争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原因,地方政府的积极有为确实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政府参与区域竞争的背景下,区域的一体化的障碍就是竞争导致的行政壁垒以及地区要素的分隔。长三角地区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政府的作用也比较强,因此打破行政壁垒也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最重大的难题。


而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动过程中,这一壁垒正在逐渐破除。近两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更加常态化和深化,主要部门之间的对接、交流、合作、探讨也越来越多。


更为重要的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已经开始建设。2019年11月,发改委印发了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将建设一体化示范区,探索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而8月20日,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也正式落地,购房信息协查、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等合作内容都已展开。


倪鹏飞建议,应该在长三角一体化试验过程中建立区域行政分隔的负面清单,并探索相应的成本分摊、利益分享和损失补偿机制。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三角一体化的新使命 :破除行政壁垒 探路“双循环”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