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吗?”这番直击灵魂的拷问,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互联网时代每个弄潮儿的头上,现在这拷问也指向了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8月22日,2020年复旦医院管理中法卫生管理线上研讨活动落下帷幕。中法两地的医院管理、医学专家等,围绕“人工智能与肿瘤临床科研和教育”这一主题作深入交流探讨。
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罗力主持,法国巴黎居里研究所(肿瘤)医院副院长/妇外科主任/法国居里(肿瘤)研究所抗癌中心主任Fabien REYAL(法比恩·雷亚尔)、欧中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雷萍、中山大学副校长/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所长兰平、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锋、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院长许培文、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罗素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李健、基石药业董事长兼CEO江宁军共同参与。本次研讨会讨论了AI在肿瘤临床科研教学方面的基础工作、障碍与突破重点,思考AI给医学人才的培养带来哪些挑战。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罗力
“单是上次北京疫情,公安部门通过微信、支付宝的信息数据,就迅速锁定了出没疫区的人,对他们进行核酸检测,并成功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可见AI在公共卫生中所起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教授认为,大数据、AI在公共交通、移动支付等日常生活领域以及新冠疫情控制等公共卫生领域,作用日益凸显。
法国:紧锣密鼓,搭建数据共享网络
法比恩·雷亚尔(Fabien REYAL)
巴黎居里研究所(肿瘤)医院副院长/妇外科主任/法国居里(肿瘤)研究所抗癌中心主任
雷萍
欧中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
在世界范围内,AI助力医学建设已成大势。
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国居里肿瘤研究所,是全法排名第一的肿瘤治疗机构。1909年,玛丽·居里创建了镭研究所,从事放射线治疗癌症的研究和医学应用。之后,居里夫人一家以此为方向持续深入研究,其家庭成员先后5度获得诺贝尔奖,闻名遐迩。而今,居里肿瘤研究所已成为集研究、教育和患者护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癌症中心。
中心多年从事抗肿瘤研究,积累了许多关于癌症、特别是乳腺癌的数据。所长法比恩·雷亚尔认为,更新更多的癌症数据可以有效帮助医生更精准获知癌症原因,同时监测和治疗癌症。为此,他们和大大小小的具有不同特色的肿瘤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分门别类采集数据,共建信息分享网络。
他们也会与数据公司合作,通过社交网络抓取数据。同时,中心也招募病人,获取最新数据,不过,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问题也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此外,他们采用多元信息归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推导生活环境对癌症发病的影响。他们也会对癌症的发病机理进行建模研究,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精准干预。研究所还建立了众多分区域的研究网络,研究网络覆盖区域有大有小,机构数量有多有少,通过网络机构的数据研究,他们也能反过来对数据本身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保证数据质量。
在教学和临床科研上,雷亚尔认为诸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AI技术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会利用‘虚拟现实’中的可视化处理,实现数据多元化,帮助学生了解乳腺癌的机理。我们也会开发游戏系统和软件,比如说已经投入使用的‘严肃的游戏’,方便学员通过不同角度去分析案例,去学习案例发生的过程。”雷亚尔如是说。
中国:迈进新基建时代,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
兰平
中山大学副校长/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所长
与法国一样,AI也正助力中国医疗行业蓬勃发展。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提到,随着以加速5G网络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的动员,尤其是以5G数据为中心,大力发展新基建之后,中国的新基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并席卷至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
与传统的人员、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旧基建”不同,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网络信息为基础,包含了信息、融合和创新。
“新基建”在医疗建设方面的具体部署,首先体现在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比如说电子病历的应用;其次是面对患者的智慧服务,诸如患者就诊预约服务;再者就是医院智能化管理,逐步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医院正在推动建设医疗信息透明系统、远程监测系统。目前医院已有检验系统、诊治系统、预警系统。这次新冠病情,预警系统就及时发挥作用。基于卫生健康、民航、铁路大数据等数据的打通,信息孤岛被打通,国家的防疫码也顺利推动,从而能够有效进行公共疫情监控。
“5G技术广覆盖对于提高远程手术效率来说效果非常明显,0秒延迟,这在生命救治上是了不起的提升”,兰平说道,“以前远程手术总会有10秒延迟,5G技术让网速提高,现在延迟已经降到几近为0。”5G广覆盖还有利于开发患者决策系统、绿色急救通道,同时也为机器人提供数据,可以更好地进行物流配送和查房。
“‘新基建’、‘自动化医院’对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企业人员等等,都将带来挑战,谁会是弄潮儿,谁是被淘汰者,我们将拭目以待。”兰平如是总结。
隔空对话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
目前,国内肿瘤医院的AI建设已初具规模。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通过引入AI和大数据系统,医院逐步构建起了一套全院级肿瘤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基于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进行数据治理和应用,构建了多学科协作的肿瘤专科科研数据库;基于病历文本自动结构化技术,核查电子病历内涵,逐步提升临床数据质量,追求临床科研一体化。
