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写西读:我们都是信息时代的远古人

东写西读:我们都是信息时代的远古人

——《Mean Genes》书评

 

By 刘未鹏(pongba)

C++的罗浮宫(http://blog.csdn.net/pongba)

 

8500万年前,灵长目动物首次出现;从那个时候到它们终于开始直立行走,用去了漫长的8000万年。250万年前,人类学会了使用石器。又过了100万年,人类学会了驾驭火种。而解剖学上的现代人类(智人)则出现于大约20万年前。这之后,又过了几万年,智人走出了非洲,灭掉了其它人种(包括一度繁荣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与漫长的人类进化史相比,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文明则只有短短数千年,而进入工业社会更是只有区区数百年,实在只仿佛一瞬。

社会迅速变化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适应于远古社会的人类心理机制还没来得及进化,被直接带入到了现代社会;于是便产生了种种不适应性。(进化的步伐总是滞后于环境的变化的;环境变化之后,新环境带来的进化选择压力就像一只筛子,将不适应的基因无情地、缓慢地筛掉。)

一个常常被用到的例子就是人在味觉上对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的偏好。这个适应机制在远古社会能够帮助我们摄取尽量多的食物,而且,这个机制是没有上限的(尽量吃),因为在当时食物总是短缺的,因此我们的身体希望“脂肪热量越多越好”,暂时多了也可以作为脂肪存起来以便应付食物短缺的环境。这个机制一旦拿到食物充裕的现代社会,便捉襟见肘,肯德基和麦当劳的食物中的热量早就超过了人体所需,但我们的身体系统还是照样笑纳。

这本趣味盎然的书可以算是进化心理学的入门级读本(更深入理论参考巴斯同学的《进化心理学》)。然而,与理论读本不同的是,这本书是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解释人类在现代社会的种种不适应性(是的,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烦恼皆来源于此。),并提供了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大量来自严肃的科技文献的案例极大加强了说服力,并且往往令人拍案叫绝。

佛云“放下才得解脱”,《Fight Club》中也说“losing all hope is freedom”。但文学乃至哲学的最高境界也就只能达到这个层面了——归纳,总结,描述。自然科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能够解释。

我们长期坐着工作,然而身体机制却是适应远古狩猎的;我们希望健康苗条,然而身体对卡洛里无节制的渴望却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我们渴望和平,然而在远古社会有生存价值的冲突和暴力倾向却时有发生;我们一夫一妻,然而远古心理机制中的背叛倾向却带来了无尽烦恼;我们希望过富足的精神生活,然而对物质无节制的欲求却使我们像被头前栓了萝卜的驴子一样日复一日地向前...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矛盾?难道幸福是不可抵达的彼岸?简单的来说答案很简单:我们拥有石器时代的大脑,却生活在现代社会。用进化心理学术语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进化时滞上。细致的答案和令人信服的解释、乃至建设性的应对办法,恩,翻开这本书吧...

最后,顺便一说,亚马逊上这本书非常红,百余条评论综合4星半,算是极高评价。中文版为何似乎不畅销,我认为出版社有责任:

  • 封面设计很差。两个小巫婆形象虽然跟书的主题贴切,但对于没看过书的人根本不能形成购买动机。
  • 卡通人物形象让人觉得幼稚,尽管这本书一点也不幼稚(而是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书),结果这个形象极大限制了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人的购买动机。
  • 封底的那些问题应该放大加重字体放到封面醒目位置,并且尽可能乱放,造成独特醒目的效果。
  • 封面的颜色居然是紫色,严重限制了男性购买者的动机。
  • 封面上没有一处显示这本书是畅销书,突破传统认识的书,之类的。(加个额外的条幅,再找几个专家联袂推荐一下,还可以跟道金斯同学的经典《自私的基因》沾沾亲。虽然老套,但绝对有效。是好书就不怕炒作!)
  • 封面上的介绍寥寥数字,太过抽象,根本不能引起购买动机。而封底上的一系列问题则一下能吊起胃口,却可怜地以小字体缩在那里。
  • 中译本的书名起得也不好,《欲望之源》,难道这是地摊文学不成?(让我想起那个“《沉重的身体》——《沉重的肉体》”的笑话)台湾译本叫做《都是基因惹的祸》还稍微好一点(但也不算最佳,因为还是太下里巴人了)。总之这类等而下之的标题容易让一部分自视甚高的读者瞄一眼就走开。一本书的书名很容易被直接作为判断这本书的特征信息——尽管这很荒谬,就像通过人种来判断一个人一样;然而人类的确如此,在心理学上,这种认知方式是在认知复杂性和有效性之间的一个有效折衷——也许在远古时代这个简化的认知策略是很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未必如此。因此,为了避免标题党过了头而无谓地影响销量,完全可以起一个中性一些的标题,然后在封面上加上真正吸引眼球的信息。

再最后,李存娜同学的翻译水平也相当不错;其中有不少地方相当诙谐:-)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感,生活)