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

 我大学基本上是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因为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多数还是要自我探索,自己尝试不同的技术,逐渐认识自己-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规划、未来期望等等.

 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未来的大致方向,树立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你可能未来的规划是金融行业、也可能是嵌入式开发、也可能是计算机某些细分领域。很奇怪的是,我见过一些计算机专业的人往往不喜欢计算机,甚至水平可能没有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强。原因是:非计算机专业往往对计算机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有些人可能真的是eat-learn-sleep,基本上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计算机上。比如,我就是在教室不学习到11.30点不回宿舍的那种人(有时候11.30教室熄灯了,回去晚了宿舍门关了,就只好回到教室了)。结论是: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基本上一样的,区别就是付出的时间和效率不一样,掌握正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会让你成长很多。

 我在大学期间坚持了半年多6点起床练习英语口语和演讲,后来我再也没有坚持早起练习英语口语了,以至于现在英语虽然"可以",CET6早早过了,但是看纯英文文档还是有些吃力,一口流利的英语倒是没有练成,只是有了比较纯正美式发音这种比较外在的东西。

 作为世界的顶尖学府,哈佛大学是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的奋斗与拼搏我们是无法想象的。

 在大二左右,通过阅读<<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我才算是接触到了哈佛学生的一些生活和成功的秘诀.但是阅读后不思考作用是不大的、思考后不行动更是徒添伤感和浪费精力.当时只是把它当做骗人的段子.当时在我们学院排名前几的同班同学克勤拿中午休息时间都不肯放过,好像在备考雅思之类的,它早上6.30去教室看C++ primer都是纯英文版本,我是震惊到了(我基本上早上练完英语口语和研究就去教室看计算机相关书籍,因为没太多时间供我学习,本专业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不喜欢学,还要及格,最后为挂科买单).我现在意识到,它那时候内心的强大都已经打败我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和它的差距拉大了.可能与它的家庭环境也有很大关系,我和他深入聊过天,他的家庭教育很好,大一就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感悟.

 虽然大学不在清华、北大或哈佛,但是精神可以在.关键就在于自己的成功欲望和梦想有多大,能否有计划的逐步实现目标,在此过程中不断找到东西去激励自己,警醒自己,这是蛮重要的.大多数人坚持一个月左右就不行了,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教育资源不同,比如现在有些孩子6岁学编程,我大学才买的起电脑; 我父母都是农民,我从小就没有被灌输经商思维、成功思维等等), 父母是不可以选择的,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是人生不是百米赛跑,不努力什么也没有。

 对于家庭状况比较差的农村孩子来说,大学第一分专业都不是自己选择的,见识和眼界的束缚让自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也无从知道各种专业的情况,那时候我大学才买的手机,对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这个相对公平的工具一无所知.可以说我的专业给我带来很大的痛苦以及挫败感,耗费了我很多精力,有时候上课看计算机专业书也要被老师抓住成为日后课堂上的笑料.但是促使我的内心越来越强大,对人生有了比较深层次的感悟,这对未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自己从事的东西或者学习的东西最好是自己感兴趣的,如果改变不了,也要学会去喜欢他.我舍友从事嵌入式开发,他说他不喜欢,我对他说要学着去喜欢,现在它已经去北京从事运营相关工作了.当时我们对创业都很迷,算是志同道合,我和他实际上有点惺惺相惜. 举个例子,有些人玩dota,英雄各种属性技能记得非常清楚,这也是感兴趣的驱动下才提升了打游戏牛逼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找到自己的驱动力,兴趣加持下你会更强,也更快乐.

 逐利是人的本能,而短期利益也是人的本能.睡大觉真的很爽,但是也丢掉了奋斗,丢掉了梦想.现在的农村普通家庭出身的90后大多数要面临买房、结婚、赡养老人等巨大压力,很多人觉得一辈子在一线城市都不可能买的起房子,为什么还要奋斗呢?混日子,或者自然而然岂不是很好.我因为家庭一些突发状况打击很大,也因为一线城市房价绝望过,但是不适应环境就只能被淘汰.我们都是向往美好的生活的,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只要符合道德符合人类法律就应该被尊重.奋斗和安逸只是不同的选择,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生活的更好.

  学习感悟: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资源运用的能力,快速学习的能力、最好有输出(学习后多写demo、尽量应用到项目中等等,朝着自己目标不断前进就可以)

 这篇文章算是对自己大学生活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我新的开始.献给奋斗的人们,尤其是正在大学学习的学弟们,希望你们看了能有一些感触和改变.加油,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