谈到未来医院智能化发展的愿景上,冯继锋教授希望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多中心的肿瘤临床试验创新联盟,推广基于AI和大数据技术的临床试验创新模式,让AI技术在临床研究中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同时他也呼吁肿瘤专科医院的同行共同探索、互相激发,构建有利于肿瘤专科发展、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网络。
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腾讯公司联合成立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并成功申报了“上海肿瘤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院内AI建设情况,副院长吴炅谈到,目前肿瘤医院已建设了三类平台:一是医疗大数据治理管控平台,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多模态的医疗数据资源。二是肿瘤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引擎、计算和存储平台、应用平台等资源,为AI应用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基础支撑。三是医疗AI产品应用平台,提供创新医疗AI产品测试、应用试点和推广、加快医疗AI产品的转化落地。
隔空对话二:光影随行,直面症结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李健
基石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江宁军博士
在推进医疗新基建的过程中,一些难点与困惑也不期而至。
首先是数据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李健谈到HIS系统数据录入和提取中存在的情况:“对于科研工作来说虽然高效便捷,但在具体操作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HIS系统要求储存结构化数据,但是许多临床一线病历很难真正用结构化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重要的数据没法采集。二是信息首次输入准确率不高,需要加强对首次输入信息医生的培训和激励”。
其次是数据录入的驱动力问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谈到需要保障输入者权益,才有共享数据的动力。孙颖谈到,应该给凝结了医院各方劳动力的数据这种无形资产以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尚未建立起类似知识产权保护的一套成熟机制。数据一旦“共享”,医院就丧失了管控能力,相应的权益无法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共享的驱动力不足。
作为肿瘤药物研发的企业代表,基石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江宁军深有同感。在与国内的医疗机构进行肿瘤药物研发试验合作时,他们的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会历经“临床立项-试验设计-试验启动-试验监控-试验后”五个阶段,在合作的过程中,制药企业常常会感受到由于数据无法共享所造成的困扰。“目前流行病数据不全,各医院间数据结构不统一,数据不对外共享,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在项目立项和启动时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未来需要企业、医院、政府能够共同努力,实现更好的数据共享,这将有利于企业能够针对有中国特色的癌种进行创新,满足国内患者的医疗需求。”江宁军呼吁多方应该尽快解决数据共享难题以造福患者。
最后,重要数据信息存在安全隐患,数据隐私保护不够也亟待解决。“基因学特征遗传性特征都会包括在病例信息中,如果从系统提取会否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呼吁法律专家能够从源头参与。”李健坦言道。孙颖也谈到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数据泄露问题,她认为数据会经过多方机构使用,涉及人员众多,层次复杂,而且数据的价值界定不清晰,隐私性标准很难界定。目前在伦理上也尚未有公认的大数据知情统一模式,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鼓励数据共享。
隔空对话三:人工智能是助手还是“反对者”?
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院长许培文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罗素霞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的智能,淘汰掉部分医生和医务工作吗?
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锋、中山大学兰平副校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副院长都认为人工智将一定程度将医务人员从劳动密集性工作解放出来,特别是在目前已经形成一定临床应用的病理和影像领域。“AI应该能够把影像科医生、病理科医生从读片屏和显微镜前解放出来,简单重复的劳动少一些,多一点跨学科的交流,多从幕后走到台前”吴炅教授说。
山东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的许培文、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罗素霞都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因为人是有灵性的、能够思考医学本质、生命本质,这一点AI很难做到,此外,人有人文关怀,能情感交流、有思维互动、可以取得患者信任、安抚患者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良好医患关系,AI也难以办到。法比恩·雷达尔同样也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对于AI和人的智能来说,都有一个根本的任务,那就是要改善公民的生活健康状况。
AI相比于人的智能有哪些过人之处?朴浩哲认为AI很适合填补医学工作者作为人类的能力不足,比如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学习速度等。不过,人脑的精妙结构和工作机制的复杂性远非当前科技水平所能企及和模拟,而组学大数据里蕴含的达芬奇密码,人类要想解读仍然任重道远。谈到AI的发展,许培文表示还需要依赖大型临床数据中心、大型肿瘤中心、癌症研究中心的专家经验和数据予以进一步支持。
“只有将AI作为工具服务于医疗,服务于社会,才能让人工智能更有人情味。”罗素霞如是说。目前河南省肿瘤医院已经在新冠肺炎防控、癌症治疗、医学科研等多方面应用人工智能,同时也引进了IBM公司的沃森医生,用于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8种肿瘤的治疗决策。这些以人为本的AI应用,使得AI人情味满满。
江宁军博士坦言“希望在政府、医院、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数据,加速研发出可以解决中国人医疗需求的好药“
“对于人工智能,我们要关心;对于它的安全性,我们要小心;对于它的发展,我们要有信心;对于它的建设,我们要有决心;对于人工智能的期望,要有耐心。”如何客观对待人工智能的未来,罗力进行了富有智慧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